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i |
2018-06-24 16:07 |
命运交叉的芽庄 激烈的白石灰 挑战目光。 你曾在此生活。有时在睡梦中 你仍在此生活。充满水的名字 从你的嘴中流淌。 沿着山羊的路,你走向 海滩,大海敲打着 那些岩石,那些音节。 在第一天或最后一天的 强光中, 眼睛溺水消失。 这曾是完美。
在旅行的community里你不一定认识这些旅行者,但总会有些人冒出来分享照片分享故事。你应该也听过他们说,旅行是一种习惯、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旅行是一种信仰……不管他们说了什么,考验的是你是否鼓起勇气放下纠结上路。 多亏了东南亚的消费水平,很多人在这片区域一待就是几个月,认识朋友,一站一站的更替与停留,开始经历一些更深入的旅途,大概很多人的流浪岁月就从地图上这片地区起步吧。在这里他们学会对待酒精的诱惑,学会遇见很多不同的人,学会照顾自己,甚至学会新的语言……
夜晚,这个城市,是不是可以叫做“命运交叉的城堡”呢?每个人会拿出几张关于他们生命的牌,跟陌生人说着他们的人生故事,国王、骑士、金币或宝剑……可谁又能在一夜之间说完他(她)的人生呢? 他们回来了,用雨的喧哗 温暖着双手。 被拐走的微笑 又回到他们年轻的嘴唇。 事实上,我从来不知道 这朵花的名字,清晨 它在一些眼睛中迅速开放。 而现在,知道了已为时已晚。 我所知道的是,即使在睡梦中 也有一种絮语不曾入睡, 这是阳光栖息的一种方式, 是眼泪燃烧的痕迹。 雨落在我的身上。
今天阴天,古城的游人依然茂盛,但流动很缓慢,喧闹被湿度吸收后,有一种星期天睡到头昏的慵懒,话都懒得多说。 开始有点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喜欢会安了,真是一座沉静安逸的小城。老城的建筑都是梵高向日葵的饱和黄色,南国的棕榈叶、爬山虎或藤蔓自然地生长在这面墙或那面墙,小庭院里的池塘和照壁都让人会心一笑——这里不算是异乡啊。15世纪以来这里对香料贸易的垄断,中国人、日本人、荷兰人和印度人汇聚于此,浓郁的东方风情现在加入了布尔乔亚情调,合适的闲散就像填入俄罗斯方块的空隙,刚刚好消除一些伴随着奔波的焦虑。不需要为了看个景点四处奔波,要做的任务只是逛吃逛吃。
越南的女人们是出了名的勤劳,你看卖小吃的、整理杂草的、推着冰激凌小车的,都是她和她们。天刚亮出门,越南女人已经在市集里把蔬菜准备妥当,把刚刚做好的早餐放进保温盒里出门,摇着船儿送完第一趟货物了……是什么让她们安守着故土安心地投入每一分钟的劳作?是沉默地接受了命运还是幸运的知足常乐?当她们和我们逝去时,天边坠落的流星会是一样的光芒吗? 美山圣地在十个世纪间里都是占婆人在山中的祭拜之处。不知为什么他们选取了这块两山之间的谷底,但雨来去之间,山间的雾气倒是给了这里不少隐世之感。从公元5世纪起这里就是占婆王国的中心,他们的文化艺术受到婆罗门教的影响,与吴哥大城和巴厘岛的艺术风格十分接近。经过法国人的整理、美国人的轰炸和现在的修复,美山依然被很多不解之谜包裹着,比如这些庙宇是如何建造的,大部分的红砖结构是如何粘合在一起的。
顺化似乎是一个分界线。在这里,城市变得更为井然有序,房屋变得高大方正,有合适大小的前庭,或者说,摩托车之间存在空隙了。道路上有繁盛的树荫,香水河宽敞开阔,大桥是牢固的样子。
天空从微粉到金黄,色调在逐渐演变迸发,岸上青烟袅袅,感觉山峦河水都要加入这支交响乐。我不时爬到船头看看那轮落日,既怕船开得太快错过拍照的最佳角度,又怕船开得太慢天黑才上岸。等到光芒散去,晚霞落进了寺庙的庭院里。有人拖鞋入大殿,敲一次铂让音波抖落空气中的香火尘。日暮中坐一旁看小和尚们踢球,安静了一天的花园又热闹了起来。
很快看到砖红色围墙和一扇紧锁的铁门。
堵围墙圈起来的是片草坪,大门外有台阶到围墙之上,但已被铁链锁住,醒目的告示大概是不能翻越的意思。正对着大门的那一面墙上,是5个已经破败的洞,努力向里面看去也只看到青草。“觉得这里像个斗兽场” ,
乡间小路,眼前是半山上的大门和面对着的一个圆形池塘。与皇城风格相似的山门上写着“俨若殿”,看起来这里像是一处寺庙。地上是亟待修剪的野草,绕过照壁依然见不到人影与香火,每一处建筑都像mini版似的。主殿的台阶,前廊的屋檐,殿内,屋顶留着玻璃的天窗,照着大殿中间的佛像,像是关公?但已经蒙上了一层灰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