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7-05-30 09:56 |
清朝末年有一首劝孝的《八反歌》,其中说:“富贵养亲易,亲常有不安。贫贱养儿难,儿不受饥寒。一条心,两条路,为儿终不如为父。劝君养亲如养儿,凡事莫推家不富。”这是上百年的老话了,至今读来,仍不失启迪意义。 富贵养亲也罢,贫贱养儿也罢,都不是本文的题旨,笔者只是有感于“劝君养亲如养儿”。 似乎用不着列举任何论据 ,历朝历代,养儿,都是父母应尽的天职。那么,子女养亲呢?能否如父母当年养儿那般尽心尽责?自己已为人父为人母 ,能否像养儿那般侍奉年迈的父母 ?时下,有些子女压根就没有感恩理念,把父母的养育之情视为理所当然的事,甚或肆无忌惮地啃老;有些子女,养儿百依百顺,唯恐顾之不及,对养亲则不屑一顾,连“常回家看看”还得靠法律约束,虐待父母的丑闻也时常见诸报端。在“养亲”与“养儿”两端,存在着巨大的行为反差 。 养亲如养儿,至少有两点应该引起后辈重视: 一是从生活上关心。养儿,冷热寒暑,全然为父母所关心,孩子一旦不适,寝难眠食不甘,比自己生病还难受。那么,“养亲”呢?作为子女,淡然视之者、漠然处之者不乏其例 。现如今,老人大多有生活来源 ,极少需子女接济,能从精神上关心一下,问寒问暖,他们就很满足了。邻人都能送上温暖,子女能撒手不管吗?说句不顺耳的话,这是要受到良心的谴责的!二是要理解老人。父母往往可以理解甚至宽宥子女的无知和过失,也会尽可能满足子女的奢望。有些子女对老人的失误却目为“拎不清”,对老人的正常愿望嗤之以鼻。其实,老人并不祈求儿女整天陪伴,只是希望从儿女的理解中得到慰藉 。 当年,鲁迅对“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多有微词,当他的老母从乡下写信给他,要他买张恨水的《啼笑因缘》等书籍,鲁迅从未违命,足见其对老人的理解。 有人说,孝与不孝没有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这个问题,作定量分析也许不易,若能养亲如养儿,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善待步入暮年的父母,就足以表明“孝”了。
作者:沈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