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所以成为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其人物形象的多层次、多侧面是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对众多女性的刻画,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无出其右者。然而作为书中重要人物之一的赵姨娘被描写成一个:自私、贪婪甚至凶残,狡诈、阴险却还愚蠢的女人,通篇几乎没有正面的叙述,如果仅如书中所讲,这样一个人是如何成为贾政的小妾、为他生儿育女,并与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这些贾府“当权派”十数年相安无事呢? [attachment=1771255] 一、 缘何上位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贾珍与赵姨娘的感情非常好,书中多次提及贾政回家之后便在赵姨娘处休息,而与王夫人在一起基本上都是谈论正事而非儿女情长。魇魔法一回,赵姨娘要准备后事,气得贾母大骂,贾政仅仅是喝退,变相的对赵姨娘进行了保护;自己的爱子宝玉几乎被毁容,作为贾环生母的赵姨娘最终也没有受到什么严厉的惩罚…… 由此可见赵姨娘与贾政是有很深的感情基础的,为其生下一儿一女也绝非偶然,而这种感情对于可选余地众多的贾政来说,容貌或许仅仅只是很小一个方面,在贾政眼中,赵姨娘必然有过人之处,更不会像书中所述一无是处。 有人认为赵姨娘必是极尽风骚、能勾魂摄魄之人,以此来凸显贾政的看似仁义道德,实则道貌岸然,甚至推测必是趁王夫人怀胎宝玉之际,留恋于赵姨娘处,并生下了探春、贾环。 [attachment=1771256] 这样的推论根本禁不起推敲,且不说书中的贾政作风还算正派,如此揣测并无根据,而且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在古时有几个偏房根本不足为奇,倘若贾政真如其兄贾赦、其侄贾珍等人那般好色,为何不找个年轻貌美的丫鬟,反而是时常在已经生儿育女十几年的赵姨娘处歇息呢? 其次,贾政这种“忠孝节义”挂在嘴边的封建士大夫,赵若想成为姨娘必然经过了贾母的考核和批准,考虑到贾母年轻时精明强干,以及他对宝玉选妾的提前布局,赵姨娘必然是综合素质出众,才脱颖而出、入得了贾母的法眼;退一步讲即便赵姨娘可能是因为先怀上了探春才有了名分,参考王夫人对宝玉身边丫鬟的筛选,赵姨娘能够有机会服侍贾政也必然得到了贾母的首肯。 还需要一提的是王夫人,赵姨娘可以说是她的天敌,但王夫人以及她侄女儿王熙凤掌管荣国府日常事务多年来,除去宝玉中魔和毁容两次外,对赵姨娘虽然也有排挤、打压和刁难,但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把柄被抓住,可见赵姨娘日常并没有太多过分、出格的举动。 [attachment=1771257] 那么贾政与赵姨娘故事的开头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可能:赵姨娘虽然出身贫寒,命运注定她只是一个下人,但年轻时候也曾有探春一样的美貌和胆识、或是有晴雯一样的手艺和风情,在贾府做下人的日子里脱颖而出,被贾母选中,做了贾政屋里的丫头,服侍贾政的日常起居;贾政整日被修身齐家、光耀门楣的儒家古训所累,不免心生倦意,而赵姨娘给他晦暗、单调的生活带来了另一种颜色,郎情妾意、日久生情,加之赵姨娘平日心事谨小慎微,也没有在贾母那里留下什么太差的印象,她成为贾政偏房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 为何被黑的是她? 《红楼梦》到底隐晦何事如今尚无结论,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书中的一些情节、故事,必然与作者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一些人物也极有可能取材于作者身边之人。我们不妨假设作者就是书中的主人公,以宝玉的角度来讲,赵姨娘是他父亲的偏房,且不说赵姨娘人品如何,她与王夫人——宝玉的亲生母亲天然就是竞争、甚至是敌对的关系,有多少夜晚,贾政在赵姨娘处逍遥,王夫人只能独守空房,无聊孤独至极,把尚还年幼的宝玉抱在身旁哀怨嗟叹,宝玉耳濡目染;未过几年,赵姨娘也生了儿子,虽说宝玉是嫡子,但贾环客观上也是他的威胁,因而宝玉对贾环母子即使没有成见,也不会有太多的好感。 [attachment=1771258] 同理贾环之所以对宝玉又嫉恨、又畏惧,也会与监护人赵姨娘的言传身教不无关系,但这顶多说她有伤害宝玉的动机而已,普通人心中尚有看不惯之人,何况豪门望族有多少的利益纠葛,现代法律也不可能因为一个人有犯罪动机就判罪。通篇来看,宝玉受害最严重的两次虽然都有赵姨娘的参与,但我们仔细分析,贾环泼蜡一回,事先赵姨娘并不知情,贾环罪大恶极,但终究只是个十来岁的小孩,虽说养不教母有过,但还不足以说明赵姨娘就有害人之心,至于宝玉、凤姐中魔一回,许多小说都有这样的情节,《史记》当中亦有汉武帝陈皇后施“巫蛊之术”,但从理性和科学的角度来说,不可能扎几个纸人就会产生如此大的效果,这样的情节纯粹是故意为了丑化赵姨娘。 不排除曹雪芹早年经历中有一个类似赵姨娘的人物曾给她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为尊者讳,为了维护“贾政”的形象,将有些情节舍弃,而采用别的方式来攻击赵姨娘,但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赵姨娘曾一度给王夫人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作者通过小说为自己母亲报一箭之仇。 [attachment=1771259] 在87版电视剧《红楼梦》之中,编剧们在探春远嫁一集中,给了赵姨娘一个镜头,和着哪一首《分骨肉》:“奴去也、莫牵念”,探春泣不成声,生母赵姨娘在人群之中难掩泪水,在这分别的时刻,她依然是配角,没有人会在意她此时的感受,只能注视着亲生女儿渐渐远去,我想这泪水是纯洁的、是伟大的、是最真挚的,这泪水也足以证明赵姨娘绝非一无是处。 三、 也说悲剧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多少人在阅读《红楼梦》后为书中众女子的经历扼腕叹息,多少人即使嫉恨宝玉的懦弱与不负责任,也为他悲天悯人、超脱时代与世俗的情怀而感动,然而赵姨娘,却永远被定在了耻辱柱上。 人们只会赞许黛玉的孤高圣洁、宝钗的贤良达理,人们只会称道晴雯的坚贞不屈、凤姐的泼辣雷利,人们只会同情湘云的家道中落、李纨的早年丧偶,甚至是贾母、王夫人,也有人夸赞她们伟大的母爱,只有赵姨娘她生前遭众人鄙夷,死后又受万世唾骂。 [attachment=1771260] 当然赵姨娘有其自身的问题,虽然出身低微,年少时的她可能也如晴雯一般风光无限,并赢得了贾母的首肯和贾政的欢心。本以为从此可以挺直腰杆、翻身做主了,然而卑微的出身注定她永生都是奴婢,虽然有了偏房的身份、虽然为贾家生儿育女,但一直没有得到她曾幻想的尊重,可能期间又经历了一些是非曲直使她心态发生了变化甚至是扭曲,这作为晚辈的宝玉不曾知晓或者不愿意提及,因而就出现了红楼梦一书中几乎是唯一一个没有正面描写的主要女性角色。 倘若我们能够剖开立场,换位思考一下,或许会发现赵姨娘并不是一无是处,她对贾环无微不至的关心是毋庸置疑的,她对自己的丈夫也算得上尽职尽责,对自己苦心选择的儿媳妇儿“彩霞”总的来说也是有情有义的,然而却被王夫人与凤姐许配给“容貌丑陋、赌博酗酒、无所不至”的来旺家的儿子,连林之孝家的和贾琏都感到惋惜,而赵姨娘只能暗自受辱、无能为力。薛蟠、凤姐这样命案在身的人都能因几件小事博得观众的好感,赵姨娘这样的可怜之人却无人体谅同情,更足以证明她的悲剧。 [attachment=1771261] 我不敢想象如果穿越回古代,投胎在赵姨娘这样的家庭,做了别人的偏房,该如何走完自己的一生,挚爱的丈夫仅仅把自己当做生育和抚慰心理的工具,亲生的女儿几乎与自己反目成仇,唯一的寄托贾环又注定是别人的配角,更可悲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要求你逆来顺受、忍气吞声,要求你接受命运的安排,不要做无谓的挣扎,你不能怪凤姐的刁难,也不能怪探春的无情,只能怪自己生错了时代、投错了胎…… 赵姨娘的悲剧让我想到了《大宅门》里边的杨九红,同样也是自己的女儿不认自己,这种悲伤换做任何一个母亲可能也都难以承受。她们的悲剧不仅仅是人物性格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连贾宝玉这样的“女权主义者”和白景琦时代叛逆者都找不到正确对待她们的方法,这更是悲剧中的悲剧,我想曹公之所以悲叹“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也有对自己身处那样时代却无法跳出时代的无奈,对男与女、长与幼、尊与卑、贫与富、苦与乐、甚至是生与死的无奈。
[attachment=1771262] 有时候我们看一本书,不自觉的会以自己价值观和世界观来评判书中的人物,以超越历史、超越阶级的准则代入其中,很容易“怒其不争”却常常“忘其不幸”,特别是当我们阅历尚浅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把自己代入“宝黛钗湘”的角色中,可能无法体会像赵姨娘这样的偏房者、贾环这样的庶出者、邢夫人这样的续弦者的悲剧,但当我们略涉世事,明白生活不止有琴棋书画、日月山河,还有柴米油盐、生老病死时,当我们发现这个世界并非儿时想象的那么简单时,当我们也为人父母需要直面生活的艰辛与社会的黑暗时,或许对书中的角色会有新的认知。 很多观念、很多风俗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进步而发生变化,但我相信“人情”与“人性”在古往今来、古今中外都是适用的,这也是《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尽管时移世易,我们依然能从这里看到真情与真爱,那些才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东西……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