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ment=1654156] 公元200年夏,关羽第四次从曹操相府无功而返,愈发的闷闷不乐。心机曹BOY又高挂回避牌,对关羽的拜辞不加理会。相较于受降时的干净利落,曹操此刻的拖泥带水,既有对良将帅才的不舍,又有放虎归山的顾虑。 关羽咬咬牙,命人取出笔墨纸砚,给曹操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告别信,翻译过来大致如下: 曹!你对我不错,可我不喜欢你。 曹!我喜欢的是刘备。 曹!我走了,勿念。 曹……
[attachment=1654157] 写完后,关羽把曹操送给自己的金银细软、官爵印绶一并打包封存。随后唤出两位嫂嫂,跨上赤兔马,手提青龙刀,率部下二十余人,出城北门,开拨刘备所在的滑州。曹操追出送别,献歌一首,泪洒灞桥。 关羽的出走,拉开了三国最荡气回肠的一幕——《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候五关斩六将》。经此一役,关羽初心不改,百折不回的忠义形象,以及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战神面貌得以树立,并在后世的演义之中愈发的充满传奇色彩,直至封神成圣。 [attachment=1654158] 千里走单骑固然精彩,但好事者却借此推断,关羽虽然文武双全,但极有可能是个路痴! 为什么呢?我们来看地图,关羽的出发地是东汉的都城许昌,今河南许昌县,目的地是滑州,今河南北部滑县附近。如果《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没有骗人,那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关羽的行进路线应该是这样婶儿的—— [attachment=1654159] 然而,现实中,关羽却向西而行,先去洛阳,走了三百里里,才掉头东北,冲滑州而去。 如图所示,蓝色路线为理论最近路线,红色为关羽实际行进路线。如此看来,关羽的脑回路的确比较清奇,硬生生多跑了一倍路程。难道真的如世人猜想,关羽路痴,跑了几百里才发现:走错了! 事实是这样吗?NO!
[attachment=1654160] 关羽不仅不是路痴,还是一个比曹操更心机的boy!这条路线的选择,实有不得已的苦衷和现实的考量。为什么关于选择这一条路线呢? 答案只有一个字。“钱”!关羽没钱。
[attachment=1654161] 约法三章投降曹操之前,关羽被曹操的大军打的人困马乏,弹尽粮绝。投降曹操之后,傲娇的关羽为对曹操屡次三番赐予的资财一概谢绝,实在推不掉的,暂交嫂嫂们保管,最后走的时候全部封存,一个子儿也没带走。关羽真正接受的曹操的馈赠,一是装胡子用的秀囊,另是那一匹赤兔马,因为有了赤兔马,就能在知道刘备的下落后,更快的和欧巴团聚。 俗话说“穷家富路”,关羽穷的叮当响,何况还有两个嫂嫂和二十余随从要养活呢!不过,这和关羽绕道有什么关系呢? 要理解关羽为何绕道,必须明白当时的局势。公园200年夏天,中国正发生着一件大事——官渡之战!曹操的主力军两万余人(号称10万),和袁绍的主力军11万(号称30万),正在以河南中牟为中心,延绵上百公里的几条战线上对峙厮杀。这场战争,直接决定了未来一百年中国北方的局势。
[attachment=1654162] 放到刚才的地图里看,这场战争发生的范围就是图中圆圈所标识的部分。 由此看来,关羽如果选择理论最短路线,必须穿越整个官渡之战的主战场,那里曹兵和袁兵犬牙交错。若真是单骑,关羽还好说,两个嫂子肯定受不了。另外,经历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和诸侯乱战,中原地区物资紧张、粮价高企。以关羽团队当时的实力,最后的结局估计会变成三国版《1942》。 而选择另一条路线,完全绕开了战区。这条路线上一无重兵,曹军主力全在官渡前线,二无粮草之虞,关羽出走,曹操是放行的,按常理,沿途驿馆需要接待。事实上,关羽上千里的路线,吃喝都没有太多担忧,比如,关羽第一次夜宿,是在一位叫胡华的退休官员家里;在东岭关斩孔秀之前,孔秀对关羽也是极为礼遇,只是所求通关文牒,关羽没有,才致酿成血案;在汜水关,关羽一行被安排至镇国寺;在荥阳,被安置驿馆……[attachment=1654163] 是领着老弱病残强行穿越火线,还是有吃有喝的曲线找哥?关羽这笔账,算的是极明白的。所谓五关六将,并无重兵强将,若不是被关羽斩了,恐怕历史上都不能留个名字呢!(图、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