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17-04-27 15:05 |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在营养学界,鸡蛋一直有着“全营养食品”的美称。鸡蛋虽好,但错误的烹制和食用方法也可能伤身。
鸡蛋的8个食用误区 误区一 用沸水煮鸡蛋 尽量不要将鸡蛋放入沸水中煮,否则不但造成蛋壳破裂,蛋液流出,而且容易烫伤手指。 正确的做法是,鸡蛋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3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 误区二 用桌子边缘敲破鸡蛋 桌子边缘往往并不干净。正确的做法是选择干净的碗边敲碎鸡蛋,并且小心不要让碎蛋壳落入蛋液中造成污染。 误区三 吃生鸡蛋 生鸡蛋不容易消化,还含有不利于蛋白质和生物素(一种维生素)消化吸收的物质,并且也不卫生,容易有细菌污染。 误区四 等熟鸡蛋自然冷却后剥壳 这样剥壳不但费时费力,还容易让蛋白留在蛋壳上,造成浪费。省时省力又不浪费的做法是,煮好的鸡蛋捞出来后马上放入冷水,感觉不烫手时,尽快剥壳。 误区五 室温下存放鸡蛋 鸡蛋在室温下(20℃~30℃)存放一天,相当于在冰箱放一周,所以鸡蛋应该冷藏。买鸡蛋要看标签,一周内的品质最好。 误区六 红皮鸡蛋更有营养 鸡蛋皮颜色是一种“卟啉(bǔ lín)”物质,与鸡的品种(遗传)有关,与营养价值毫无关系。有检测数据表明,红皮鸡蛋和白皮鸡蛋在营养成分方面各有千秋。 误区七 迷信“土鸡蛋” 土鸡是指散养的、没有专门饲料,主要以虫子、蔬菜和野草为食物的鸡。很多人都觉得“土鸡蛋”应该比养鸡场里的鸡蛋更好,但检测数据并不支持这种观点。 土鸡蛋的蛋白质、钙、锌、铜、锰含量略多一些,而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2、烟酸、硒等略少一些,其他营养素差别不大。 误区八 鸡蛋与豆浆相克 大豆中的确含有不利于蛋白质消化吸收的物质,但豆浆充分煮开后,这种物质就被破坏了,不会再抑制蛋白质消化吸收。 这种物质如果没有被破坏,那也不会专门针对鸡蛋,而是影响所有食物蛋白质,包括豆浆本身含有的蛋白质。 鸡蛋最佳吃法排行榜 水煮蛋、蒸鸡蛋、荷包蛋、炒鸡蛋……不同做法对它的营养吸收有着很大影响。要想吸收最多的蛋白质、对心脏有益、补充维生素,选择哪种鸡蛋做法才最好? 有益心脏排行榜 第一名:带壳水煮蛋。不加一滴油、烹调温度不高、蛋黄中的胆固醇也没接触氧气(胆固醇一旦被氧化,就会成为最严重的心血管健康威胁之一),因此是对心脏最有益的吃法。 第二名:水煮荷包蛋。 第三名:蛋花汤和蒸蛋。 第四名:煎荷包蛋。 第五名:摊鸡蛋。是指用少量的油,小火煎成的蛋饼,因此蛋黄中的胆固醇氧化不多。 第六名:炒鸡蛋。鸡蛋打散后再炒,蛋黄中的胆固醇和空气接触较充分,氧化较多。鸡蛋比较吸油,用油量也较大。 蛋白质最好消化排行榜 第一名:带壳水煮蛋。有研究显示,水煮蛋的蛋白质消化率高达99.7%,几乎能全部被人体吸收利用。 第二名:煎荷包蛋和摊鸡蛋。这两种做法的蛋白质消化率为98%。 第三名:炒鸡蛋。蛋白质消化率为97%。 第四名:蒸鸡蛋。蛋白质消化率92.5%。 维生素保存排行榜 第一名:带壳水煮蛋。加热温度低,营养全面保留。 第二名:蒸蛋。加热温度较低,核黄素、叶黄素等水溶性维生素损失少。 第三名:水煮荷包蛋。加热温度较低,水溶性维生素有少许损失。 第四名:煎荷包蛋。加热温度高,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都有损失。 第五名:摊鸡蛋。加热温度高,所有维生素都有损失。 第六名:炒鸡蛋。加热温度高,维生素损失较多。 鸡蛋做法大全 1 煮鸡蛋: 鸡蛋应该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3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蛋白变性程度最佳,也最容易消化。 而煮沸时间超过10分钟的鸡蛋,不但口感变老,维生素损失大,蛋白质也会变得难消化。 2 煮荷包蛋: 水沸时打入鸡蛋,转至小火煨熟。咸味的荷包蛋中可以加入西红柿、青菜等,甜味的还可以加上酒酿、红枣、枸杞等配料。 3 鸡蛋羹: 不要在搅拌鸡蛋的时候放入油或盐,这样易使蛋胶质受到破坏,蒸出来的蛋羹又粗又硬。也不要用力搅拌,略搅几下,保证搅均匀就上锅蒸。 另外,蒸蛋羹时加入少许牛奶,能让其口感更滑嫩,营养含量也更高。 4 煎荷包蛋: 最好用小火,油也要少。有的人喜欢把蛋清煎得焦脆,这样不但会损失营养,还有可能产生致癌物。最好只煎一面,蛋清凝固即可。 5 摊鸡蛋: 用油要少,最好用中火。蛋饼如果摊厚一点,更有利于保存营养。 6 炒鸡蛋: 最好用中火,忌用大火,否则会损失大量营养,还会让鸡蛋变硬。但火太小了也不行,因为时间长了水分丢失多,摊出的鸡蛋发干,会影响质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