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ichmcyu |
2018-08-05 09:33 |
近日,针对央视曝光的“海南不合理低价游乱象”,海口市当晚就安排相关部门组成四个检查小组,分赴被“曝光”旅游企业,展开调查。据悉,通过现场检查、询问、查阅电脑和档案资料,基本锁定相关企业的违法事实,将依法从严从重处罚;还将举一反三,加大力度打击不合理低价游现象,建立严管重罚的长效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闻过则改,海口市能当晚安排,并迅速锁定违法事实,可谓是雷厉风行,值得点赞。不过,“低价游”并非刚刚出现的新事物,其“乱象”由来已久,专司其责的“有关部门”之前为何迟迟不行动?着实让人费解。旅游中的“低价游”,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对于此类事件,媒体中不乏曝光,且发生在旅游圣地海南,也绝非头一回。面对这些“不合理低价游”,有关部门往往叫嚷着“取证难”,认为难以进行查处。的确,这些隐身于旅游热潮中的“低价游”,如不深入实际,仅凭“例行公事”的检查,是难以认清其真面目的。加之,作为涉事旅行企业,本是“有备而来”,不断推出新花样,为应付检查,提前准备好的文书资料已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不过,从海口市有关部门及时出击、迅速掌握证据的事实来看,整治“低价游”,不是无可奈何之事,而是有记可施的,但关键在于,这些有关部门能否深入到实地,敢不敢来场实实在在的检查,愿不愿意依法进行处罚。 “低价游”顾名思义,是其价格低于其成本,而身为企业的旅行社,无利之事绝不会做,这就说明“低价游”不过是招揽生意的幌子,其背后必然隐藏着“强迫或变相强迫”的购物乱象。这样的陷阱不仅让游客受骗上当,损伤其合法权益,还扰乱了旅游市场,危害着城市的旅游形象,理当依法进行整治。记者隐身于游客之中,暗中取证并通过媒体曝光,虽是整治“低价游”的有效方法,能引起社会关注,也能有效调动相关方面的查处积极性,却并非长久之计。而要有效整治“低价游”,理当建立长效机制,推行整治常态化。对此,你怎么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