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zm32831 |
2017-06-09 22:47 |
六月初,高考季如约而至。把对高考的关注从国内延伸至国外,在对比中发现其中的差异和特点,是反观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新的视角。法国,就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关注的国家。
谈到法国,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个崇尚自由、个性张扬的国度,更是一个有着优雅和浪漫情怀的国度。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浪漫之国对哲学的热衷深沉而持久。
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在中学阶段就开设哲学课的国家,法国每年高考的第一门科目都从“哲学”开始。而2016年法国高考“哲学”题目主要涉及“工作”“欲望”“道德”“历史”“公正”等关键词,需要考生深度解析的文字分别出自笛卡尔、马基雅维利和阿伦特等哲学家的著作。可以看到,这样的考题对中学生来说难度不浅。
思想决定行动,思考带来进步。在法国,哲学课的地位与法语、数学和物理这样的主课不相上下。法国普通中学的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就开始分科上课,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选择文学、经济类或者科学类课程。但无论哪一科学生,哲学都是必修课,文学类的学生每周要上8个小时的哲学课,而经济科和科学类的学生也要上4个小时的哲学课。而法国学生上哲学课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建立理性分析坐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学会对周围司空见惯的现象说“不”,并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养成创造性的思考方式。
实际上,哲学已经融入法兰西民族的血液里。法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曾产生过像笛卡尔、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萨特这样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大思想家和哲学家。在这个人人能说能“侃”的民族身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种超然的人生智慧,更能看到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有着这种哲学情怀的国度对教育的理解和定位更加理性和开放。在法国,因材施教、分类施策成为大学教育的核心。而在高考中,普通考试、技术考试、职业考试的分类考试模式已经为学生勾画了未来的发展。
反观国内教育,我们似乎少了一些平和与理性的眼光,多了几分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心态。在大多数中国人和中国学生心中,对于教育的标准就是:我学这门课、我学这门技艺有什么用?小学生甚至更小的孩子就在各种辅导班、培训课的大海中埋头苦读,英语、乐器、奥数……孩子们学会了一门又一门技艺,却很少涉猎学习和思考的方法。从这一视角看,我们更多地追逐着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却忽视了教育的目标和本源。
快速奔跑的同时,莫忘了停下来看看来路;高强度的学业压力之下,莫忘了淡然和快乐的心情,这其中本身就蕴含着辩证和哲学的思维。我们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不仅要补齐哲学这门课程,更要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如何用严肃的态度去做一些琐碎的事情,以欢乐的心情去完成严肃的任务”,学会对人生采取超然的态度,在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境。而这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国家和社会整体的创造力与活力,也可以为我们的发展增添更多睿智和思辨的火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