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庙古镇:春雨中,飘散不去的酒香
摄影/文字:TIM生命过客
高庙古镇,顾名思义,又是一座因庙得名的小镇。
那庙,是一座土地庙,建在高坡上,始于什么年代,也不可考。
更离奇的是,土地庙早已消失踪迹,留下了名,庙却成了传说了。
高庙夹于峨眉山、瓦屋山之间,李河、张河自山中奔涌而出,至古镇脚下汇成花溪河,山林葱翠,溪水清澈,竟成就了高庙人独有的佳酿“花溪源”高庙白酒。与我这酒中白丁相比,同行的大雨兄算得上是懂酒之人,对这高庙白酒如数家珍:此酒取山泉水与优质高粱酿成,味醇绵长,饮后不上头,睡的香。话毕,遂引我们走进古镇,前往一探老酒厂。
到得古镇的时候,正是三月春雨连绵时节。天苍苍雨茫茫,湿漉漉的老街空无一人,沿着青石板台阶往下走,积水湿滑,木板老屋墙根屋瓦布满苔痕。不知道古镇原来是什么样子,现在仅剩上街、下街、横街三条古街了。
世间所有的繁华,都敌不过岁月沧桑。这高庙古镇远在明清时期,也曾是八方客商云集的场镇,单从尚存的“江西会馆”“五圣公戏楼”即可见一斑。这江西会馆自然是客居高庙的江西商人所建,五圣宫却并非纪念某五位先古圣贤的宫观,乃是由五省客商合建的会馆,还有万寿宫、禹王宫,里面供奉着儒释道各路神仙 ,不同来历不同宗教的诸神们,只要能给乡民们以心灵依托,人们便把他们安置一室,和睦共处,同享人间香火,担起护佑乡里的重任。咱老百姓的实用主义,在这儿体现无遗。
老街上的“禹王酒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酒缸酒罐,他家专卖“十年陈酿、公田酿、坑陶”,便是已在江湖扬名立万的高庙白酒。距离酒坊门口老远,都闻得到潮湿的空气里四溢的酒香。雨天无人光顾,老板娘窝在柜台下打毛线,一个从头到脚捂的严严实实的小娃娃,站在店堂里,默默的用明亮的大眼睛看着我们。
相隔十步的竹器店,竹篮竹筐竹背篓草鞋斗笠直挂到了街面木板墙上,面对这些农家惯用的物件,油然而生亲切和熟悉感,仿佛看见少时的自己,站在家门口,看着母亲戴上斗笠穿着蓑衣,走进和这眼前一样的雨幕里,渐行渐远,直到消失不见。
在这样的小镇,总是能唤起许多人的记忆,这些记忆是家乡的点滴,沉淀在脑海深处,永难抹去。
雨一直下个不停,我们在横街的廊檐下躲躲闪闪,走走停停。
路过几个拐角,终于找到了清净角落里的老酒厂,这才知道酒厂已经搬往新的地方,这里只留下储酒车间,和几位负责卖酒的女人了。一路上大雨跟我描述的,酒厂的师傅们光着膀子,手举大铲和锹,在蒸汽升腾的车间里,热火朝天的翻蒸酒曲高粱的热闹场景,再也看不见了。
钻进阴天昏暗的老车间,到处是业已废弃的巨大池子和木桶,上百年来,“瓦屋寒堆春后雪 峨眉半山高庙酒”的高庙白酒,就从这里酿造出来。酿酒车间旁边的大储酒间里,300多个酒瓮,盖着密封美酒的红布,深埋地下,只露出个头。这是依照古法,将白酒埋入地下,封印沉香,就连酒窖的窖泥,都以本地特殊粘土而制。窖封的白酒,待几年十几年后取出,便是绝佳陈酿,所谓“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是也。
原料优良、水质纯正、土壤特别、空气清洁、土法制造,成就了古镇高庙白酒的品质,其酒香浓郁、醇和回甜、回味悠长的口感,才是众多爱酒善饮者的最爱。
可惜我对酒素来疏远,实在无缘体味高庙酒的妙处所在,也是一件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