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这个边境小县城30年内为何三次搬迁?雅鲁藏布江源头竟是一片沙漠[25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这个边境小县城30年内为何三次搬迁?雅鲁藏布江源头竟是一片沙漠[25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18-06-30 09:24

行走在新藏公路219国道上。
朋友告诉我,219国道途经的西藏日喀则境内,有这样一个县,曾因风沙的肆虐和日益严重的土地沙漠化,使得人畜饮水非常困难,30年内县城被迫三次搬迁。

大名鼎鼎的藏族人民的母亲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也位于这个县境内。
这个县就是仲巴县。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仲巴县境内的杰马央宗冰川,源头名为马泉河,平均海拔5200米以上。
在我们的一向的认知中,高原上的大江源头应当是绿茵绵绵的草甸或是曲水纵横的湿地,野花遍地,蓝天白云,雪山绿草甸,水鸟翱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牦牛,美不胜收!

然而如今的仲巴县,只有满眼的苍凉,新生的沙丘与戈壁,几乎触目可及,风沙侵害,四季不断。
雅鲁藏布江源头的仲巴县,环境为何如此地恶劣呢?
带着疑问,我们来到了仲巴县。

仲巴县,位于西藏日喀则市境内,总面积43594平方公里,占日喀则面积四分之一多,辖1个镇、12个乡,总人口约2万人。
仲巴县城很小,建在大山脚下,只有两条短短的街道,原居民加上在此做生意的以及临时居住者,仅2000人左右。

朋友告诉我,仲巴县30年间已被迫三次搬迁。
1951年以前,仲巴县称珠珠宗,属阿里噶本管辖。
1960年设仲巴县,由阿里专署管辖。
1962年9月,仲巴县划归日喀则专署管辖。
建县时机关驻岗久,在大风的驱逐下,仲巴老县城为流沙所包围,于是1964年3月迁扎东。

然而,好景不长,70年代后期,新县城在风沙的肆虐下,重新为流沙所困,据当时的资料记载,流沙速度飞快,甚至爬上山坡上的通信台。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将县址由扎东搬迁到扎东偏西20千米的马泉河与柴河汇合处刮那古塘。
1990年8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县址又迁至托吉镇。

仲巴县城托吉镇往西行走70公里,便来到了仲巴县最大的乡镇-帕羊镇。
帕羊镇海拔4500米,有3000多人。
帕羊镇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是日喀则与阿里之间的必经之地。

离开帕羊以后,就将进入广袤无垠的阿里高原,因此,无论是旅行团队还是长途货车一般都会在帕羊停留一晚,检查车辆之余兼带养精蓄锐。
久而久之,帕羊镇成为日喀则西部的物流中心、旅游集散中心。

帕羊是个极具西部风味的草原小镇,小镇内公路两旁整齐地排列着漂亮的民居,来往于小巷之间的藏族居民的穿着也极居民族韵味。
然而,帕羊镇周围的山峰,都已成为光秃秃的山丘。
帕羊镇的生命线、常年流淌的马泉河,却被一道道的沙山,隔开了湿地和草场。
马泉河在黄沙的围困中沿着浅而宽阔的河道缓缓流淌着。

但是又有谁能想到,储水量丰富到仅次于长江的雅鲁藏布江,其上游源头竟然是一片沙漠,土地沙化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
朋友回忆着,脸色变得沉重起来,那些年,风沙一年比一年大,大风从每年10月底开始,一直吹到次年4月。
风裹带着沙子,敲打着门窗,门都不敢开,一开沙子就冲进来了。
为何那些年当地的风沙会愈加严重呢?
答案就是过度放牧,导致了牲畜总量剧增,草畜矛盾严重。
此外,羊群的践踏和啃食也导致了沙漠化的加剧。

西藏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草原植被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进而造成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好在仲巴县各级政府和当地民众已经行动起来,采取草场“三灭”、“人工种草”、“退牧还草”等措施以缓解沙害损失,治理沙化,退牧还草,合理放牧。

但愿这些措施能够逐步修复已经恶化的自然环境,给子孙后代保留一个美丽的西藏。
我们能做的,可能就只有珍惜了。


fzw999 2018-06-30 11:24
沙漠化严重影响居住环境


查看完整版本: [-- 这个边境小县城30年内为何三次搬迁?雅鲁藏布江源头竟是一片沙漠[25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