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抽烟易患胃食管反流病 --]

武当休闲山庄 -> 生活妙招 -> 抽烟易患胃食管反流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天人地 2017-05-06 07:05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ex disease,GERD),是一种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引起的病症,它可导致食管黏膜糜烂、炎症、溃疡甚至癌变。此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0~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
  目前,人们认为我国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国外,其原因很可能与医疗界对此病的认识和重视不够有关,或只注意到胃灼热和反流,而没有意识到相当数量的病人所表现的咳嗽、咳痰、气短甚至类似“哮喘”、“冠心病”等一系列症状竟也由该病引起。据近年来北京、上海两地的有关GERD的流行病调查研究表明,GERD症状的发病率为8.97%,经内镜或24小时pH监测证实为GERD的发病率为5.77%,而吸烟者患反流性食管炎者明显超过不吸烟的人群。
  【典型病例】
  在广告公司做策划的熊先生最近总感觉咽部异物感,而且吃饭后胃里的“酸水”和胃内容物往嘴里涌,并伴有“烧心”感,他以为是老毛病咽炎犯了,到药店买点药吃,可总不见好转。前天,熊先生和朋友一起吃饭,坐到桌上没吃几口菜就有想吐的感觉,只得赶紧往卫生间跑,最近一个星期经常吃饭时出现这种情况。昨天家人陪着他到了医院的消化内科。
  据介绍,由于工作性质关系经常熬夜,熊先生常抽烟来提神,他烟瘾特别大,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点上一根烟,每天要抽两包多。而且吃饭也是饥一顿饱一顿,晚上一两点钟才睡觉,久而久之,熊先生患上了反流性食管炎。
  医生告诉熊先生,GERD是由于食管与胃的接口处括约肌松驰所致,医学上叫“下食管括约肌松驰”。这样,含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胃液就容易反流进食管,刺激并损伤食管粘膜,引起食管炎。香烟中的主要成分尼古丁,就有作用于迷走神经,使下食管括约肌松驰的作用。长期吸烟和酗酒可减弱食管下段括约肌的防御功能,容易造成胃食管反流病。烧心、反酸、反食、胸骨后痛是该病的典型症状,这一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将很可能引发诸如食管狭窄、食管炎(黏膜糜烂)等其他并发疾病,甚至可能引起食管腺癌。
  临床症状
  GERD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轻重不一,较为典型的症状为:烧心、反酸。
  多数患者烧心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绝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在胸骨后或心窝部感觉到一种灼热感,还有一部分患者感到胸骨后的疼痛,有的还会向上延伸,另外极个别的患者还会有压榨感和憋闷感。常在饭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者腹压增高时可加重。
  反酸是患者在没有恶心、呕吐或不用力的情况下,胃内的酸性物质反流涌入口腔。
  烧心和反酸每个人的感受和症状描述不一样,有一项调查表明,人群中大约30%~50%的人都有过烧心和反酸的情况。另外怀孕的妇女约25%的人都有烧心和反酸的症状。
  其它不典型的症状有胸骨后疼痛,酷似心绞痛;咽部不适,有堵塞感、异物感或棉团感等。
  另外,胃内容物长期刺激食管黏膜就会引起其发生变化,也就是进入癌前病变。在食管黏膜修复的过程中,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称之为Barrett's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导致肿瘤的出现,如食管下段腺癌、贲门癌,我国贲门癌的发生率较高,目前认为与胃食管反流的长期刺激有关系。
  重视不典型表现
  GERD的特殊之处在于反流物可到达咽部时,形成细微颗粒或雾状物体,从而被喷入喉头,以至吸入气管、支气管和肺部,导致严重的咳嗽、咯痰和呼吸困难。GERD可继发癌前病变(所谓Barrett's食管)则是发生食管腺癌的危险因素,由其所引起的消化不良症候群则不言而喻。
  因而在诊断时除应将烧心和反酸列为GERD的典型症状外,还必须寻求其不典型的表现,也即所谓食道外症状,如慢性咳嗽、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打鼾、夜间窒息或进食不当时诱发的发作性呼吸困难以及哮喘样发作等表现。
  精确的诊断方法有食管动力测定法,可以明确食管下端(也包括上端)括约肌是否松弛和食管蠕动功能是否低下;24小时食管酸度连续监测法可以明确在直立和仰卧位时反流的次数(pH<4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和该反流确切发生于何时(夜间某时)以及评分结果(正常在22以下,高者可达80以上);胃镜检查可以明确有否食管炎及其严重程度,并除外(或发现)胃肿瘤、溃疡和膈疝等病变;多频道腔内阻抗(MII)检查结合食管酸度测定,可发现一种更难诊断和治疗的非酸性食道反流。
  坚持长期治疗
  GERD的药物治疗包括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胃黏膜保护剂、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等)和质子泵抑制剂如耐信、奥美拉唑、雷贝拉唑(信卫安)、兰索拉唑等。上述药物对缓解症状颇为有效。有呼吸道并发症时,必须有相应的治疗,如舒利迭的恰当吸入和抗菌素的适当应用等。
  尽管药物治疗GERD有效,但停药后的复发率可很高,故长期治疗在所难免。如此,病人不仅要承受由药物引起的某些并发症所带来的痛苦(如胃酸减少引起的消化不良或腹胀,更有甚者则是白细胞的减少),而且给生活也带来诸多不便。此外,抗酸药物对非酸性食管反流病人无效。更兼之,在食管下端(尤其伴有上端者)括约肌松弛时,反流物可直喷喉部,显然已属于机械性病变,此时需以超声射频法、腔内胃成形法和丛状体植入法等特殊治疗方法对食管下段进行微创治疗,通过形成抗反流的瓣膜治疗GERD。
  目前,在欧、美国家已普遍发现在哮喘样发作病人中,GERD十分常见,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在施行了抗反流药物或手术治疗后,不少哮喘或哮喘样发作病人的症状获明显减轻以至消失,这进一步说明了GERD与呼吸道病变的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应该有一组病人,以药物或手术所带来的抗反流治疗既可控制严重的呼吸道病变,又可治愈或缓解GERD。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远离GERD至关重要。患者要戒烟戒酒,避免进食过冷、过热、刺激性的食物,不喝浓茶,少吃咖啡、巧克力等高糖高脂食物。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睡前3小时内勿进食,睡觉时将床头抬高10~20cm。

威胁男性健康的五大因素

如今,前列腺疾病是男人们最困扰的问题,也是最容易患的疾病之一,有超过半数的男性一生当中至少被前列腺疾病困扰过一次。因此,前列腺疾病也成为了威胁男性健康的最大祸首。那么威胁男性健康的因素是什么呢?

  危险因素一:长时间骑车。很多男性会选择骑车来锻炼身体,但是经常骑车也会给前列腺带来不利影响,身体与硬车座间发生的连续摩擦或震动,会破坏前列腺组织结构,造成损伤。专家建议,每次骑行不宜超过半小时,尤其是前列腺疾病患者,应该尽量避免骑车。散步、跑步、爬山、游泳等其他运动方式都有利于预防前列腺炎。

  危险因素二:超重。体重是影响前列腺健康的重要指数,超重越多,体内的睾丸素水平越高,就越容易诱发前列腺癌。此外,超重甚至会损坏自身的生殖系统健康,这是因为体重过大的人坐下来后,臀部和大腿内侧的肉都集中在私处,相当于给睾丸加热,而热的环境对生殖系统都有害处。因此,超重人群应积极参加锻炼,进行游泳等负重少的运动,减下多余赘肉。

  危险因素三:吃红肉。美国一项调查发现,经常吃红肉的人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会增加12%,这是因为红肉中的饱和脂肪不利于前列腺健康。专家表示,被称为“前列腺健康之王”的西红柿含有番茄红素,这种超强的抗氧化剂,不仅能预防前列腺疾病的发生,还能加速前列腺的康复速度。鱼肉中的欧米伽3也会帮助降低前列腺疾病风险,可适当多吃。要注意的是,患前列腺炎症和增生的患者,应忌食辣椒,少吃生姜、葱、蒜、胡椒等刺激性食物,不宜过量食用牛羊肉、海鲜、咖啡、可乐、浓茶等。

  危险因素四:喝酒。美国弗莱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喝高浓度酒超过50克的人,患晚期前列腺癌的几率是不饮酒或饮酒少的人3倍多。专家提醒,长期过量饮酒,不但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代谢系统等有很大危害,还会刺激睾酮的分泌,进而影响前列腺液的分泌和排泄。因此,男性一定要适度喝酒,尤其是已患有前列腺炎症的人更应完全戒酒。

  危险因素五:久坐不运动。瑞典一项调查发现,相较于经常走动的人来说,长时间坐着办公的人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会增加30%。专家表示,久坐让前列腺部位经常处于被压迫状态,更易诱发前列腺炎。因此,常年在办公室工作的人,每坐一个小时后应当站起来活动大约8到10分钟。此外,户外活动也必不可少,平时可以坚持快走。

  有专家研究发现,吸烟的男性患上前列腺疾病的几率要比那些平时不吸烟男性的几率大很多。这就是因为香烟当中含有的化合物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因此,专家表示,吸烟越多的话对于前列腺的危害就越大。总之,想要身体健康的男性,先把烟戒了吧。

  保护前列腺健康的方法

  少吃辛辣食品

  辛辣食品不是前列腺疾病的直接病因,但酒类、辣椒等食品对前列腺和尿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短暂的会**不舒服,还可引起血管扩张促使前列腺和膀胱颈充血、水肿,造成前列腺的抵抗力降低。

  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者直肠内积聚大量粪便,会加重邻近的前列腺充血。同时,便秘者往往用力排便使腹压增加,压迫前列腺可使尿道变细,排尿受阻,对前列腺健康不利。

  避免着凉

  前列腺有丰富的肾上腺受体,当它受凉时极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肾上腺收缩,使尿道内压力增加,影响排尿,而排尿困难,又会对前列腺产生不良的影响。

  避免憋尿

  经常憋尿的人,可以使膀胱充盈胀大,导致排尿无力,引起局部压力增大和血流不畅,加重前列腺肥大的症状。憋尿会让膀胱过度充盈,压迫前列腺。

  吃豆类食品

  日本男人死于前列腺癌的比率比美国男人低5倍。一般认为是由于他们的饮食多是低脂肪、高纤维食品。豆类食品在日本食物中十分普遍,豆腐、黄豆粉、豆浆,都是能有效遏止前列腺癌的食品。


查看完整版本: [-- 抽烟易患胃食管反流病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