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17-06-16 17:43 |
思母恩
那天,我为老伴炖鸡汤,阵阵香味飘溢满屋。煮汤的锅是母亲32年前用粮票换的搪瓷烧锅 。母亲离开人世已整整十年了,在氤氲的气雾中,我仿佛看到了她慈祥的笑容……母亲1924年出生于宁波慈溪,家境殷实的她,从小聪慧伶俐。在私塾读书时,她名列第一,在父母的百般宠爱中长大。当时,外公在上海做生意,应允母亲读好护士学校再嫁。碍于世交的情面,母亲18岁那年被抬上花轿,嫁到经营南货店的沈家,15年中生养了8个儿女。父亲是家中独子,不擅理家。母亲每天起早贪黑,日夜操劳,把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常听她说:“煤油灯下,我坐在床上纳鞋底,被子里摸过去,都是孩子的头。”但她从不抱怨,对每个孩子都呵护有加。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家迁徙浦东,为了养家糊口,母亲连着几年乘小帆船到浦西贩菜。有时风高浪急,险象环生,她毫无惧色。上世纪50年代末,公私合营,母亲凭着文化底子,经过短期培训,在一家中型菜场当了会计。父亲也进了工厂,一家十口人的生活才安定下来 。 几十年来,母亲操持着大家庭,为了子女的读书就业 、娶妻择婿,继而又带孙辈,操碎了心。她还省吃俭用补贴娘家弟妹,照顾婆家人。我27岁那年,61岁的父亲患肺癌去世,小哥哥小姐姐和我尚未成家 ,母亲一力操持,为我们三个的嫁娶劳心费力。 上世纪90年代,小哥哥小姐姐相继病逝,母亲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挺了过来。 上了年纪的母亲喜欢回忆往事,我们姐妹几个常常围坐在她身旁,听她讲过去的事。她会聊起做姑娘时的快乐时光、外公外婆的疼爱、私塾里的男生对她的敬佩,讲到嫁进沈家几十年的辛劳,讲到连生四个女儿遭婆婆和小姑的冷落…… 母亲记性好,高兴时,会背诵私塾里学过的诗,《木兰辞》背得一字不差;母亲爱美,平时打扮得体,年近80还要染发。有一次她病重住院,邻床的大妈说买了件新衣服 ,她马上说:“我也有新衣裳,过两天穿给你们看。” 83岁那年,母亲因心脏衰竭离开了我们。她的善良、乐观、热情、宽容和勤俭让我受用终身 。亲爱的妈妈,你在天堂好吗?女儿的呼唤,您听到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