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123 |
2017-09-15 12:07 |
[attachment=1690471] 一直有人追问,金钏之死,宝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设若没有宝玉的调笑,金钏焉能赴死? 可是,别忘了,宝玉也是受害者。 整个宝玉和金钏调笑事件的结果,是金钏投井而死,宝玉几乎被打死。 宝玉和金钏一样,都是事件的受害者。 那么,导致如此惨状的原因呢? 第一,王夫人的放任给予宝玉和金钏的幻想。 金钏是王夫人视若女儿一样的丫鬟,从小说描述也可以看出,金钏在贾府确实很有地位,几乎是调笑自如。甚至贾政召见宝玉,众目睽睽之下,金钏尚敢笑问宝玉吃不吃她嘴上的胭脂。金钏有这样的言行,其实是王夫人放任的结果。而这样的放任,致使金钏产生将来可以给宝玉做妾的幻想,所谓簪子掉在井里头,早晚是你的。 [attachment=1690472] 其实这样的错觉,宝玉也有,才会对金钏说要么等太太醒了,我就向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吧。 所以,金钏爱给宝玉吃她嘴上的胭脂也罢,宝玉要向王夫人讨金钏也好,这一切,都是王夫人平素的放任给宝玉和金钏造成的假象。错不在两个不过十多岁的孩子。 第二,王夫人处置失当导致事件扩大。 其实宝玉走进房间的时候,王夫人是没有睡着的,顶多是在打盹,至少宝玉和金钏才一说话,她就醒了。她又不是不了解自己的儿子,黛玉初到她尚且告诫,此时反倒是听之任之。此时她只要睁开眼睛醒过来,宝玉和金钏就不会有那么一番话,既可以成全母子之义,也可以成全主仆之情,也避免了一场悲剧。 [attachment=1690473] 退一步,即便王夫人一巴掌打过去。只要她认真听听金钏的哀求,换一种方式责罚金钏,不撵金钏出去,事情也不至于如此不可收拾。金钏的话其实已经很明白了,撵我出去,我没脸活在世上,就是把我往死路上逼。既然服侍多年,又视若女儿,王夫人应该了解金钏的烈性子,不是说说玩的。 事实上王夫人撵金钏出去,也并没有还要她回来的意思,这就彻底把金钏逼上了绝路。一个丫鬟,一旦失去主子的恩宠,就卑微到尘埃里去,绝没有什么好结果。 正是王夫人的过激反应,导致金钏不堪羞辱,投井而死。宝玉则遭贾环陷害,说强*金钏未遂,惨遭毒打。 第三,王夫人事后反应证明她该为金钏之死负责。 [attachment=1690474] 王夫人一巴掌打过去,宝玉一溜烟跑了。在他看来,不过是母亲责罚金钏训斥他几句而已,他根本不知道母亲的处置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 金钏死后,王夫人先是曲折的向宝钗打听外面的反应,这已经是心虚的表现。又撒谎撵金钏出去的理由,利用不知情的宝钗的智慧,为她遮掩金钏之死的真相,为她提出摆平金钏之死的办法。 其后,贾政听闻金钏之死的深刻反省,更反衬出王夫人的失职。所谓: 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 所以,当满心委屈的袭人决定要告贾环诬陷宝玉时,已经知情的薛宝钗才会意味深长的对袭人说: “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 [attachment=1690475] 这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薛宝钗已经看到其中的厉害,如果真的追究起来,该为金钏之死负责的其实是王夫人。因此宝钗告诫袭人,不要告状了,设若贾母贾政认真追究起来,贾环诬告宝玉固然不对,但毕竟是小孩子,听风是雨也有可能,但王夫人作为一家之主母,逼死丫鬟,又导致丈夫差点打死亲生儿子的责任,却是怎么也逃不掉的。最终吃亏的只能是王夫人。正如批语所言,宝钗的话确实十分要紧。 所以,我想说,整件事情的罪魁祸首,就是王夫人。正是由于她的乱作为,导致金钏之死,儿子也差点被打死。而最悲剧的是,王夫人居然没有从这件事吸取教训,依然我行我素,恣意妄为,后来又导演了一出导致荣国府人心离散人人自危的查抄大观园,逼死晴雯,撵走芳官四儿入画,使得贾探春也站到了她的对立面。 [attachment=1690476] 这一切,宝钗看在眼里,冷在心里,她也终于对这个缺乏自省精神的姨妈绝望,遂先斩后奏不辞而别,从此搬离了大观园。 王夫人就是这样一个一意孤行的人,而一意孤行的结果便是众叛亲离。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