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使者 |
2018-01-15 14:11 |
我很淡定先生有一个主贴,题目叫《关于刘备手下第一谋士》,文字不长,转录于下: 曹操手下人才济济,文臣武将如云;刘备手下猛将亦有不少,主要的谋士却并不多,刘备手下第一谋士应该是诸葛亮还是法正还是庞统呢?还是另有他人? 主贴只有提问,没有答案。人选虽然也有诸葛亮,不过从用意来看,似乎是否定的。 后面的回帖就很明确了,有说先是庞统后是法正的,有说刘备称帝之后才是诸葛亮的,还有说最早的谋士是徐庶的。说法虽有不同,共同点都是不承认诸葛亮是比庞统、法正、徐庶更重要的谋士。 谋士,顾名思义就是出谋划策的。刘备三顾草庐请来诸葛亮,位居关羽、张飞、徐庶之上,竟然不算最主要的谋士,不是太莫名其妙了吗?他既不冲锋陷阵,又不出谋划策,要他干什么呢?刘备当时连块地盘都没有,治理地方、后勤供应全谈不上,“犹鱼之有水也”作用何在呢?再说哪位谋士的谋,能高过《隆中对》呢?哪位谋士的作用,能超过东联孙权取得赤壁大捷的功劳呢? 徐庶有什么谋?唯一记载的就是推荐诸葛亮,长坂战败他就离开刘备归曹了。 庞统是在周瑜死后刘备“借”到江陵,才转归刘备的,那时候三国鼎立之势已成。他是重要谋士没有问题,但是历史记载明确:“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官职名称一样,但是排位在后,具体地说:诸葛亮位居关张之上,庞统位居关张之下。而且庞统得到刘备信任,还是诸葛亮推荐的。“亚于诸葛亮”的庞统如何能超过诸葛亮成为第一谋士? 庞统的主要作用,就是跟随刘备入川,他的谋划作用也全在取川。据《九州春秋》记载,庞统力主刘备入川。不过前有诸葛亮“跨有荆、益”的远谋,后有张松、法正的入川邀请,庞统的作用只能排后。入川之后,史料记载的谋划有二:先是建议刘备在与刘璋“会涪”时下手,被刘备拒绝。后来建议刘备借口回荆州支援关羽、孙权,骗取白水军,被刘备接受。可惜庞统围攻雒城“为流矢所中”,不幸早逝。 如果不带偏见,平心而论,谋取白水军的功绩,能和游说孙权联合破曹相提并论吗? 法正跟随刘备更迟,他是以刘璋使者的身份迎接刘备入川的。由于张松早死,内应的功劳转到他的头上了。庞统战死之前,他的谋划没有记载,自不能与庞统相比。后来刘备围雒城,他给刘璋写了一封劝降信,仅此而已。刘璋投降之后,他还建议重用许靖。不过相对诸葛亮同期的作用,譬如制定治蜀政策,“署左将军府事”,官员的黜陟(包括推荐刘巴、安抚关羽、劝杀刘封等),就只能算小了。 法正的作用主要是取汉中。据本传,法正劝刘备趁曹操离开汉中,留下夏侯渊、张郃的机会攻打汉中。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也是法正本谋。诸葛亮留守成都,除了“足兵足食”,没有谋划之功。不过汉中对于益州的重要性,不待法正而明,刘备、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刘备在曹操攻打汉中之时,就曾“遣黄权将兵迎张鲁”,不仅仅是接受张鲁的残兵败将,自有争夺汉中的意图,只是当时首先还得整固巴蜀,暂时还不能主动采取攻势。 庞统、法正跟随刘备都很迟,地位也都在诸葛亮之下。庞统、法正都只能算谋士性质,诸葛亮除了入川带兵,主要也是出谋划策,他不算谋士算什么?“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谋主”自然算谋士,但是“股肱”是君主的助手,怎么就不算谋士呢?若算谋士,“股肱”排在“谋主”之前,不算第一谋士又算什么?太公、周公是周武王股肱,管仲是齐桓公股肱,如果有人硬说他们不是主要谋士或第一谋士,我们是否可以认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