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7-09-08 10:24 |
读《三国志·魏书》,有一个人令人敬佩,不是曹操、刘备,也不是孙权、诸葛亮,而是袁涣。原文不长,且录之:“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今河南太康西北)人。袁涣的父亲叫袁滂,担任东汉司徒。郡守任命袁涣担任功曹之职,后来又举荐给公府,在官吏考核中获得较高的等级,授官谯县县令,未去上任。刘备任豫州牧,推荐袁涣为秀才。后来袁涣避难于江淮之间,被袁术所任用。袁术每次向袁涣咨询探问,袁涣总是正气凛然地论述自己的主张,袁术辩驳不过,但是仍然敬重他,不敢不对他以礼相待。不久,吕布在阜陵攻打袁术,袁涣随袁术一起迎战,被吕布拘留。吕布当初和刘备和睦亲近,后来有了矛盾。吕布想让袁涣写信去大骂羞辱刘备,袁涣认为不能这样做,吕布再三强迫他,都不答应。吕布大怒,用刀剑来威胁袁涣说:“做这件事就能活,不做这件事就死。”袁涣脸色丝毫没有改变,笑着对吕布说:“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可以让人受辱的,只有德行。德行不足,才使人感到羞辱。假使刘备是个君子,将不会以将军你的话为耻辱;假如刘备是个小人,他将用你骂他的话回复你,那么受辱的是你而不是他。再说我今天侍奉你的时候骂刘备,假如有一天我离开这里去伺候刘备时回头骂将军,你觉得这样行吗?”吕布自感惭愧而作罢。在《三国志》里,群雄争霸,金戈铁马,斗智斗勇,人物多达数百个,袁涣官不大,算不上出名,然而,若论人物的品格高贵,他却算得上一个。 如果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袁涣是不幸的。他生在一个群雄割据、动荡不安的战乱时代。避难于江淮之间,被袁术所任用。吕布在阜陵攻打袁术,袁涣随袁术一起迎战,结果被吕布拘留。吕布武艺高强,长相俊美,但却是一个品格低下的小人,他朝三暮四,见利忘义。当初与刘备和睦亲近,后来有了矛盾,他就要袁涣写信去大骂刘备。而袁涣虽然身份低微,却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他认为不能这样做,吕布再三强迫他都不答应,即使用刀剑来威胁他也不从。时人评价他:“涣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危难,虽贲育不过也。” 在强权之下不改自己的信念和操守,这是袁涣十分难得的品格。培根说:“美德犹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正是凭着自己的高尚品格,袁涣傲立于天地之间,位卑而不改其志,人微而不唯唯诺诺。即使刀剑架在脖子上,“为之则生,不为则死”,仍然脸不变色心不跳,坚守自己的德行。因为,在袁涣的心中,他坚持“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可以让人受辱的,只有德行”这个信念。吕布兵败被处死后,袁涣又归于曹操。曾获不少赏赐,但他都赠送了给别人,家中没有储下什么财物产业,物资有不足时就向人求助,但从不苛求,当时的人都佩服他的清廉。有传言刘备已死,群臣皆庆贺,但因为袁涣曾被刘备举为茂才,所以不祝贺。他的品行,称得上“君子”二字。 窃以为,袁涣虽然是一千多年前的人物,而他的人格魅力,却如名香,在岁月的荣枯中散发出愈加浓烈的香味。诚然,人类社会经过千年的演进,早已不是三国时代的样子,但是,袁涣做人要坚持正直,不能忘恩负义的美德;位卑而不改其志,人微而不唯唯诺诺的做人原则;坚持“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可以让人受辱的,只有德行”的信念,仍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杨新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