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匠心传承,第八代传人揭秘闽菜状元“佛跳墙”制作工艺[18P] --]

武当休闲山庄 -> 美食指南 -> 匠心传承,第八代传人揭秘闽菜状元“佛跳墙”制作工艺[18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18-04-30 10:26

州,依山、傍河、临海,既有山珍海鲜,又有土菜乡味;地理条件的优越,山珍海味的富饶,形成独具一席的闽菜;而属于闽菜状元的“佛跳墙”,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好奇心驱使,来到“佛跳墙”的发源地——福州聚春园;技艺第八代传承人杨伟华,烹饪大师现场演示,揭秘佛跳墙制作工艺,以及背后的传奇故事。
图文/詹爱玉
传奇菜品,汇集数十种山珍海味
在厨房,看到一位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厨师,他就是福建闽菜大师、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第八代传承人杨伟华;虽然是高级别的大师,但他却低调平和,微笑介绍传奇菜品佛跳墙的用材与制作过程。

图文/詹爱玉
佛跳墙专用厨房,摆放的两排食材,有16种之多,海鲜干货就有鲍鱼、辽参、鱼翅、墨鱼、瑶柱、鱼胶等,还有蹄筋、花菇、牛肉、猪肚、老番鸭、鸡肉、鸽子蛋等数十种。众多的山珍海味,看得眼花缭乱,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汇聚多少惊奇美味?
图文/詹爱玉
辽参,选最好6排剌,刺参作为一种珍贵的海味被列为“八珍”之一,在海参家族中,属佼佼者,体色黑褐,肉嫩多刺。泡辽参时,采用冷热交替,用没有油渍的瓷碗,因为剌参最怕油,让它自然涨发;第一天用纯净水,涨到1.5倍大;第二天用热水,把它放入大容器自然舒展,涨到4-5倍。用的时间长,保留自然的味道。
图文/詹爱玉
花菇,则选用金钱菇,肉头厚实,根蒂短小,味香而富有营养;鸽子蛋,鸽子产蛋量很少,福州的基本上很多从外地空运过来的;鸽子蛋不是普通煮出来,而是瓷碗放点盐蒸出来,这样才能晶莹剔透。瑶柱,色泽浅黄,成本还蛮高的,大概一斤七八百。对每一道的食材,都精挑细选。

图文/詹爱玉

图文/詹爱玉
鱼翅泡发也需要很长时间,要去掉腥味,慢慢滴水,反复几天;瑶柱,边沿的一圈,有点硬,所以要剔除,不然咬不动。可见,杨师傅对选材的要求程度之高。

图文/詹爱玉

图文/詹爱玉
猪肚,则用肚尖部分,因为肚尖鲜嫩脆爽;而花胶,也叫鱼鳔,十斤鱼只有一两鱼鳔,而佛跳墙用的是1斤2个,估计500斤以上的深海鱼鳔,从南非进口,从源头保证品质。

图文/詹爱玉

图文/詹爱玉
现场演示,揭秘佛跳墙制作工艺
佛跳墙,不仅用的菜品种类多,且制作的工序也很考究。杨师佛说,佛跳墙生产制作的周期比较长,大概要7-8天。周期长的原因,主要的是干货鱼翅、辽参等泡发周期比较长,大概五六天,再加上烹饪,要七八天的程序。第一次听到烧一道菜,需要8天时间,或许人们所说的“慢工出细活”吧。
图文/詹爱玉
杨大师现场演示制作过程;首先是底汤,入坛的佛跳墙在煨制前,还需要浇以底汤,而这个汤底则集合了猪上排、牛肉、鸡肉、老番鸭等各种肉类之精髓。

图文/詹爱玉
福州人对汤情有独钟,有着“一汤十变无汤不行”的说法,这与气候条件息息相关;福州四季常青,平均气温20-25度,温暖的气候,汤上桌不易冷,适合做汤食;每逢传统节日,人们都要制作十分讲究的底汤,主要的用料是老母鸡,猪筒骨,牛排,蛏干等;佛跳墙的产生,折射着当地百姓的饮食习惯。
图文/詹爱玉
其次是分层煨制,根据食品易熟程度,分三层煨制,过火焯水,翻炒;重要的一步,加绍兴酒,顿时,火焰四起,这是杨大师的独门秘籍;火焰,食材如烤过一样,更香;另外,锅中的海鲜、禽类,酒可以剔除异味,促进各种菜品味道的进一步融合。

图文/詹爱玉
最后加入原先烫好的底汤,装入坛中,用荷叶封坛,用文火慢慢煨制,这样的不仅可以保留主料的原味,还会使得菜品更加鲜美。复杂的工序之后,可以想象,“坛起荤香”,四溢的香味引来“佛跳墙”。
图文/詹爱玉
图文/詹爱玉
佛跳墙是一道传承百年的经典名菜,在光绪二十五年,由福州衙门厨子郑春发改良研制而成,他开设“聚春园”菜馆时,就以这道菜轰动福州。当时,一位诗人品尝后即兴称赞“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从此,引用诗句之意的“佛跳墙”便成为正名,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图文/詹爱玉
一道佛跳墙,坚守三十年
一道百年的经典名菜,仍然焕发着勃勃的生命力,这与一代又一代烹饪大师的传承, 是密不可分的。杨伟华,八十年代末就读福州高级烹饪技术学校,开始利用闲暇时间进入聚春园实习,1989年正式入职学徒,后评为国家级非遗传人,至今坚守了30年时间。

图文/詹爱玉
杨伟华从师是聚春园名厨姚信锐,师傅的学徒众多。每一个大厨的“出道”都是从勤杂工开始,杨伟华也不例外,洗碗、洗菜、添煤、做卫生、洗灶台,样样都做;八十年代末,并不像现在有电子化设备,厨房都是烧煤、烧炭;每天的搬煤,添煤,手指甲都是黑黑的,可见,当时工作的脏、累与苦。那时,食材昂贵,顾客稀少,餐厅偶尔只有少数华侨回来,才有订单,做一两份;所以不能错过每次学习的机会,观察领会师傅泡发食材;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与其他几个师兄互相交流,学习不同岗位的知识,形成自已的认识与见解。
图文/詹爱玉
不管有多辛苦,杨伟华继续坚持着,靠着这股好学劲,杨伟华从众多学徒中脱颖而出,七八年之后,他初步掌握了佛跳墙的制作技艺,随后开始跟随师傅出国展示闽菜文化。2005年4月,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广交会” )开幕,晚宴,由杨伟华与他的团队负责为530名中外贵宾制作530份佛跳墙。而这次成功制作,得到了中外来宾们的高度肯定;同时,佛跳墙也借着这一次晚宴名扬海内外。2009年,他被列为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第八代传承人。

图文/詹爱玉
如今,佛跳墙成百姓过节的必备佳肴,2018年过年这一天,他的团队做了3000份,辛苦的付出换来百姓的认可。作为传承人,深知肩上的责任,继续传承与创新他的佛跳墙手艺;他开设闽菜工作室、走进高校,传授制作技艺,并为发扬佛跳墙,培养人才。经过众多烹饪大师的不断完善与创新,让人们品尝到的不仅是佛跳墙的香浓口味,更是他所代表的福州传统美食文化。


fzw999 2018-04-30 14:10
众多的山珍海味,精细的加工手法

wcg112233 2018-04-30 20:20
看来是很有功力的啊这点看来是不错的

沙漠之虎 2019-02-27 14:37
佛跳墙,这个俺在福建就喜欢吃啊


查看完整版本: [-- 匠心传承,第八代传人揭秘闽菜状元“佛跳墙”制作工艺[18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