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如何巧“捂”度春
--]
武当休闲山庄
->
生活妙招
->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如何巧“捂”度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假正经也
2018-04-18 20:14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养生民谚。的确,“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气候变化无常,尤其是昼夜温差悬殊,加之多风,风速越快,人体散失的热量也越快、越多,就更觉寒冷,此时,人的衣着若不合时宜,很容易罹患各种疾病。所以,古今养生十分强调“春捂”。可“捂”也不能盲目,要讲求方式方法,否则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可能致病。
“春捂”要把握分寸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当冬季向春季转换时,人体防卫体系处于“冬眠”初醒之际,因此这一阶段不能急于一下子减掉衣物,而应一件一件地减,并根据不同体质,因人而异。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可以减少身上的衣物。但是减衣还是以气温持续7至14天没有变化时为好,就是说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当然也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易着凉“伤风”。
“春捂”也有侧重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我国古代养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老老恒言》也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之说,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应”。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所以,春天还是以遵循“下厚上薄”为好。中医《脉法》中说,“圣人寒头暖足,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也”。寒头暖足,既是古代中医学的治病准则,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当然,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保持头部的“寒”要有度。
“春捂”还要看天
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会骤然增多。因此,捂要顺应天时,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增添衣物,未雨绸缪。面对“孩儿脸”似的春天,你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昼夜温差大于8℃就不要忙于减衣。
来源:中国医药报
wcg112233
2018-04-19 16:37
的确是要注意分寸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适合的啊
查看完整版本: [--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如何巧“捂”度春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
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