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18-04-20 07:37 |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国与国之间竞争异常激烈,大家都知道天下终归一主,但就是不知谁能领衔中原,此时人才的竞争就格外重要。 一人的才智毕竟有限,国君再英明也有其想不到的地方,也有其不擅长的地方,所以各国国君都很注重网罗人才。 曹操身性多疑,多疑的人应该不是一个心宽的人吧?但他对人才就能宽容,不计前嫌,也不滥杀无辜,不是说你不听我话,我就杀了你。因为天下未定,曹操也急着笼络人才,只有对他有一点用他都舍不得放弃的。 刘备更是如此,刘备其人本事不大,起码他不如曹操孙权,然而其人狡诈有城府,特别善于伪装,善于用鳄鱼的眼泪网罗人才,在网罗人才方面他的最成功的。 刘备善于发现人才,而且能让人才对他死心塌地,这个本事一般人没有。我们知道好马性子都烈,都有脾气,人才都恃才傲物,都有个性。
让人才为你服务,这大抵不是你有钱就可以办到的,你还得尊重他,还得有让他佩服的地方。诸葛亮佩服刘备的毅力,为了请一个藏在深庐的村夫出来,刘备屈尊纡贵多次往返,没少受诸葛亮的气,最终他的诚意打动了诸葛亮。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三国志·蜀书》) 经过半生戎马倥偬,天下未定刘备却病倒了,他在病榻上召见诸葛亮,此时诸葛亮已经是蜀国的丞相了,虽然刘备流着“鳄鱼的眼泪”说诸葛亮要是扶不起他儿子,可以取代他,诸葛亮也慌忙表示自己的忠心。 但在刘备“托孤”这一事件中最重要的还是他提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影响了蜀国的命运,他就是诸葛亮深爱其才的马谡。 刘备喘息着说: “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刘备其人洞察力之强,远在诸葛亮之上,这人虽然事业上不如曹操,但情商比曹操、诸葛亮都要高,诸葛亮是智商高。 诸葛亮听了,但没听进去,他坚信马谡是有才的。实际上一个熟读军事的理论家,也确实是有才,就像现在的博士生,我们能否认他们的才学吗?然而能写出流畅的文章是一回事,真刀实枪的上战场又是另一回事。 马谡其人对军事非常精通,诸葛亮的知识库没马谡丰富,尤其是军事方面他还不如马谡,但诸葛亮会随机应变,马谡则不,他有点太乐观了。 书中的知识是古人的经验,未必拿到现在的战场上也适用,再说你的敌人也看过兵书,见招拆招,那些招数就不灵了。
诸葛亮经常召见马谡,两人谈起来没完没了,彻夜长谈,马谡确实为他出了不少好主意。 在街亭一战中,诸葛亮力排众议让马谡当前锋,让王平做副将。张郃的魏军将与之交锋。在这关键时刻,马谡观察了地形,说在山上扎营。 王平是沉稳的,他说:“丞相嘱咐过,要坚守城池,稳扎营垒,山上扎营太冒险。”马谡不同不听。 王平见说不听他,就让他给自己一千兵马在山下扎营。 后来魏军看蜀军这二货竟然在山上,他们把山围了起来,让蜀军在山上断粮断水,急着冲下来却又被乱箭射死,马谡冲出重围逃了出来,蜀军大溃。
山下王平倒不慌不忙,他让士兵拼命打鼓,装出进攻的样子,张郃怀疑蜀军有埋伏就没敢进攻,后来王平组织撤退有条不紊,一千兵马未损失一兵一卒,还收罗了不少马谡的散兵。 这一战让诸葛亮损失了重要的军事据点,不得不退回汉中,而马谡罪当斩,诸葛亮心中实在不忍,但军令难违。 当监斩官献上马谡的首级时,诸葛亮痛哭流涕,蒋琬问其原因,“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 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他后悔没听主公的话,给蜀国造成重大损失,还有一个原因,马谡确实有才。
诸葛亮爱才惜才,只有他心里清楚,马谡在军事上确实有奇才,只是没想到他这么刚愎自用。 诸葛亮说马谡跟他“两人互补”,如果没有马谡,诸葛亮再遇到难题跟谁商量,谁又来帮他开解? 然而马谡确实只是个“谈才”,他可以做个幕后的“谋士”,让他亲临战场,还是不行的。 如果诸葛亮能听刘备之言,对马谡有个正确的评估,慎用马谡,蜀国的命运将被改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