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7-12-24 11:24 |
已是九月下旬,敦煌下午的阳光仍然灼热,傍晚七点,我们从县城骑自行车,半个多钟头就到了公路尽头的鸣沙山下。这是由流沙组成的沙丘群,有的像孤松,有的似虬龙,山脊都像峭壁,在斜晖下轮廓分明。
同行的老乡神秘地告诉我们,这座山由山神主宰,常常变形。其实,由于沙粒极细,塞外的风猛烈而又频繁,风一刮,沙粒随风翻滚,风一停,沙粒就飘落下来,山形才变化无常。
听说,每到端午,城里的人都来爬鸣沙山,从山顶上滑下来,可以驱灾祛病,还可以听到雷鸣般的沙声。我们想试试能否听到鸣沙声,拼命往上爬,到了山顶,从百多米高的陡峭峰巅上滑下来。有的说听到鸣沙声了,有的说没有。
有名的月牙泉就在鸣沙山下。泉长近百米,两头窄,中间宽,有如新月。《元和郡县图志》称之为“沙井”,说它“绵历古今,沙填不满”。水源自然来自地下,但千百年来,烈日暴晒,流沙无数,它为什么没有干涸或被填满呢?至今无解。
一到月牙泉边,大家换上泳衣,跳到泉水中畅游,洗净一身的沙土和汗泥。出水后,我们感到了初秋的凉意。太阳早已下山,游人寥寥,我们决意在这里看月出。大家默默地望着东边的沙山顶,天渐渐黑了,等啊,等啊,突然,月牙泉里的一条小鱼“蹦”地跳了一下。不知道过了多久,月亮从东边的山顶上露出了一抹亮色。然后露出半边,最后完全升起来,大半个山谷都沐浴在奶白色的月光下。圆圆的月影刚好落在月牙泉的牙尖上,水里的月亮和天上的月亮交相辉映,闪闪发光。“静影沉璧,此乐何极”。
我们当中的有心人从酒泉带来了夜光杯,斟满葡萄酒,大家举杯遥对月华,飘飘欲仙。
夜已经很深了,众人踏着月色回城。走出沙的山谷,远处有一片林子,林中隐约有光。我们迎着光亮走去,到了公路边。这里有一家“鸣沙书社”,几位外籍游客还在里面欣赏字画。书社是一个大客厅,放着沙发,茶几上备有香茗。客厅当中摆着一张大大的写字台,笔筒里插满了大大小小的毛笔和画笔,一个大古砚盛满了墨汁,桌上铺开宣纸,等候过往的墨客挥毫。客厅四周的墙上挂满了游客当场创作的字画,大都是与塞外大漠或月牙泉有关的诗句、画幅。其中一幅用古朴的篆书写着 :“千佛灵岩危峰东峙 月泉晓澈 沙岭晴鸣两关遗址 党水北流 古城晚眺绣壤春耕”,以前听说敦煌有八景,原来是这八景。
作者 彭家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