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0728710 |
2018-03-20 12:46 |
刘备在称帝后不久,便以替关羽报仇为名,东下攻伐孙权,然而在猇亭之战中,不仅大败给青年将领陆逊,将“家底”输得精光,还差点遭受被俘虏的耻辱,真可谓晚节不保。当诸葛亮在听闻汉军大败的消息后,曾极为感慨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见《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第七》) [attachment=1750356] 法孝直即刘备集团的谋士法正。究竟法正是何等“神人”,能让身负旷世奇才的诸葛亮如此寄予厚望,同时又自叹不如呢?法正是汉末扶风郿县人,祖父法真(儒学大家,号称“玄德先生”)、父亲法衍(官至司徒掾、廷尉左监)都是享誉海内的大名士。汉献帝建安初年,由于国贼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的祸害,关中一带出现了大饥荒,法正为讨生活,便同好友孟达一起入川,依附于益州牧刘璋。法正虽然能力很强,但无奈刘璋却是个不能识才用才的庸主,很久之后才任命他为新都县令,之后又提升为军议校尉,但依然令法正有怀才不遇之感。加之法正为侨居之人,经常遭到州邑中人的诽谤,现实经常令他苦恼、迷茫,时不时会跟同僚好友、益州别驾张松“大倒苦水”。[attachment=1750357] 建安十三年(208年),张松奉命出使许都,在受到曹操的冷遇归来后,便劝说刘璋与曹操断绝来往,转而与同宗刘备交好。不久,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让先前犹豫不决的刘璋决意联合刘备,并在张松的推荐下,命法正作为使节前往。法正见到刘备后,发觉此人有雄才大略,是可以辅佐的明主,所以归来后便与张松密谋,决定拥戴刘备为主,并助其夺取益州。 3年后,刘璋听闻曹操将派兵征伐汉中军阀张鲁,因为惧怕曹操得到汉中后又会兼并益州,内心极为恐惧。此时,张松趁机说刘璋迎接刘备入蜀,让他讨伐张鲁,先下手为强占据汉中。刘璋不顾谋士刘巴、黄权、王累等人的苦劝,遂命早已生有异心的法正、孟达二人率军迎接刘备入川。[attachment=1750358] 法正在再次见到刘备后,将其与张松的阴谋对刘备和盘托出,并劝其以益州为根本,实现匡扶汉室的大业。刘备早已对益州垂涎三尺,如今得到刘璋的主动邀请和张松、法正二人为内应,自然乐颠颠地马上启程。又过了3年时间(214年),刘备如愿以偿地占据益州,这其中的一系列阴谋运作,法正都起到关键作用。 刘备进入成都后,法正又力劝刘备迎娶当地豪族、大将吴懿之妹为妻,使其与益州士族深相结纳,赢得他们的拥护。事后,刘备为奖赏法正的贡献,便任命他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并赐予黄金五百斤、白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作为诸将中的最高赏赐,其规格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相同。[attachment=1750359] 法正担任蜀郡太守后,奉命与诸葛亮、刘巴、李严、伊籍共同编制《蜀科》,对改变刘璋治下益州法纪松弛、威刑不肃的局面大有裨益。法正虽擅长军事谋略,但在行政管理方面却有所不及,在担任太守期间,但知因循守旧却不会变通。而且,法正这个人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之前跟他有过哪怕是一点小过节的人,全部都得到打击报复,一时间民情激愤,也让他的声誉大损。[attachment=1750360] 法正最后一次为刘备献计,是帮助他袭取汉中、斩杀夏侯渊,并利用敛众拒险之策抵御曹操的征讨,令其无功而返。事后,曹操获悉刘备之所以能夺取汉中,完全是法正的功劳后,不禁感叹道: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可见,连曹操都折服于法正的智谋。 刘备占据汉中后(219年),自立为汉中王,并任命法正为护军将军、尚书令,委以处理军国日常事务的重任。可惜天不假年,就在刘备称王后的第二年,法正便因病去世,享年才45岁。法正之死对刘备的打击十分沉重,一连数日都为之哭泣,可见伤感之深。[attachment=1750361] 据史书记载,法正和诸葛亮同为刘备的股肱之臣,虽然性格、兴趣不同,但双方始终能以公事大义为重。诸葛亮主要负责留守后方、物资保障,角色类似于萧何;法正主要负责随军征讨、出谋划策,角色类似于张良(陈寿在《三国志》中称法正的能力,跟曹营中的大谋士郭嘉、程昱不相上下)。二人紧密合作,取长补短,刘备以故能不断取得战场上的胜利。刘备东征孙权时,强拒多数群臣的苦谏,以至于终因轻敌冒进失败。如果法正当时还活着的话,一向对其言听计从的刘备,或许不会输得那么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