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百 搭” --]

武当休闲山庄 -> 灌水茶馆 -> “百 搭”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假正经也 2017-09-10 09:01
       “到外国,几天工夫,侬又认得嘎许多人”,老伴评价我,说我像“百搭”。在上海话里,“百搭”多少含有贬义,我并不介意。正因为扮演了“百搭”这个角色,原本波澜不惊的日子才逐渐充实起来。小区里来来往往的,不论肤色,我都视为朋友。小区的门卫,有马来人,还有印度人。见了,打个招呼,“哈罗!”“OK!”挥挥手,笑一笑:“拜拜!”人家开心,因为得到了尊重;我也满意,原来,人与人,一旦熟悉了,竟如此融洽。一个正常人,不论身在何处,除了基本的物质需求,更应当有读书看报以及与人交往之类的精神需求。而后者,格外重要。试想,倘若一味自我封闭,抑或孤芳自赏,一定会精神崩溃,郁郁寡欢。
  如果出国小住的老人缺少与外界的精神交流,他们的结局,不外乎是赶紧回国,或染上抑郁症。儿子说,他岳父来此地,一直“唉声叹气”。这位亲家内向,从不与人主动交流。泳池里袒胸露臂的“三点式”,他也接受不了,从不下水游泳。儿子用“唉声叹气”这四个字形容他的岳父 ,言简意赅,既概括了岳父的精神状况,又流露出小辈的愧疚 。
  前年,我与25楼的老谭夫妇交了朋友。我们是在电梯里相识的——“中国来的?”“哪里人?”我笑着先打招呼,三言两语就搭上了,居然还搭成了朋友。老谭夫妇长我四岁,山东人,性格率真。几天后,我们互加微信;又过几天,我与老伴就成了他家的客人。接下来,龙井、大红袍,
  倾其所有待客。四个老顽童坐在阳台的地砖上,品茶聊天,如同知己。聊天的内容,无非当兵的故事、家乡的巨变,或是烹调的技巧。在那种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彼此拉近了距离,时间也过得很快。临别,老谭风趣地说:“别忘了,每周两次茶话会!”几天后,他俩邀请我俩到麦粒芝水库“拉练”。他俩回了山东,我们还经常视频。这次,我又搭了一位朋友:甘肃人,和我经历相仿,职业相近,也爱好游泳。几次接触,相见恨晚。这次,我和他背起双肩包,穿上旅游鞋,带着水果和干粮,重游麦粒芝水库。一路上,我们像回到了童年,你一句,我一句,说不尽的往事,发不完的感慨,走一路,笑一路,像故人重逢……
  欢乐靠自己去争取,去寻觅。作为老人,倘若把握好“度”,恰如其分地做个“百搭”,我的世界定然不会孤寂,必将充满阳光。





作者  阿四

至尊狼王 2017-09-11 13:08
这样的生活才是正常人的生活嘛


查看完整版本: [-- “百 搭”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