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0728710 |
2018-03-05 12:17 |
三国时期,是一个真正的乱世,那个时代,虽然民不聊生,却为诸多大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他们能够充分的展现自己的能力,得以流芳千古。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大才,都有流芳千古的机会,有些人智商有余,而情商不足,明明可以凭借功劳,身居高位,却偏偏喜欢作死,例如曾让曹操跣足出迎,最终却因口无遮拦,被处死的许攸;曾为袁绍大败公孙瓒,却因居功自傲,被斩杀的麴义等。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也是一个这样的人物,他虽然没有许攸和麴义的成就,作死能力却一点也不弱。这个人是谁呢? [attachment=1744766] 此人名叫彭羕,字永年,是广汉人氏。彭羕能力非常卓越,不过性格骄傲,经常不把别人放在眼中,人际关系非常糟糕。因此当他为刘璋效命的时候,受到了别人的诋毁诬告,受到了惩罚,成为奴隶。后来刘备入川,他想再次出仕,于是去见庞统。庞统也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所以面对彭羕的傲慢,他并没有动怒,反而与其相谈甚欢,将其举荐给了刘备。法正也认可彭羕的能力,在庞统举荐此人的时候,助了其一臂之力。《三国志·彭羕传》记载:统大善之,而法正宿自知羕,遂并致之先主。事实证明,庞统和法正还是颇有眼光的,彭羕在刘备手下做事的时候,“奉使称意,只遇日加”。然而好景不长,一向自视甚高的彭羕,很快受到了诸葛亮的排挤,之后又被马超出卖,最终被以谋反的罪名处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attachment=1744767] 一、遭诸葛亮排挤:彭羕虽有才干,却无君子之风,他本就性格傲慢,得到刘备的赏识之后,则更加嚣张,诸葛亮非常注重法度和礼制,因此非常看不惯他,经常向刘备打小报告,说彭羕怀有大志,可能不甘居人下,说不定会以后会做出什么事情。《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虽外接待彭羕,而内不能善,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何安。诸葛亮追随刘备多年,深受刘备信任,所以他打完小报告后,刘备就开始注意观察彭羕的为人处事方式,并逐渐疏远了彭羕,一段时间后,更是直接打算将彭羕贬出益州,让其担任江阳太守。[attachment=1744768] 二、被马超出卖:彭羕一向自视甚高,得知自己将要远离刘备阵营的政治中心时,心中自然是憋屈的,于是临行之前,他去见了马超。估计马超与他交情不错,所以与他同仇敌忾,说:你与诸葛亮、法正等人,能力差不多,如今却被派去外地担任小官,导致声望下降,哪有这样的道理呢?彭羕本就不服,马超这一句话,就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于是他回答道:刘备老糊涂了,这是没办法的事。如果仅仅是这样,马超也不至于专门去向刘备打小报告,可是令马超没想到的是,彭羕话锋一转,接着说道: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意思是说,你率兵在外,我在朝堂之内,我们便能够成大事了。这话谋反的嫌疑非常大,再加上当时马超虽身居高位,却无实权,地位非常尴尬。于是为了自保,马超不但没敢接这话,还在彭羕离开之后,选择了告发,彭羕被收押入狱。[attachment=1744769] 三、被刘备所杀:被收押入狱之后,彭羕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给诸葛亮去了一封信,反复诉说自己的忠心,并明言刘备对待自己,就像长辈对待晚辈一样,这等殊荣,让他受宠若惊,自己根本不可能,放弃荣华富贵,自寻死罪。他与马超说起“内外之事”,意思是想要与马超一想,为刘备阵营效犬马之劳。可是他的辩驳,并没有起到作用——《三国志》中提到:羕竟诛死,时年三十七岁。[attachment=1744771]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推断出,彭羕虽有大才,但是他的确没有造反的能力,也没有造反的决心,如此看来,他算是含冤而死。但是如果细细探究,我们便不难得知,害他冤死的罪魁祸首,不是诸葛亮,不是马超,也不是刘备,而是他自己。如果他不得意忘形,诸葛亮就算打压益州派,也不至于一次又一次的向刘备打小报告,毕竟益州需要诸葛亮操心的事情太多;如果他不口无遮拦,马超也不至于吓得出卖他;如果这些事情没有发生,刘备则不会将他收押并处死,正如陈寿所言,“(彭羕)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由此可见彭羕的死,并不可惜,只是可惜了他的才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