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17-04-30 07:57 |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主要发生在青壮年的消化系统疾病,它最常见的症状表现就是腹痛、腹胀还有就是排便习惯的改变,但是由于这种疾病很多时候都不被我们所了解,所以很多的人都是不知道这种疾病的存在,导致去医院就诊的时候病情已经加重,那么肠易激综合征发生是怎么引起的,它会出现哪些症状表现呢?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原因有哪些?
胃肠道动力紊乱
在应激和睡眠中更为明显,小肠复合运动异常,出现空肠情况。
内脏感觉异常
心理障碍为重要诱因。焦虑、抑郁情绪出现后,肠胃不适,胃肠道功能异常,出现腹痛腹泻症状,症状在心理应激下持续加重。
肠道感染
细菌,病毒感染都可引发肠功能紊乱,临床上小部分患者因此原因发病。发病前,患者食用不耐受食物或者不干净食物或者生冷食物。发病后,患者若还不注意个人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止泻食物,病症会反复出现。
其他
肠道菌群紊乱、食用胀气食物多是其重要诱因。为了自身健康,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注意个人饮食习惯,不要吃太多胀气食物,不要吃未熟的海鲜等。
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诊断
临床表现
症状
腹痛、腹部不适:常沿肠管有不适感或腹痛,可发展为绞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在排气排便后缓解。有些食物如粗纤维蔬菜、粗质水果、浓烈调味品、酒、冷饮等,可诱发腹痛。但腹痛不进行性加重。睡眠时不发作。
腹泻或不成形便:常于餐后,尤其是早餐后多次排便。亦可发生于其余时间,但不发生在夜间。偶尔大便最多可达10次以上。但每次大便量少,总量很少超过正常范围。有时大便仅1~2次,但不成形。腹泻或不成形便有时与正常便或便秘相交替。
便秘:每周排便1~2次,偶尔10余天1次。早期多间断性,后期可持续性而需服用泻药。
排便过程异常:患者常出现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或便急等症状。
黏液便:大便常带有少量黏液。但偶有大量黏液或黏液管型排出。
腹胀:白天明显、夜间睡眠后减轻,一般腹围不增大。
体征
盲肠和乙状结肠常可触及,盲肠多呈充气肠管样感觉;乙状结肠常呈索条样痉挛肠管或触及粪块。所触肠管可有轻度压痛,但压痛不固定,持续压迫时疼痛消失。部分病人肛门指诊有痛感,且有括约肌张力增高的感觉。
诊断
诊断有肠道功能性疾病的症状,在排除各种可能的器质性病变后,可诊断为肠功能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诊断标准不统一,并不断修改。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为1992年罗马标准:
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超过3个月。
必须具备以下症状
腹痛或腹部不适,并具有下述特征:排便后缓解;和(或)伴有大便性状改变。
排便不正常至少发生于25%时间,至少具有以下2种:大便频率改变(>3次/d或者<3次/周);大便性状改变(硬:团块(或)稀:水便);排便过程改变(排便费力或便急或排便不尽感);排黏液,伴随有肠胀气或腹胀感。
根据其主要表现形式,肠易激综合征可分为不同类型,一般分为腹泻型(diarrhea-predominant,IBS-D)和便秘型(constipation-predominant,IBS-C)二大类,还有各种混合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