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18-03-14 07:37 |
3 岁前的孩子,很少故意磨蹭
无论 1 岁还是 6 岁的孩子,都会本能地讨爸爸妈妈高兴。家长的要求,孩子能做到的都会去做。 一般来说,3 岁前的孩子,很少故意磨蹭。如果孩子做事情慢,一般有两种原因:动机不足或能力不够。 第一,动机不够,就是对这件事真的不感兴趣。比如: 1. 今天的饭不好吃,或者碰上自己不饿,宝宝就吃得慢; 2. 讨厌脱了衣服冷飕飕的感觉,所以迟迟不肯脱衣服; 3. 洗澡水溅到眼睛里不舒服,就每天拖着不洗澡; 4. 睡觉就更没意思了,灯一关什么也玩不了了,于是能拖一会儿是一会儿。 第二,能力不足,想快也快不起来。 比如,妈妈想让宝宝用 2 分钟迅速穿上衣服,可是宝宝的精细动作还没发育完全,穿个袜子都要穿 2 分钟。 另外,宝宝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很有限,很容易穿着穿着,突然就被其他事情吸引过去了,忘了衣服还没穿完了。 最最根本的「能力不足」,是孩子没有时间概念。 和成年人不一样,所有 3 岁以前的孩子,都是「活在当下」的。 他们大脑中负责计划的区域还很不成熟,没法和大人一样有时间概念,明白这件事做完了,还有下一件事要做,比如: 走在路上看到一堆蚂蚁在搬东西,孩子会停下来一探究竟,忘了自己还要赶去上早教课; 吃饭看到窗外落了一只小鸟,就会跑过去和小鸟打个招呼,忘记还要继续吃饭。 在他们眼中,完全不能理解大人一直在急什么,因为只有成人才会一直未雨绸缪,计划未来,而孩子不会。 因此,催孩子或是给他讲道理,告诉他「接下来还有 xx 事」,不仅没用,还会让孩子感到困惑。 相比催促,更有效的方法,是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慢,在孩子磨蹭的时候,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理解孩子磨蹭的原因 才能解决问题
不感兴趣、动机不够? 告诉他「先 xxx,再 xxx」 比如孩子吃饭吃着吃着就跑到一边去玩玩具了,就是典型的不那么饿了,对吃饭不感兴趣。 这时候不要说「不许玩玩具」,因为越是制止,孩子越是想玩。 更有效的方法是告诉孩子「先吃完饭,再玩玩具」,并且帮助他遵守这个规则。 这个方法适用所有「孩子拖延做一件事,而这件事又非做不可」的情况。 比如,爸爸妈妈们可以和孩子说「先吃完饭,再看电视」,「先洗完澡,再讲故事」,「先睡觉,睡醒再玩」,然后说到做到。 家长坚持这样做,孩子能记住并且把这些规则深深印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养成好习惯。 这也是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明确优先项的方法。 孩子从小有了区分主次的意识,上幼儿园,甚至读书之后后,孩子也能做到先「写完作业,再去玩」。
能力不足做得慢? 简化任务 简化任务的方式有两种: 有的孩子不愿意自己穿衣服,是觉得自己穿不好,穿起衣服来感到困难。 家长可以每次只让孩子穿 1 件衣服,其他的则由我们来帮他穿;等孩子能够熟练穿好一件衣服时,慢慢地把指令加到 2 件、3 件。 同时,因为孩子的记忆力有限,「一次只给予一个指令」可以让孩子更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 如果你想让孩子穿袜子穿鞋,可以这样做: 一开始只说「把你的袜子找来」就可以了。 等孩子找来袜子,就鼓励他:「太厉害了,快得像闪电一样!」。 这个任务完成了,再说「现在,去把鞋找来!」。 一次只下达一个指令,宝宝就不容易中途走神。 睡觉的时候也是,不要说「我们要刷牙洗脸睡觉啦」,指令一个一个给,先让孩子「和玩具说拜拜」,再说「现在,咱们赛跑去卫生间!」到了卫生间后,再开始下新的指令。
优秀的家长 懂得坚持和退让
虽然上面这些方法可以减少很多孩子磨蹭的情况,但它们不是万能的。 如果妈妈是个急性子,宝宝是个慢性子,这些方法并不能让宝宝变得和妈妈一样雷厉风行。 因此,还需要爸爸妈妈去思考,哪些事情的节奏是我们要坚持的,哪些事我们可以尊重孩子的节奏来,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折中节奏。 对于自己要坚持的、原则上的事情,比如「没吃完饭不能离开桌子」,「晚上一定要在十点之前睡觉」,你就需要坚持告诉孩子「先....... 再......」,带动孩子的节奏,帮他们养成好习惯。 对于非原则上的事情,我们最好让孩子遵循自己的节奏,比如: 周末和朋友出游时,知道孩子性子慢,集合时间就不要太早,给宝宝留出更充足的时间; 吃饭的时候少盛多添,在避免饭凉的情况下,让宝宝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吃。 孩子是催不快的,过度的催促可能被孩子理解为指责,让孩子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影响孩子在时间管理上的自我评价和自信心。 对于原则性问题,我们必须温柔地坚持; 对于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不妨提前退一小步,给孩子一些空间找到自己的节奏,允许孩子慢慢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