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0728710 |
2018-04-18 10:53 |
公元263年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在绵竹抵御邓艾,交战前诸葛瞻拒绝了邓艾的诱降,斩杀了使者,与邓艾背水一战,最后兵败身死。论对蜀汉的忠诚度来说,诸葛瞻并不比他的父亲逊色,为蜀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与长子一起为国捐躯。但诸葛瞻交战前曾说道自己有三罪:内不能除黄皓这是其一;外不能制姜维这是其二;进军不能守国土这是其三。忠心耿耿的诸葛瞻究竟做错了什么? [attachment=1759956] 虽然诸葛瞻临死前悔恨没有除黄皓,但黄皓专擅朝政,诸葛瞻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镇军将军陈祗死后,黄皓开始专擅朝政。黄皓一方面对刘禅阿谀奉承,蛊惑刘禅享乐不理朝政;另一方面党同伐异,大肆提拔自己的亲信党羽,如右将军阎宇等,陷害忠良如离间刘永排挤姜维,搞得蜀汉一片乌烟瘴气。作为朝中统领朝政的大臣,诸葛瞻却对黄皓没有阻止,对后主刘禅的过失不加劝阻,以致蜀汉后期朝政混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要知道董允当初在世时,对于刘禅的过失,每次都是正颜厉色的匡谏,多次责备黄皓,黄皓见了董允如同老鼠见了猫一般,始终不敢造次。在匡正君主过失方面来说,诸葛瞻和前辈董允相比,差得太远了。[attachment=1759957] 姜维是诸葛亮的继承者,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然而诸葛瞻和姜维的关系并不好。诸葛瞻是姜维北伐的反对者之一。在陈祗死后,姜维在朝中就失去了靠山,北伐没有了支持者,而诸葛瞻与董厥认为姜维北伐,没有建立功勋,还导致国内民不聊生,于是向后主上表,让姜维担任益州刺史,削掉姜维的兵权架空姜维。姜维由于在朝中没有大臣的支持,又与黄皓交恶,最后为了避祸不得不屯田沓中。姜维去沓中屯田拥兵自保,严重的削弱了蜀汉的国防军事力量。钟会邓艾攻蜀时,姜维来不及回援,以致于汉中失守退保剑阁。试想如果诸葛瞻支持姜维,不说北定中原还都洛阳,最起码进退有度,保卫蜀国还是没有问题的,蜀汉也不会在魏国进攻时没有准备,更不会这么轻易的就灭亡了。[attachment=1759958] “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最多只能算是隐患。那么诸葛瞻在守卫绵竹,迎击邓艾的时犯得错误,可以说是致命的,不仅他自己兵败身死,蜀国也因此而覆亡了。邓艾在奇袭阴平后,诸葛瞻率领长子诸葛尚、尚书张遵(张飞的孙子)、尚书郎黄崇(黄权的儿子)等去迎击邓艾,到了涪县就停止进军。黄崇劝他占据险要的地势,不要放邓艾进入成都平原,诸葛瞻却不为所动,错失战机,黄崇因此失声痛哭。最后长驱直入的邓艾,打败了诸葛瞻的前锋,诸葛瞻不得不退守绵竹,最后绵竹也失守,父子二人殉国。[attachment=1759959] 诸葛瞻放着险要的地形不守,放弃了地利优势,选择和邓艾进行平原决战,可谓是失策,这个错误犯的太不应该了。邓艾孤军深入,又是从阴平小道偷入,如果诸葛瞻坚守险地,以逸待劳,和邓艾进行消耗战,挫伤邓艾军的锐气,最后等到魏军疲惫不堪的时候发起攻击,邓艾肯定有来无回。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我们这些事后诸葛亮,无法代替当时的诸葛瞻,做出正确的决定,诚然把蜀汉灭亡的责任,全部归到诸葛瞻的身上也是不公平的。诸葛瞻作为诸葛亮的儿子,拒绝了邓艾的高官厚禄(封琅琊王),选择了为蜀汉流尽最后一滴血,他的忠诚无论过了多久,依旧都会被人称赞,他的过失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引以为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