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眼睛为何总是干涩?可能是气血不足 --]

武当休闲山庄 -> 生活妙招 -> 眼睛为何总是干涩?可能是气血不足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17-11-18 08:21
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仅仅只包含内在,还有其外在的,例如气色、外部形态等。所以,日常生活中,即使你身体没有疾病,要是气色不好,就显得整个人都不健康,总是会引来许许多多满怀关心的问候与眼神。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应该如何调理气血:

气血不足危害大

现在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都非常大,很多人都会出现气血虚的现象,尤其是女性占的比例很大,这主要是跟女性自身的体制有关,大多数女性都是寒性体制,所以更容易出现气血虚。气血虚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血虚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气虚者症状为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血即流动于经脉中的红色液体。血虚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指血少。血虚者症状为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1、头发干枯

气血不足的女人,其头发也是非常干枯毛糙的。因头发与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头发干枯或者是变白都是肝血虚弱的表现,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头发变得格外干枯,没有光泽,那就要适当的补气补血了。

2、眼睛干涩

如果你的眼睛清澈又明亮、非常有神,这说明你气血充足,如果你的眼睛是浑浊的、并且干涩发慌,就说明你气血不足。通常情况下,气血不足,会令女性朋友们面色难看,眼睛干涩,气色也不好。

3、睡眠不正常

正常的睡眠是入睡很快、睡得也很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这说明你气血充足,而如果你入睡困难、容易被惊醒、夜里尿多、呼吸沉重、经常打呼噜,这就说明你体内气血不足,需要补充气血了。女性朋友们可以观察自己的睡眠状况,除此以外,总是想睡觉、爱睡觉也是气血虚弱的表现。

4、手脚冰凉

有很多的女性朋友们会有手脚冰凉的现象,尤其是在较冷的秋冬季节,其实,手的温度是人体气血的直接的表现,气血充足的情况下,你的双手总是温暖的,不会冷,而如果气血不足,手就会总是冰冷、还容易手心冒汗,脚也特别冷。此外,手指的指腹饱满也说明你气血充足,如果手指的指腹是扁扁平平的,这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女性朋友们要多观察和感觉自己的双手,如果有以上所说的气血不足的情况,就要及时补气养血了。

5、皮肤暗黄

皮肤暗黄、没有血色,与女人的气血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皮肤暗黄、没有弹性、皱纹斑点滋生,都表明你的气血严重不足,而皮肤粗糙、没有光泽、发黄、发白等等,都不是身体状况欠佳、气血不足的表现。女性朋友们可以时常观察自己的皮肤,如果发现皮肤粗糙、暗黄,那可要补血补气了哦!

6、精神不振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女性朋友总是活力四射、精神饱满,而有些女性朋友却总是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这就是气血充足与不充足的区别,一个人的气血充足会让你做任何事情都精神饱满,如果整日无精打采、头晕目眩的,就说明你严重缺乏气血,就要适当地多补血了。建议女性朋友们平时可以多吃一些红枣、桂圆、黑木耳、胡萝卜等一系列补血的食品,让自己补充到充足的气血,活力满满!

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首先,要调脾胃。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之说,认为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生成的,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疗血证必须重视调理脾胃。饮食调养可多吃南瓜、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此外,还可煎服“参芪术茶”:取党参、黄芪、白术、淮山药、升麻取其煎煮液,泡花茶,冲饮至味淡,有补脾益气、升阳止泻之效。

其次,要养肝血。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有助脾胃运化,因此养肝血是调气血的根本。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郁闷暴怒的情绪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耗伤。此外,“人卧血归肝”,科学研究发现,人在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因此,切忌生气、熬夜,也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中医认为“久视伤血”,坐在电脑前工作时,应当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耗伤气血。

再者,要食药膳。补气可食“四君子汤”,此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益气健脾之效。取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与羊肉炖食即可。补血可用“四物汤”,此方最早出自唐代蔺道人所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中医养血的经典药方。取白芍、当归、熟地黄、川芎,放入水中,空腹热服。此外,用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何首乌、枸杞子、阿胶、丹参等中药与补血的食材如红枣、龙眼肉、山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芝麻、猪肝、猪血、乌鸡、红糖等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均有很好的调节内分泌、养血之效。

同时,还要远寒邪。中医认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会让血液瘀滞,经络不畅,气血生化受阻,极易导致关节病变、肠胃不适或诱发咳嗽。冬季出门,务必戴好帽子、手套、围巾等,在家要忌食寒凉、温水泡脚、勤做按摩。老人气血常不足,要更加注意。

最后,要多运动。运动是调养气血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助脾胃将营养物质转化为气血,让人吃得香、睡得好。此外还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平时可选择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如慢跑、游泳、打球、瑜伽、太极拳等。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让关节活动开的同时,降低心脏负荷。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医养气血的五个步骤,女人养气血既要注意饮食食疗,也要注意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电脑是工作伴侣,而手机则是最佳“床伴”,少了它们仿佛都没法好好过日子了。
天天对着手机电脑,首当其冲是伤眼睛,造成眼睛干涩、疲劳、发痒、视力下降等,不良的用眼习惯有时甚至会引发一些眼科疾病,如近视、干眼症等。因此,要正确适度的用眼。

使用电脑时要注意
1、眼睛与电脑的最佳距离在60cm(大约2张A4纸的长度)。
2、屏幕应略低于眼水平位置10-20厘米。

3、屏幕的下视角(仰视角,即屏幕与垂直面的角度)呈15-20度。
4、将显示屏的亮度、对比度调整到眼睛感觉舒适的数值,屏幕上的字大小要适合。
5、端正坐姿,眼睛平视或略微向下注视屏幕。

6、尽量不要戴隐形眼镜,以免眼睛过度干涩。
7、不要过度依赖眼药水。

使用手机时要注意
1、眼睛与手机的距离在30cm以上。
2、不要选择屏幕过小的手机。
3、使用手机时,手机应举到鼻尖的高度,眼睛平视或略微向下注视屏幕。

4、不要采用侧卧、俯卧式姿势玩手机,前者很累,会造成手肘等血液循环困难,后者对两眼的压迫力很大。建议不要躺着玩,如果一定要躺着玩,就选择仰卧。
使用电子产品有一个20-20-20的原则:每20分钟就把视线移到离屏幕20英尺(约合6米)以外的地方,保持20秒或更长时间。

熬夜工作熬出熊猫眼,眼睛里还有血丝……很多白领都有这样的经历,但是这位小伙儿熬夜盯片子几天却差点儿失明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据报道,一名23岁大学生在电视台的实习,这段时间任务很多,连着好几天熬夜盯片子。熬夜熬出了熊猫眼,眼里还布满了血丝,虽然累,但看到前辈、同事都在忙,小周也不好意思请假,就到药店买了点眼药水,顶一顶。结果,仅一个星期,他左眼的视力急转直下,从1.0降至0.02,如今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经检查,医生诊断该大学生得的是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的葡萄膜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初期会出现腰痛、僵硬症状,它还会并发葡萄膜炎,导致视力短时间骤减,甚至致盲。

  为什么会得强制性脊柱炎?

  23岁的小伙子得上这样的疾病实在痛苦,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他得强制性脊柱炎?跟平时工作忙、熬夜盯片子真的有关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史占军主任医师曾在家庭医生在线问答平台告诉广大网友,目前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不详,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以及环境因素有关。其中,遗传学因素尤其受到关注,临床上常常见到同一家庭中几代人相继发病的现象。此外,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还有一定的性别和年龄倾向。近80%发于15~40岁之间的男性,男女的发病比例为10:1。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史占军主任医师还提醒强制性脊柱炎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相应的康复以保护关节活动,以及配合正确的饮食会能够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首先,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而言,防止驼背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驼背的发生和发展是非常缓慢的,使人难以觉察。所以保持躯体的正确姿势和活动性极为重要。经常想到保持躯体挺直,不论行、坐、站、卧都应记住躯体挺直,坐直,不靠背椅,不要坐软沙发,避免坐躺椅。坚持睡硬板床;力争仰卧姿势时间延长。

  其次,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原则上,能让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游泳、柔软操、舞蹈都可以,这样既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又有利于保持关节功能,防止或减少残废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勿过度疲劳,防止意外,持之以恒。

  另外,需要避免负重,由于患者的负重能力下降,因此应避免强力负重,使病变加重。避免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不动(如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或长时间上网),若要长时间坐着时,至少每小时要起来活动十分钟。

  睡觉时候尽量睡平板床,避免枕枕头,并保持背部直立。清晨起床背脊僵硬时,可以热水浴来改善,热敷对于缓解局部疼痛亦有部分疗效。

  在饮食方面,可进食高营养饮食,尤其进食蛋白质,如鱼、鸡蛋、瘦肉等,以减少发热等造成的营养消耗。忌食生、冷、硬和刺激性食物,以防影响消化功能。


查看完整版本: [-- 眼睛为何总是干涩?可能是气血不足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