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宝玉挨打”解析——宝玉到底该不该打[8P]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宝玉挨打”解析——宝玉到底该不该打[8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梦幻123 2017-04-21 11:26
  出现在小说第三十三回的“宝玉挨打”,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一个高潮。多少年来大多数的研究者,尤其是众多的读者,都对这宝玉报以同情。认为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一贯鄙视仕途经济、背离封建礼教的贵族叛逆者,与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激化的结果。如果再加以政治的眼光看红楼,那么,宝玉挨打,则是反封建、反阶级压迫、反忠孝、反不平等……一系列民主思想、叛逆精神所招致的祸端。直白了说,就是宝玉实不该打,打的冤枉、打的着实令人心痛。
[attachment=1645727]
  然而,当我们抛开那些传统的思维定式,抛开那些带有政治色彩的分析方法,就小说论小说,就人物谈人物,纵观宝玉所为,做为一家之长的贾政此时此刻如此“大承笞挞”,也实乃无奈之举。仔细分析宝玉被打的诸多原因,假如换之于他人又待如何?
  小说写宝玉之所以挨打,其缘由不只一个,作者用逐层递进法,让矛盾不断加剧,气氛愈加紧张,被打的理由愈加充分,让人感觉这顿打看来肯定是捱不过去了。
  缘由之一是在会见贾雨村时精神萎靡不振,葳葳蕤蕤,“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贾雨村是贾政的座上宾,叫宝玉出面,做家长的不排除有炫耀的本意,而宝玉此刻因金钏儿跳井之事心中正五内俱伤,茫然不知所向,当时的表现可想而知,弄得贾政也好没面子。于是心中先就有了气。
[attachment=1645728]
  缘由之二是在外“流荡优伶”,而且竟然是夺忠顺王爷所爱。宝玉与蒋玉菡之间是一种不正当的爱慕关系,小说在此之前写他们第一次相识时,蒋玉菡便偷偷将随身系的汗巾子送与宝玉做见面礼,这条汗巾后来又被宝玉偷换到袭人身上,以为袭人后嫁与蒋玉菡作谶。蒋曾是忠顺王爷的男宠,为摆脱其纠缠,故在郊外紫檀堡置办房产地亩隐居,与宝玉并未间断联系。忠顺王府长官来贾府当面向贾政要人,开始宝玉谎称不认识这“琪官”是谁,他知道与一个优伶“相与甚厚”的后果,直到对方将互赠汗巾子的事都说出后,他见再瞒不过才不得不承认,直气得贾政目瞪口歪。贾政不单是气,更主要是怕,王爷一般都是皇帝的叔父或兄弟,在朝廷说一不二,一旦得罪了这样的人物,后果不堪设想,贾政此刻怎能不怒火中烧。
[attachment=1645729]
  缘由之三是在家“淫辱母婢”,致其跳井身亡。几天前,金钏儿侍候王夫人午睡,宝玉来到近前,见了金钏儿“就有些恋恋不舍的”,见母亲合目而卧,以为睡着了,便动手动脚起来。先是将一块润津丹送入金钏儿嘴里,接着便上来拉她的手,并说:“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金钏儿为摆脱纠缠,支他“往东小院拿环哥和彩云去”,宝玉却说:“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就这样,似睡非睡的王夫人实在听不下去了,挥手就给了金钏儿一巴掌,并声言撵出去,以示惩罚。金钏儿既羞愧又委屈,不日便跳井身亡。贾政正一肚子气没待发泄,刚送走忠顺王府长官回转,便遇到贾环向他添油加醋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贾政又经此一气,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
  除此三处直接原因外,还有平日里的行为乖僻、学业荒疏、不肖种种,齐聚而来,致使贾政勃然震怒,与其等到明日他弑父弑君,还莫如今日结果了他性命。所以宝玉这顿打,无论如何是躲不过去的。

[attachment=1645730]
  以上种种缘由,仔细斟酌起来除了“淫辱母婢”与实际情况略有出入外,其它都确有其事,决非无中生有。
  对自己的亲生骨肉,凡做家长的都曾寄予厚望,盼子成龙。尤其是贾政,他家几代人的官都是世袭或朝廷见他祖上的功劳赐予的,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凭真才实学通过科举之路,名正言顺的跻身于官场,弥补他终生之憾。然而,宝玉所为竟令他大失所望。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当那板子一下重似一下地打在宝玉身上时,我们会想象得出此时贾政内心气愤、痛悔、自责等种种复杂的心理,板子打在儿子身上,又何尝不痛彻在自己心里。
  换言之,假若你遇到了这样一个原本寄予厚望的独子,整天逃学泡网吧歌厅,结交不三不四男女,屡教不改,且愈演愈烈。无可奈何之时,没准也会常以棍棒侍候。

[attachment=1645731]
  说到这里,至于宝玉到底该不该打,笔者的态度已经明了。之所以这样认为,还在于书中诸人的态度,你看那些平日里不但是怨宝玉、恨宝玉的,还是爱宝玉、疼宝玉的,从太太小姐到奴仆下人,没有一个能拿出充分依据说打的不对。先要看的就是横加阻拦的老太太贾母,她的阻拦是出于对孙子的溺爱,如果从道理上讲却无半分理由。她后来曾对人说过这样的话:“可知咱们这样人家的孩子,凭他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大人们溺爱他,是因为他一则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所以背地里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地只管没里没外,不给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按老太太的逻辑,宝玉在外游荡优伶,在内调戏母俾,这种一味的没里没外,更难说是给大人争光了,即使打死不也是应该的吗。看一看最疼宝玉的袭人怎么说:“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再看王夫人听了这话后怎么说:“阿弥陀佛,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足见王夫人也认为这宝玉着实该打。黛玉的态度是力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其义无非是说,
[attachment=1645732]
  老爷打你皆因你有错在先,为的也是你好,只有从此改了才不至于再遭毒打。宝钗的话是:“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意思是都因为你平时不听众人劝告,才有今日之祸。就连老奴赖嬷嬷都这样说:“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里头。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像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还有那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像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你心里明白,喜欢我说,不明白,嘴里不好意思,心里不知怎么骂我呢?”
  该打,已是众口一词。至于贾政下手该不该那么狠,则有待商榷。打孩子往往是越打越生气,别人越劝打的越起劲,如果再有更多的人在旁观望,就收不住手,愈加逞能起来。书中说,贾政打宝玉,也有个由轻至重的渐进过程。开始是叫小厮们打,“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显然是见打的太轻,便夺过板子“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状忙来劝阻,贾政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

[attachment=1645733]
  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王夫人闻讯赶来,对贾政来说“更如火上浇油一般,手里的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想起平日里若不是她们的溺爱,宝玉也不至于此。此刻贾政的一腔愤怒不仅是对宝玉,更是对着王夫人了。面对夫人的解劝,贾政不但没能罢手,反而一叠声的喊人找绳子“不如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事后,贾政“看看宝玉,果然打重了”,也后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并向老太太保证:“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
  家庭暴力,本是封建宗法制度千百年来遗留下的一种丑恶现象,如今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虽已逐步对它有了认识。然而,“棍棒底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还有那狼爸的口头禅:“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无时不在证实这种暴力依然存在。最近听到一则新闻,说美国的一个民间组织竟呼吁联合国认可,将每年的四月三十日确定为“国际不打小孩日”,而且从1998年就已开始实行了。

[attachment=1645734]
  我们孤陋寡闻,竟置如此人性化的节日于不顾,要早知有此日,孩子们起码也会少挨许多打。原以为只是我们中国人法制观念淡薄,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便打之何碍?想不到外国人打孩子尤甚,不然怎么弄出这么一个“不打小孩日”来,其义是否在说: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唯这一日不许打,其他可照打不误。(图、文均来源于网络)

hhshiwo 2017-04-21 11:37
宝玉是千万宠爱于一身 打不得

至尊狼王 2017-04-26 13:47
打就打了,原因也非常比较清楚的,这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号侦察兵 2018-05-27 21:56
挨打的理由非常充分呢


查看完整版本: [-- “宝玉挨打”解析——宝玉到底该不该打[8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