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敦煌,为何令全世界瞩目?!(2)[50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敦煌,为何令全世界瞩目?!(2)[50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18-01-07 10:32
直到3个多世纪后
一个人的出现,
“唤醒”了沉睡中的莫高窟
敦煌才再次回到世人的视野中来

第三个人:王圆箓
1907年,
敦煌一个普普通通的道士
与西方探险家做的一场文物交易
震惊了世界
这个道士,就是王圆箓

如果你看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你可能对这个名字有所印象
余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
这样写道:
“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
(但)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
余秋雨为何这样说,
事实又真的如此吗?
时光倒回到100多年前
一个逃荒到甘肃的农民
在敦煌做了道士
人们管他叫“王道士”
1892年,
王道士在无意间发现了莫高窟
彼时的莫高窟
堆满了积沙,破败不堪
完全没有半点当年繁盛时的模样

▲1908年,伯希和拍摄的莫高窟外景
当时已近不惑之年的王道士
看到神圣宝窟无人管护,
便自觉担当起了“守护神”的重任
他四处奔波,省吃俭用集攒钱财,
用于清理洞窟中的积沙,但依旧车水杯薪
仅第16窟淤沙的清理,就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
凭他一人之力,
即便耗尽毕生精力
想要让莫高窟恢复昔日光彩,
简直比登天还难

▲1908年,伯希和拍摄的莫高窟外景
1900年6月22日
王道士一如既往前往清理洞窟中的积沙
但就在这一天,他发现了藏经洞

王道士大概怎么也料想不到
他与藏经洞的这次相逢
从此将改变他与莫高窟的命运
“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见者多为奇观,闻者传为神物。”
——王道士墓志
发现藏经洞后,
王道士曾先后
拜访敦煌县令严泽、汪宗翰
叩见肃州道台廷栋
希望妥善保管藏经洞里的经书
但都无疾而终
1904年,
省府才下令敦煌
“检点经卷,就地保存”
但也只是一纸空文,
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
无法可想的王道士
甚至还斗胆给清宫的老佛爷写了秘报信
依旧杳无音信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
清朝官府并不care藏经洞这件事
反倒是外国人觊觎起了这里的文物

▲1907年,斯坦因拍摄的敦煌藏经洞
1907年,
英人斯因坦来到敦煌
以玄奘信徒的名义,从王道士手中
诓骗走了9000多卷文书和500幅佛像绢画

▲斯坦因
这场交易震惊了西方文史界
莫高窟就这样,又重新聚焦了世界的目光
但这一次,无疑是一场文化浩劫

▲斯坦因与王圆箓(左一、二)
1908年,
法人伯希来的探险队紧随其后
用区区500两银子
就换走了7000卷藏经洞文物

▲伯希和
不过,跟很多人猜测的不同
王道士其实将所得钱财
全部用于保护洞窟
“他将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这个已经倾颓的庙宇的修复工程中,力图使它恢复他心目中这个大殿的辉煌……他将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缮庙宇之上,个人从未花费过这里面的一分一银。”
—— 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图记》
此后,
越来越多的探险者听说了敦煌的故事
怀揣着各自的小心思,前往这里
以不公正的手段,
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
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
绝大部分不幸流散

▲1908年,法国伯希和探险队在敦煌藏经洞内
△另一说:据《高窟玄记》的说法,当时甘肃府收到了各国的银两,要求王姓道士将各国所需要的经书打包,但王道士再次要求各国留下些许银两,修缮莫高窟,因此事跟官府产生了矛盾。
在今天,
如果你想完整了解
莫高窟藏经洞的文物
你必须前往英、法、俄、日等国的
众多公私收藏机构
而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

▲斯坦因所获部分藏经洞经卷文献
1923年,
敦煌又迎来了一个贪婪的猎夺者,
美国人华尔纳
但与其他人来敦煌
“买走”藏经洞的文物不同
华尔纳此行的目的,
瞄准了敦煌的壁画

▲华尔纳
他和他的团队,
用化学胶水剥离了12块精美壁画,
并带走了两尊彩色塑像
这种做法对莫高窟的破坏
无疑是毁灭性的

但华尔兹没有想到的是
这一次,敦煌的乡民们
震怒了
如果说,因为缺少文化
乡民并不关心藏经阁文物的流失
但对于信仰佛教的乡民们来说
洞窟中的壁画和佛像是他们的精神信仰
偷盗壁画和佛像,触碰到了乡民的底线
这种信仰,一直延续到今天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主诞生日
莫高窟大佛殿前,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

▲莫高窟浴佛节©天上掉下的查克拉
那时被激怒的乡民,
围攻了王道士和县长
扬言要找华纳尔算账
这让华尔纳第二次大规模
剥离文物的梦,破碎了
此后,外国人在敦煌的非法活动,
均为得逞
朴素的乡民,
成了敦煌石窟的守护神

但对敦煌石窟
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与研究,
则是20年后的事了

第四个人:常书鸿
时间来到1943年的春天
第一位专职保护人,
也就是敦煌研究院的创始人常书鸿
及他的同事们,来到了敦煌

▲常书鸿
而此时遭受几百年风沙摧残
和文物浩劫后的莫高窟
已如一位病入膏肓的老者,
在发霉的洞窟中一点点逼近生命的尽头
492个有壁画的石窟中,
50%受到病害
石窟的抢救与保护已是迫在眉睫

▲1954年,常书鸿在莫高窟第130窟峭壁上指挥修建栈道
对莫高窟的壁画来说
面临着三大病害:
起甲

©来源:纪录片《新丝绸之路》
空鼓

©来源:纪录片《新丝绸之路》
酥碱

©来源:纪录片《新丝绸之路》
即便没有人为破坏
这三大病害也会像无言的杀手一般,
在悄无声息中,侵蚀着每一幅壁画的生命
而敦煌研究人要做的
便是对抗这三大病害
尽可能延长莫高窟的寿命
起修复工作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常书鸿

▲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
而正是有了研究院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才有我们今天看到的
修复后的瑰丽璀璨的莫高窟

▲1953年,常书鸿画莫高窟九层楼

▲今天的敦煌莫高窟
今天的敦煌已然成了
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文化符号
吸引着无数人慕名而来

▲劳伦斯·许以《敦煌》为主题设计的时装
驼队缓缓行进在落日下的大漠,
清澈的月牙泉静卧在起伏的鸣沙山中
莫高窟数百个石窟里,
精美绝伦的壁画惊艳八方

©Weerapong Chaipuck

▲鸣沙山与月牙泉©Teerayut Chaisarn
所有这些,都使得这座苍老古城,
至今仍流光溢彩

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敦煌,这座丝路上的千年古城
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开启新的辉煌


fzw999 2018-01-07 12:11
丝绸之路,敦煌艺术,世界瑰宝

假正经也 2018-01-07 13:03
唉,要是那些流失的文物当初不被盗走就好了!

天人地 2018-01-07 13:52
莫高窟浴佛节,上香信徒众


查看完整版本: [-- 敦煌,为何令全世界瞩目?!(2)[50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