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杨梅里有小白虫,算是“荤素搭配”的好水果吗?关于杨梅的 5 个真相[3P] --]

武当休闲山庄 -> 生活妙招 -> 杨梅里有小白虫,算是“荤素搭配”的好水果吗?关于杨梅的 5 个真相[3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wcg112233 2018-07-14 08:19
杨梅好吃又解渴,每次看到杨梅都特想买,但一想到网上流传的杨梅「科普」,又望而却步:
杨梅里有小虫子,吃了会生病;
杨梅颜色是染的,洗了会掉色;
孕妇不能吃杨梅;
……
真是这样吗?下面咱们一个一个说。

谣言1
杨梅里有小白虫,不能吃
杨梅里确实可能有小白虫,因此它也是世间少有的「荤素搭配」的水果。
杨梅里的小虫子是果蝇幼虫。这是杨梅的传统栽种中很正常的自然现象,而且幼虫期的果蝇,吃下去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完全不用惊慌。
如果实在是食欲受影响、心里有坎过不去,怎么办?
盐水浸泡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刚买来的杨梅可以用凉开水加盐,浸泡一下,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就能把小白虫泡出来,而清水浸泡或流水冲洗,效果都不好。
如果一次性买的杨梅比较多,要泡过之后,再放进冰箱。
而用盐水泡杨梅,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让酸酸甜甜的杨梅,吃起来更甜更不涩口。
至于像用生面粉或者果蔬清洁粉来洗杨梅,都没有特别的必要,反而会破坏杨梅的一些风味。

谣言 2
杨梅是染色的,洗了会掉色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据说,买到家的杨梅拿水一泡,水是红的或者黑的,就证明杨梅是染过色的。
然而,除了白色杨梅品种以外的杨梅,都富含水溶性的花青素,只要杨梅熟到一定程度,汁液就很容易流出的,把水染成红色,不足为奇。
而黑色素通常不是水溶性的,真要是额外染了黑色的杨梅,反而应该泡完剩一碗清水。所以对于泡后水变黑的说法,要保持怀疑。
有一点选购建议说得对:观察装杨梅的篮子,如果边上被染得到处都是红色,同时杨梅偏软、有酒味,都说明杨梅可能放置时间偏长、不太新鲜了。

谣言 3
杨梅不能和这些东西一起吃
1. 杨梅不能与海鲜同食
谣言说,所有水果都富含维生素 C,海鲜都含有砷类物质,然后维生素 C 会和砷反应生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像橙汁、柠檬汁等常见水果和果汁都不能和海鲜同食。
目前关于维生素 C 与海鲜同食会中毒的,全都是虚假新闻。这种中毒现象真要发生,大概需要一口气吃下四五百只虾,并且同时马上吞下超级多的维生素 C 片才行。
2. 杨梅与黄瓜不能同食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这个谣言,其实传得更广的是西红柿与黄瓜不能同食。谣言说:黄瓜中含有维生素 C 分解酶,会分解杨梅(或西红柿)中的维生素 C ,造成营养损失。
这么说是错的。
开什么玩笑?大家忘了黄瓜也含有维生素 C 了吧,怎么可能有这种分解现象,偏偏要对黄瓜以外的食物起作用呢?
3. 杨梅不能与牛奶一起吃
谣言说,杨梅(以及各种水果)含有果酸,会使牛奶蛋白凝固,影响吸收。
牛奶进入咱们的胃中,需要先和更强的胃酸反应,被消化掉,水果中的弱性有机酸能对蛋白质吸收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谣言 4
糖尿病和孕妇不能吃杨梅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担心血糖高,并不意味着水果一点都不能吃。杨梅的含糖量,在水果中是算较低的,大约 7% 左右,而且血糖反应也不算高。还有研究表明,有的品种的杨梅含有一定的降糖降脂活性物质。
所以,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也依然可以吃杨梅。
1. 注意别吃多
如果每天吃杨梅及其它水果的总量在半斤以内,是问题并不大。如果是本身血糖就偏高的患者,可以把半斤水果分两次吃掉,也不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动。
2. 要小心变质
杨梅比较不耐储藏,稍放个几天就非常容易变质、有酒精味。所以要放在通风阴凉处,最好放冰箱或用冰袋保护;吃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吃坏掉的,不然容易拉肚子。孕妇需要多加小心。

谣言 5
杨梅能止泻
杨梅能止泻,其实说的是杨梅提取物的功效。这也就是为什么喝高度酒浸泡的杨梅酒,有一定的止泻功效。
而如果直接吃大量的杨梅,不仅不能止泻,还可能促进通便,甚至拉肚子。像杨梅、桑葚、草莓这些表面有细小绒毛状、颗粒状的水果,是能够有效地刺激到肠道蠕动,从而快速排便的。
同时要注意的是,杨梅中富含有机酸,消化不良、胃酸过多、胃食管反流的人,不要吃一次吃太多杨梅,否则会刺激肠胃。
知道了这些,终于能放心大胆地吃杨梅了

沙漠之虎 2019-05-05 15:42
这玩意俺是基本上不吃的,受不了它的酸味


查看完整版本: [-- 杨梅里有小白虫,算是“荤素搭配”的好水果吗?关于杨梅的 5 个真相[3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