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123 |
2017-07-21 13:56 |
[attachment=1671804] 红楼人物有两位的生日说不清道不明,这两位就是贾母和贾宝玉祖孙。有红楼大家考证贾宝玉的生日为农历四月二十六日,这个生日是经不起推敲的。其实,小说中关于贾宝玉生日的暗示是很多的:其一,“蕙香,又叫作四儿的,是同宝玉一日生日的”(第七十七回);其二,同贾宝玉同一日生日的还有薛宝琴、邢岫烟、平儿(第六十二回);其三,第六十三回贾宝玉生日的第二天,贾敬去世。 小说中关于贾母生日的交代,明显不同于贾宝玉,第六十二回明确交代了月即正月灯节后,但没有具体交代是哪一天;第七十一回明确交代“今岁八月初三乃贾母八旬之庆”。说来也怪,每个人都有一个生日,但贾母却有两个生日。而且,无论是哪一个生日,都明显存在说不通的矛盾之处。[attachment=1671805] 第六十二回探春笑道:“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人多了,便这等巧,也有三个一日、两个一日的。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三月初一日是太太,初九日是琏二哥哥。二月没人。”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探春笑道:“我这个记性是怎么了!”宝玉笑指袭人道:“他和林妹妹是一日,所以他记的。” “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灯节”自然是指正月十五元宵节。第二十二回凤姐道:“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这也就是说,宝钗的生日是正月二十一日。按探春的说法,贾母的生日也在正月里,即在正月十六日至正月底之间。[attachment=1671806] 有读众据“遇的巧”认定,薛宝钗和贾母的生日是同一天,都是正月二十一日,这显然是误解了探春的话,“遇的巧”是指都在正月里,且都在元宵节之后。退一步讲,道贾母生日在正月灯节后,是明显说不通的。其一,第二十二回凤姐和贾琏商量如何为宝钗过生日,一句话也没有提到贾母的生日;其二,贾母和薛宝钗不是“娘儿两个”;其三,通部小说贾母从未在灯节后过过生日。 第七十一回明确交代:“因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 有论者在“今岁”上做文章,其实不必。这句话其实是在说“今岁”是贾母的整生——八十大寿,理当热热闹闹地庆贺。众多红学大家认定,贾母生日乃八月初三日准确无误。其实,认定贾母生日为八月初三日,“因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同样存在许多说不通的矛盾之处。其一,前年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刘姥姥说:“我今年七十五岁了”,贾母道:“比我大好几岁呢。”(第三十九回)。[attachment=1671807] 前年比七十五岁的刘姥姥还小几岁的贾母,今年不可能是八十岁;其二,第四十七回即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同一年,贾母说过:“可是,我那里记得什么抱着背着的,提起这些事来,不由我不生气!我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从没经过这些事。还不离了我这里呢!”如果现在是“八旬”,那么贾母嫁到贾家时就是二十四岁。清代法定结婚年龄是十四岁,贾母二十四岁才结婚,这对于史家这样的世勋侯门,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贾母有两个生日,于是众多的读众和红学大家就不客气了,说什么“这是作者的疏漏”,“可能作者写的时候都写糊涂了”,“书改来改去,就错了”。 因为贾母无论是哪一个生日,都存在说不通的矛盾之处,于是众多的读众和红学大家便越俎代庖了,说什么“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这里的“老太太”是笔误,应该是“姨太太”,指的是薛姨妈;“八月初三”并不是贾母的生日,“八旬之庆”应该是指“庆八十”。因为是“庆八十”,所以要选在八月,和生日无关。“八旬之庆”这年的贾母应该是七十一岁,而不是八十岁。[attachment=1671808] 松樵一贯认为,动辄曹氏“败笔”,这里“错了”,那里“写糊涂了”,是极不严肃的,以如此草率的态度对待优秀文学遗产,是极其有害的。 那么,应如何解释贾母生日中明显存在的矛盾之处呢?简单地说,这是因为小说中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其原型人物并非一人,而是多个原型人物的综合体。曹氏虽然标榜将真事隐去,借假语存焉,但他并没有“封实(封氏)”。设若“封实”了,曹氏写《红楼梦》就失去意义了。贾母的每一个原型人物都是有生日的,但有的只写年龄,比如与刘姥姥对话的贾母,自言进贾门“连头带尾五十四年”的贾母;有的只写月份,比如探春所说的贾母生日;有的既写月又写日且明确交代“八旬之庆”。只写年龄和只写月份的贾母原型是因为有所碍而不能明写,既写月又写日且明确交代“八旬之庆”的贾母原型应是作者的祖辈家人,写了无碍。[attachment=1671809] 称《红楼梦》为言情小说无错,因空空道人说过《石头记》“其中大旨谈情”。但研读《红楼梦》决不能停留在“大旨谈情”层次上,应不断地深入,研读出政治历史小说的味儿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表明,《红楼梦》当和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司马氏腐刑而著《史记》一样,也是发愤之作。这部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大成的鸿篇巨制,谜面上是“大旨谈情”的“金陵十二钗”,谜底则是“白骨如山忘姓氏”的“石头记”。略举两例:例一,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早来晚归,她家就在天子脚下的近郊,然而作者却说“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刘姥姥的家若真的在“千里之外”,怎能早来晚归?例二,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作者拟第四十一回标题为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林黛玉说:“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刘姥姥确实去过怡红院,但谈不上“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刘姥姥带着个小外孙能吃多少?何谈“携蝗大嚼”?[attachment=1671810] 还是回到贾母的生日上来吧。贾探春所谓“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老太太和宝姐姐”系祖孙辈,怎么成了“娘儿两个”?在清初史上,“娘儿两个遇的巧”的自有其人。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孝端文皇后乃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的姑姑,她们本系“娘儿两个”,但侍奉的是同一个夫君。皇太极的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即位后,孝端文皇后与孝庄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孝端文皇后为圣母皇太后,无徽号。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称孝庄文皇后为昭圣皇太后。 第七十一回所明确交代的“因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此处贾母的原型人物应是曹玺之妻、曹寅之母孙氏夫人,也就是作者的祖母。这里“八旬之庆”的贾母,与第二十九回清虚观的张道士是相呼应的。张道士说他是“是八十多岁的人”,并将一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作为贺礼“敬贺”给贾宝玉。张道士何以有一个雄性金麒麟?史湘云又何以有一个雌性金麒麟?史湘云的金麒麟乃贾母的珍藏之物,后赠给了史湘云。原来,贾母和张道士年轻时曾有一段婚恋,后被拆散,贾母嫁到贾门,张道士作为贾母丈夫的替身出家。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里的“白首双星”就是贾母和张道士。[attachment=1671811] 比刘姥姥小几岁的贾母和进贾门“连头带尾五十四年”的贾母之原型人物为谁,松樵不敢妄谈,就此止笔。(图文均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