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17-07-20 07:46 |
孩子的正常体温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短暂的体温波动,全身情况良好,又无明显症状,可以不认为是生病。一般情况下,体温低于38℃属于低热,体温在38℃~39℃之间属于中度发热,体温在39℃~41℃之间属于高热。如果孩子体温在38℃~39℃之间,可以采取以下物理降温方法。
小儿发烧有哪些退烧方法呢?
很多家长认为捂汗退烧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但广东省中医院 儿科杨京华 主任医师在早前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时表示,儿童的汗腺不发达,通过“捂汗”,不易达到“发汗”的目的。对儿童来说,往往越捂体温越高,容易造成“捂热综合征”(即因捂盖过严使得孩子出现高热、面色苍白、反应低下、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还容易诱发高热惊厥。在儿童发高烧的时候,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手脚摸起来并不热,反而有些凉。若出现手足发凉、怕风,喜欢依偎在妈妈怀里,有可能很快出现发热。所以,家长别以为孩子手脚凉就是穿得不够。
当孩子发热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充分散热,手脚要保暖。很多老人家认为宝宝发烧了就不能洗澡,洗澡容易着凉。其实发烧的孩子洗温水澡有利于散热。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拭浴也是退热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物理降温的方法。
小孩发烧吃这些水果退烧快?
香蕉:可以在孩子发烧时食用,能增加孩子食欲,补充水分。主要作用是通便。香蕉是属于寒凉性质的水果,而平性和寒凉性质的水果有很好的退热作用,发烧的小孩吃香蕉能够补充身体缺少的营养物质。
荸荠:可明目退翳,治痔疮,大便下血。预防流脑,高血压,可辅助治疗慢性咳嗽、吐浓痰。荸荠是寒性食物,既可清热泻火,又可补充营养,对于发烧初期的病人有非常好的退烧作用。
苹果:苹果是属于平性的水果,而平性和寒凉性质的水果有利于退热,又增加丰富的营养物质。小孩发烧吃苹果有助于补充水分,起到降温的作用。
草莓:酸酸甜甜,十分好吃,还具有很好的降火功效。中医认为吃草莓可以去火、清暑、解热、除烦。
梨:犁性凉,味甘,能生津、清热、化痰,适宜风热感冒、发热、口干渴、咳嗽痰黄等症状。
小孩发烧时需注意哪些?
另外,除了通过物理方法和饮食帮助孩子快速退烧外,小儿发烧还要注意几点:
首先,要注意补充水分。水胜过药,发热身体出汗多,勤喂温水进行补充很有必要。小孩发热宜以饮白开水,可适当喂些白开水,以补充人体的维生素C,增强抗病。饮水量的保持口唇滋润力度,不必过多。
另外,要适量服糖盐水,小孩发热伴腹泻,可多次服用。服糖盐水。配置比例500毫升水加一小匙糖和半酒瓶盖盐混合。4小时内可眼500毫升。同时可补充电解质食物如柑桔、香蕉等水果(钾、钠较多)奶类与豆浆(含钙)、米汤、面食(含锌)。症状较重者,暂禁食,同时打“吊针”以补充水份和电解质。腹泻、呕吐缓解后可进流质食物,如米汤、过滤菜汁、藕粉等,但应禁食牛奶和豆浆(易产气)。
3岁的Naomi近几个月来一直有睡眠打鼾(仰卧时更明显)、睡眠不安,鼻堵,常常需要张口呼吸的症状,随时间的发展情况越来越严重,家长怀疑他可能是患了鼻炎,就带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检查结果出来却让家长吓了一跳,医生说孩子的这些情况都是有腺样体肥大引起的,由于情况较为严重,故建议手术切除腺样体。可是家长又担心孩子还这么小,是不是能避开手术治疗呢?能不能中医治疗呢?
中医无法根治腺样体肥大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耳鼻喉中心副主任医师胡海文曾在家庭医生在线“健康十万个为什么”答疑平台解答过关于幼儿腺样体肥大的问题,他明确表示,腺样体增大一般需要手术治疗,中医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并不能是肥大消下去。
他进一步解释道,一旦扁桃体、腺样体已经呈持炎症,并反复出现鼻塞、流鼻涕、咳嗽、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术去除。
患儿夜间睡眠打鼾或呼吸有障碍应警惕
据介绍,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桔瓣样。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10岁以后逐渐萎缩。腺样体肥大系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 从而引起鼻堵、张口呼吸的症状,尤以夜间加重,出现睡眠打鼾、睡眠不安,患儿常不时翻身,仰卧时更明显,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等。
胡海文提醒,针对这类患儿,平时要注意营养,预防感冒,提高机体免疫力,积极治疗原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腺样体将逐渐萎缩,病情可能得到缓解或症状完全消失。但如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手术切除腺样体。
手术最佳年龄为3-6岁 术后需随访
他同时表示,儿童腺样体肥大最佳的手术年龄是3~6岁,6岁以上因为已经是学龄儿童了,如果晚上睡眠差,打鼾明显、缺氧,会影响白天的学习,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同时错过了上颌骨第二次发育期,部分孩子出现了上下牙咬颌不齐,以后就需要进行口腔矫形了。
不过,腺样体肥大手术后会复发,有一定的复发率,因此建议定期到医院做检查
一些家长面对大哭大闹拒绝吃药的宝宝,会采取投机取巧“小聪明”式的喂药法。然而,用错误的方式喂药,会给宝宝的安全增添许多隐患。宝妈们,下面这些错误的喂药方式,可曾中招?
捏鼻子 捏着鼻子给孩子喂药,孩子只能通过口腔呼吸,很容易引起呛咳、误吸,甚至导致窒息和死亡。
宝宝哭闹时快速喂药 宝宝哭闹时,千万不能喂药,否则药物容易误入气管,同样会引起宝宝呛咳、甚至窒息。
搭配果汁/牛奶/母乳 果汁中大都含有维生素C和果酸,而酸性物质容易导致药物提前分解和溶化,不利于药物在小肠的吸收,影响药效;有的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还会增加副作用。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牛奶富含钙质,容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或难溶性盐类,使药物难以吸收;有些药物甚至会被这些离子破坏,降低药物的血药浓度从而影响疗效。如牛奶和钙易结合形成凝块,影响两者的吸收。乳母与牛奶相似,更得不偿失的是,孩子本来对母乳充满好感,一旦将药物混入后,一些味觉敏感的宝宝会因为异味从此抗拒母乳。
包在食物里 把药物夹在食物里,像汉堡包一样哄孩子服用。看似有效,但其实食物中的成分过于丰富,难以确定是否会与药物发生作用,且食物会影响胃的排空,两者会共同影响药物的吸收。更重要的是,有些药物绝对不能这样做,如不能掰开服用的缓控释制剂以及强调空腹服用的药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