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马之所以出名,三国演义功不可没。按照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制造的木牛流马非常神奇,可以自动走路,日行千里,堪称运粮神器。更厉害的是,魏国夺取了一部分木牛流马后,进行了仿制,魏国山寨版木牛流马也是可以运粮的,但是被蜀兵扭动了一下舌头,魏国的木牛流马就原地不动了,魏国工匠的智商完全被碾压。三国演义把蜀汉政权看做刘汉正统,所以对刘备、诸葛亮有很多褒扬之处,有些甚至是虚构的。演义毕竟是小说,这没什么问题。但是,借助演义来研究木牛流马就有问题了,木牛流马不可能自主运动日行千里,魏国工匠的智商也绝不可能被碾压。 [attachment=1669682] 研究木牛流马还要以《三国志》等正史为主,并且不能只看它本身,首先要知道蜀汉为什么要使用木牛流马,木牛流马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历史上,诸葛亮进行了五次北伐,按《三国志》中的记载,在第四次北伐中,蜀汉首次使用了木牛来运输粮草。但结果仍然不理想,最后粮尽退兵,退兵途中杀死了追击的张郃。第五次北伐中,蜀汉使用流马运输粮草,诸葛亮很担心粮草不继,为了持久作战,还派一部分兵去屯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蜀汉使用木牛流马的原因:蜀汉国力较弱,不产良马,牛马等牲畜根本不够用。加上蜀道难,川北山区历来就是天险,非常难走,蜀汉北伐粮草问题从来都是大问题。[attachment=1669683] 再加上当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时候,虽然刘备取得大胜,杀掉夏侯渊夺取了汉中,但是张鲁投降了曹操,汉中的人口都被魏国迁走。汉中人口稀少进一步造成蜀汉后勤保障困难,不但缺少牛马,连人口也缺。最后一个原因是司马懿老谋深算。到了蜀汉第四次第五次北伐,司马懿深知蜀汉后勤不行,专门打持久战,拒不出战。诸葛亮派人把女人的头巾送给司马懿,讥讽他像女人一样,司马懿依然不出战。在这种情况下,打仗就是拼后勤,蜀汉要想赢得战争胜利,必须想尽一切办法保障后勤,木牛流马才最终登场。[attachment=1669684] 使用牛马运输,牛马还要吃饭,这会消耗一部分粮草,使用木牛流马起码省了牛马口粮。木牛流马的做法在《诸葛亮集》中有详细记载,但是没有图片,也没有提到车轮,因此很难制作出实用型木牛流马,只能仿制外形。也有人说这是诸葛亮为了保密,少提了一些东西。但是从史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重要东西。蜀汉先使用的是木牛,流马是木牛的改进型。当然,蜀汉在两种东西都有了以后,很可能是木牛流马两种都使用的。[attachment=1669685] 由于木牛流马可以解决军事上的后勤保障问题,因此后世很多人都有研究。宋人陈师道在《后山丛谈》中首次提出,木牛流马是蜀地的一种手推车,用木制牛头马头作为装饰。木牛是两轮或四轮的,承载粮食较多,需要多人推拉,而流马是独轮车,载重稍小,但是比较轻便灵活。考虑到宋朝没有《三国演义》,陈师道的看法还是很重要的。近代学者做了很多研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木牛流马是改进型的人力车,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独轮车。《三国志》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诸葛亮作为丞相,经常带兵打仗,当然有强烈的愿望改进武器和后勤运输。所谓“皆出其意”,应该不只是诸葛亮独自研究,而是集合了蜀汉大批能工巧匠研究的成果。 [attachment=1669686] 蜀汉有了木牛流马依然没有扭转后勤方面的劣势,难免最后粮尽退兵。也就是说,木牛流马显然没有《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么神奇。木牛流马很可能只是在特定路段才使用,从成都到前线超千里的距离,道路复杂险要,不可能都用木牛流马,木牛流马只是起到辅助作用。魏国学会了木牛流马并没有大规模推广,也说明木牛流马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