查看完整版本: [-- 天柱山遐思 --]

武当休闲山庄 -> 旅游讨论 -> 天柱山遐思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假正经也 2018-08-19 10:26

     闷热的黄梅雨季里,经过长途奔波,我们来到了天柱山,一座充满神话色彩令人浮想联翩的传奇之山,一座雄伟奇绝风光绮丽的锦绣之山,一座底蕴深厚流连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文化之山。

    地处安徽西部的天柱山是大别山的余脉,古称皖山,安徽的简称即由此山而得。传说此山乃是支撑天庭的八柱之一,故名天柱。由此可见,在远古的洪荒时代,天柱山的地位是何等的崇高,难怪雄风千古的汉武大帝要将它封为南岳,和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并驾齐驱,成为其后帝王们登临祭祀,同时也是展示皇权受命于天的神圣之地。随着中原王朝疆域向南不断扩张,到了隋文帝时期,改封更南部的衡山为南岳,至此,天柱山退出五岳之列,换称“古南岳”,但天柱山却没有因此而陷入寂寞,它依然在默默地接受着一代又一代英杰们的顶礼膜拜,在大音无声中展示着自己的卓绝不伦。

    山里的天气变幻莫测,加上又是多雨的季节,使得我们在上山之前心里充满了忐忑,但当抵达山脚下的时候,我们不由得欢呼起来,除了偶尔一飘而过的雨丝,不再有淋漓的担忧,而尚未散去的厚厚云层又像是专为我们撑起的一把巨大遮阳伞,避免了暴晒之苦,顿时我们的心情豁然开朗。

    沿山道拾级而攀,时见陡峭如刀削般的山壁之上有苍松挺立,使人啧啧称奇赞叹不已。陪同的导游介绍说海拔八百米以上即为黄山松,注目细观,松的长势、风范和黄山之松别无二致。为了增加登山的兴致,穿行神秘谷时我选择了导游推荐的一段稍微艰险的山道,两侧巨石相拢,光线时暗时明,小道曲折蜿蜒,台阶时宽时窄,小心翼翼地移步其中,人时而需侧身而过,时而需弯腰低行,时而阶陡如立,又需以手扶壁方可缓步而上。

    大雨虽在之前已经停止,但浓雾却笼罩着整个天柱山,徐疾不定的山风使得雾气时而浓得数十米开外的人影仅模糊可辨,环顾四周唯见苍茫一色,东西无分,时而又使得雾气淡得朗朗乾坤乍现眼前,极目远眺,群山诸峰河川密林历历在目。山风在深壑中回响时犹如怒涛狂吼,令人心生敬畏,在穿越松林时却又如诗人的低吟,让人心醉神迷。此时此刻,站在天池峰上,让人情不自禁地追问:仙境难道就是这样的吗?难怪以天下为己任的宋朝大政治家王安石也要感叹“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

    在山上的半天时间,天柱峰犹如一直披着神秘的白纱,仅偶尔显露一下它部分伟岸的身躯,让我们无法窥其全貌,也许正是这份神秘反而助长了我对它的遐想。这样一座地处偏远的深山却曾是佛道两家的圣地,尤其佛教,这里是禅宗三祖祖庭之地,历代皇封,高僧云集,何等辉煌!而白居易、黄庭坚、苏东坡等名垂青史的大文学家们纷纷前来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兴之所至,口占一绝:《咏天柱山》

    天开地辟火维耸,柱擎日月显神功。山本南岳雄奇绝,美轮沧桑相与融。天池峰上,石刻不算太多,但也能时而觅见,既有历经千年风雨已斑驳难辨的字迹,也有后人题刻的先人赞美天柱山的诗词,如李白的《江上望皖公山》:“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青冥皖公山,砏绝称人意。”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一幅“顶天立地”四个大字,笔力浑雄苍劲,气势夺人。

    驻足字前,虽已不见古人,但读着题款,心中顿生风雷,“民国廿九年十一月,抗日第四年,奉命率廿一集团军留置大别山脉,于敌后实施游击战,游此志念。合肥张义纯题”,字里行间丹心贯日的浩然之气力透古崖,为国担当九死无悔的忠烈之心可昭日月。我长长地行完注目礼后缓步下山,一路在想:这不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以来的脊梁精神吗?就似眼前雄壮如斯的天柱山一般,撑起了华夏大地的一片天空!

    天柱山,再见了,我应会再来,为了你的秀美,为了你的神秘,更为了你的精神!


作者  朱谟超

沙漠之虎 2018-08-19 12:50
天柱山一面是缓缓的陡坡,一面是陡峭如刀削般的山壁,这地方俺去过只是没去登山。呵呵

至尊狼王 2018-08-19 12:51
这山不错,名字更是起得好。

527801728 2018-08-22 09:12
非常有名的山峰,就是没去过

一号侦察兵 2018-09-08 22:2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查看完整版本: [-- 天柱山遐思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