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18-05-06 08:26 |
如果把乱世三国比作商场,那么大小林立的诸侯就是一家家创业公司。 他们有的苦心孤诣地想要做成垄断企业,然而却难逃破产的命运,比如袁绍、袁术。 他们有的只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然而还是被其他公司收购,比如刘表、刘璋。 经过无数次兼并之后,只有刘备、曹操和孙权三家公司成功做大,形成了三巨头鼎力的局面。 后来财大气粗的曹魏公司内部出现动荡,职业经理人司马懿架空了董事长,他的儿子又把董事长踢了下来,然后利用曹魏公司在市场上累积多年的优势,收购了蜀汉公司和孙吴公司,正式形成了垄断。 诸侯是老板的话,那他们手下的文臣武将、智囊谋士,也当然就是打工者了。 老板与打工者最理想的状态自然是刘备与诸葛亮,老板对员工掏心掏肺,甚至表示,二世祖要是不着调,可以由你来当董事长的话;而作为CEO的诸葛亮也是呕心沥血,最后活活累死在工作岗位上。 不过,这种理想关系之所以被千古传颂,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太少见了。员工很难遇到这样肝胆相照的老板,老板也很难遇到这样鞠躬尽瘁的员工。 所以大多数人都跟我们现在的打工者一样,哪家公司给的钱多,哪家公司发展空间大,就去哪家。比如官渡之战的时候,就有不少人一边拿着曹老板的工资,一边给袁老板投简历。 而三国中有个打工仔很有意思,这人跳槽了很多家公司,每到新公司都有很高的地位,而且跳槽之后,老东家也没多久就破产了。他对行业的预判,读人心的能力都强到令人发指,《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甚至说他是“算无遗策”。 这个人,就是贾诩。
《三国机密》剧照 -1- 贾诩在历史舞台上的初次登场,身份是董卓为董事长的西凉有限公司的一个中层干部,一个文官,没有兵权。 后来王允和吕布搞死了董卓,本来这是好事,但王司徒在处理西凉公司董事会的过程中没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忘了“严惩首恶,协从不问”的原则,先是砍了董卓的好友蔡邕,又要对董卓的手下李傕郭汜赶尽杀绝。 李傕郭汜被王允的肃反扩大化吓破了胆,史书记载,这俩哥们儿准备解散部队,然后各自亡命天涯。关键时刻贾诩站了出来,说二位将军要兵有兵要将有将的,要是把部队解散了跑路,一个乡派出所就能把二位抓到,还不如反戈一击,杀进长安,成了能挟持天子,不成再跑路也不迟啊。 可以说,贾诩的这个建议改变了东汉末年的走向,把本来可以抢救一下的汉室直接推到了弥留阶段。后来李郭二人杀入长安,王允自杀,吕布逃跑,天子也被李傕郭汜劫持。 不过我始终觉得这事有个疑点:在那个乱世,有枪就是草头王,李傕郭汜即便智商再低,也应该明白部队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怎么可能又解散部队的想法呢? 而李傕郭汜如果真的往老家逃跑,谁才会成为那个被乡派出所轻易抓获的人呢? 身为文官,没有兵权的贾诩呗! 所以贾诩的这条毒计与其说是为了李傕郭汜考虑,不如说是为了自己考虑。而且他还成功运用了一个技巧:把自身的利益和对方的利益捆绑到一起。 销售和谈判的时候,如果只谈自己在这件事上的收益,很难说服对方,而如果把对方的利益也牵扯进来,指出:我劝你这么做,我个人是有收益,但最大的受益方是你。就容易多了。 在文化输出上,这招也挺好使,美国大片《独立日》里,在与外星人决战之前,美国总统进行了一番激情四射的演讲,最后他高呼:全人类一起庆祝独立日!
热血沸腾之后,我一琢磨不对啊,打外星人是全世界一起打的,凭啥就和你美国一起过国庆节了?真是洗脑于无声无息啊。 所以各位在推销产品或者跟老板谈加薪的时候,得想想自己的建议能给客户或者老板带来什么好处,然后从对方的角度切入,成功率就高多了。
-2- 李傕郭汜进了长安之后,丝毫没有展现出企业家精神,烧杀抢掠,能赚一笔是一笔,聪明如贾诩,自然能看出来这家公司早晚得破产,于是他提前辞职,投奔了段煨。
段煨和贾诩是老乡,贾诩来了之后,他对老贾也不错,好吃好喝好招待,但是吧,就是特别客气。 其实与人交往都知道,要是对方一直对你非常客气,就说明对方在疏远你,真正关系好的哪会讲那么多礼数,所以我一直觉得“相敬如宾”的夫妻都是有问题的。 于是乎,贾诩就偷着给张绣投了简历,不久后张绣就给他发来了offer,于是贾诩再次跳槽,而且把老婆孩子都留在了段煨这边。 走的时候,有人问他:段老板对你不错啊,你跳槽也就罢了,还把妻儿老小留在了这,万一他一生气,都给咔嚓了怎么办? 贾诩说:嗨,老段别看表面上尊敬我,我要是待久了就是他的心病,正好张绣那边缺我这种辅佐型人才,我去了张绣肯定器重我,我在外面,有事还能帮帮老段,他肯定也会善待我的家里人。 之后的一切发展都如贾诩所料,这也能看出贾诩作为一个高级打工仔对老板心思的揣摩,以及他的情商。 和老板不和,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尽量别撕破脸。俗话说,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即便有一天你走了,原老板知道你是个能人,为了利益交换,也会对你做到起码的尊重。
-3- 在张绣公司的阶段,贾诩一跃成为了职场的一线明星,其干了两件牛逼闪闪的事,其中一次是击败了曹操,另一次也是击败曹操。 第一次的宛城惊变更是牛逼爆表,张绣在贾诩的辅佐下,偷袭曹军,斩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将典韦,要不是曹老板跑得快,也得被张绣包了饺子。 之后曹老板和袁老板在官渡展开了殊死搏斗,而中立的张绣的立场就非常重要,按理说,张绣已经与曹操结下了血海深仇,把公司卖给袁绍是理所应当的,可谁知道袁绍的使节来下offer的时候,被贾诩直接赶了出去。 张绣当时一脸懵逼,说:老贾你疯了?咱把袁绍得罪了,以后还怎么混? 贾诩一听:好办啊,投奔曹老板呗。 张绣:???? 贾诩说:老板你想想,现在袁绍是官渡之战的大热门,谁不想投奔他?咱现在去了,那是49年9月加入解放军,说的不好听那是革命投机主义,打赢了也没咱的功劳。而曹操那就不一样了,别看咱弄死了他大儿子,官渡要是败了,他二三四儿子都未必活得成,所以咱这叫雪中送炭,属于35年参加长征。 而且对曹老板来说,咱的投奔还有无可比拟的政治宣传意义,全天下人一看,连杀子之仇都能不计前嫌,曹老板是何等心胸!自然愿意帮他的人就更多了。 张绣一想,反正袁绍都得罪了,也只能如此了。贾诩说的一点都不错,曹操一听关键时刻,张绣的一支精锐部队愿意入股,欣喜若狂,牵着张绣的手入了大帐,还和张绣结成了儿女亲家。 人在职场,既要有眼光,也要会读懂人心。贾诩先是看出来,曹氏公司的发展潜力比袁绍更大,而且正是缺人的时候,投奔曹氏公司的回报自然要比加入袁绍公司大得多。 再一个,他解读出了曹老板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即便以前你和某人有仇,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伸出手来拉他一把,他也不会拒绝,既然受了你的恩惠,之后也就不好意思提前仇了。 当然了,杀子之仇不是一般的仇,曹操统一北方不久后,张绣就被曹丕骂的惊恐不已,自杀身亡。 作为宛城惊变的参与者之一,其实贾诩手上也沾着曹操长子曹昂的鲜血的,按理说,张绣挨骂,贾诩也好不了。然而贾诩不但活到了77岁,还被曹丕封为了太尉,到死都享受着荣华富贵,甚至和曹真、王朗(小说里被诸葛亮骂死那位)共享太庙。 他是怎么做到的?
-4- 既然在公司的身份比较敏感,那就要敏言慎行。 本来不是老板创业团队中的一员,又和老板有过非常不愉快的经历,那干脆就闷声发大财,后期贾诩成了个死宅,别的官员开party一概不去,别的大臣要和他做儿女亲家,一概推辞,后代结婚专找平民百姓。 不招灾不惹祸,低调做人,老板自然没有开除你的借口。 当然了,只做闲人是不行的,老板需要你干活的时候,你也必须要把活干好才行。 他先是在曹操与马超对抗的时候提出了离间马超和韩遂的建议,之后更是在立储事件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情商和智慧。 曹操晚年,二儿子曹丕和四儿子曹植两派已经快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曹操也对接班人问题有点犹豫不决,于是他找来了贾诩商量。 掺和老板家事本来就是职场大忌,甭管你支持哪一方,如果另一方继承了公司,你都是当年阻碍他上位的反动派,必然要清算你,所以这时候贾诩可以说是在刀尖上跳舞。 贾诩当时保持沉默,沉默了一会,曹操忍不住了:我问你话呢,你倒是说话啊。 贾诩说:哦,不好意思,我刚才在想袁绍和刘表的事呢。 袁绍和刘表二位都是在继承人问题上出了乱子,两个人都偏爱小儿子,不喜欢大儿子,所以想把公司传给小儿子,但废长立幼、取乱之道,公司都出了重大问题,然后都破产了。 但是贾诩又没有明说是支持曹丕还是曹植!假若曹丕赢了,他知道这事肯定会明白贾诩是在帮我,即便是曹植赢了,你又没有贾诩实际支持曹丕的证据,而且贾诩本来就特别低调,你又找不到处置他的理由。 曹操一听,哈哈大笑,说我懂了。 果然曹丕继位之后,就封了贾诩做太尉,表达对他的感激。 与贾诩相比,把所有赌注放在曹植身上的杨修就是个反面教材,他不但旗帜鲜明地加入了继承人争夺上,还太过高调,有事没事就蹭蹭热度,当面抖机灵,吐槽老董事长,让人家下不来台,典型的“领导夹菜你转桌,领导打牌你自摸,领导隐私你乱说,领导讲话你唠嗑”。 而贾诩不一样,不该说的话一句不说,老板需要的时候,一两句话就解决问题,关键时刻靠得住,自然也就屹立不倒了。
-5- 从整个大环境来说,贾诩的一些策略导致了人民百姓的灾难,但是从各家创业公司的老板来看,贾诩出的主意基本上都有了很好的效果,而之前几家公司的破产怎么算,贾诩也不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所以,贾诩的表现是对得起历届老板给他的工资的。 我虽然更推崇诸葛亮,但不可能每个人都有着诸葛亮的品格,也不可能每个诸葛亮都遇到刘备那样值得鞠躬尽瘁的老板,所以武侯和昭烈帝实属可遇不可求。 所以作为打工者,在不违背良知和道德的前提下,我们更加现实的参考对象是贾诩。 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在与每家公司的合约履行过程中,他都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不该说话的时候一言不发,该说的时候绝不犹豫。 能参透人心,知道什么时候该雪中送炭,在帮助公司利益实现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利益。 希望大家在职场中都能像贾诩一样,既能出色完成工作,又可以左右逢源,屹立不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