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大同以前一年刮两次风沙,现在有一种蓝叫大同[31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大同以前一年刮两次风沙,现在有一种蓝叫大同[31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17-08-01 16:45
          

许多人不知道,我们大同是历史古都;
没有耿市长,大同很多男人娶不上媳妇;
大同以前一年刮两次风沙,现在有一种蓝叫“大同蓝”;
许多人不知道大同除了煤炭,还有蓝天白云、古寺林立、烧卖刀削面;
云岗石窟旅游文化节的时候,凌晨一点到处是外地车,小旅馆都爆满;
……
我从未见过一个城市的市民居民有如此高的、一致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或许人们是通过山西煤炭和周浩纪录片《大同市长》来认知大同的;我抵达大同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了,朋友载着我特意绕了古城一圈,自豪地介绍大同里里外外。我是那时候才知道耿彦波这个人,才开始留意大同以及大同人的细节。后来,也就是接下来几天,当你早起晚归行走在大同的街巷街,会悄然发现大同有一种特殊的蓝,有一种特殊活跃的民间氛围,有一种特殊的大同情结。他们嘴里谈起的大同,无不自豪、无不满足!





十年前,大同流行一段子:天不下雨下煤面,树上挂着塑料袋……
以前的大同就是一个煤窑,后来来了一位“中国市长”,把那些新不新旧不旧的建筑拆除了,建了五大场馆和仿古街仿古建。有了许多赞同声音,也有许多反对声音;但总而言之,大同弃煤炭投文旅了。往北沙漠栽种了许多防沙林;往东御河、文瀛湖建了个新城和超前的文娱五大场馆;大同中心拆的拆,建的建……于是有了现在的“大同蓝”(大同蓝天白云和空气健康指数已持续全国前列七八年),有了游人大幅增加,有了漂亮干净的大同古城旅游区。总之,大同不仅成为了历史文化旅游古城,也把大同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带回来了。








不仅如此,当你真的走进大同人的生活,你会发现她们就像生活在古代;不,更确切地说,她们保留了古代应有的历史文化底蕴,保持了街坊邻里的沟通交流以及文化的亲切感,最终营造了一座城市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周末傍晚关帝庙听戏看戏的街坊邻里,好一片热闹


听戏看戏人整齐地摆放自行车电动车,市井又有序,这就是生活


周末城墙文娱节目,人山人海
至于那些是是非非,内外界颇有争议,我们不妨近距离听听大同人怎么说?
当你清晨步行在华严街,看着那些晨练的中老年人打着太极、扭着健腰、唱着歌谣……你会忍不住向前跟她们攀谈,说到大同的过去、说到现在的大同以及她们自己的生活。她们大概会说,过去哪有地儿跳广场舞、清嗓子?现在大同不一样了,天下大同,“晋”善“晋”美,可以说大同具备了山西地区的大部分精粹……

当你步行在那些“新不新旧不旧、半拆半离合的街巷街,会有许多见生的大同人,她们大都坐在门口的石阶上或者三三俩俩打牌侃大山。当你问及她们的生活,大概会说:都拆了,迟早的事儿,拆迁款也没下来。然后,她们话锋一转,现在大同好多了,人也多,御河房价也涨了。


巷口老人

不仅如此,当你在去云冈石窟或其他著名景点的路上,偶尔会发现部分煤矿基地成了博物馆、展览馆,花费低廉的门票就可以零距离接触以前作为煤都的大同是怎么生产煤炭的。这是一种特殊的智慧践行,变废为宝,把活生生的”负面“变成了有趣的科普的”旅游资源“。

游客自拍,在大同蓝之下
话不多说,近年老外游人也多了;作为外地人,如果你来过大同,也会不知不觉中爱上这个地方。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大同的文化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服务意识)、走出去观念以及保护文物力度有待提高。

假正经也 2017-08-01 16:51
大同也应该去走走看看!

天人地 2017-08-01 17:54
看戏台中心人多多

njydx 2017-08-02 16:35
大同的空气也清新了


查看完整版本: [-- 大同以前一年刮两次风沙,现在有一种蓝叫大同[31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