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zm32831 |
2017-03-18 18:03 |
翻阅《萤窗七集》一书,得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改唐代诗人王籍的名句而弄巧成拙一事,感到有趣。人家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本来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意境优美,富含哲学意味,并因此而传之久远。可是,王安石把它融入自己的诗歌时,竟把后半句改为“一鸟不鸣山更幽”。这就把幽静写成了死寂,比之原句,显然大为逊色。因此,黄山谷说他是“点金成铁”。这一不客气的批评,确也切中肯綮。
说着“点金成铁”,不禁想到其反面亦即“点铁成金”的事来。相传,唐代诗人贾岛在创作《题李凝幽居》一诗时,得了上句“鸟宿池边树”,而下句是用“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呢?犹豫不决之际,贾岛骑着毛驴边走边琢磨,且不断用手作推、敲之状。由于他如迷如痴,以至于闯了吏部侍郎韩愈的大驾。问清缘由之后,韩愈说“敲”比“推”好。以“敲”代“推”,动感鲜明,会使人领略到深夜万籁俱寂,惟有孤僧“当当”的敲门声在山野回响,一种意境油然而生。贾岛欣然接受。人们从此看到的,便是“僧敲月下门”的有名诗句了。韩愈的一字指点,何等关键,何等了得。
其实,从“点金成铁”到“点铁成金”,中间没有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也没有什么奥妙可言,无非是内心冷静一些、态度认真一些、思虑周全一些罢了。就说王安石吧,在这方面,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别看他老人家改别人的名句很不成功,可改他自己的诗句颇见功夫,也颇见成效呢。比如,他的《泊船瓜洲》一诗,其中第三句就先后改了多次,而且一次比一次改得好。起初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改“到”为“过”,又改“过”为“入”,再改“入”为“满”,最终才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反复而认真的修改,此诗终于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地,成为千古绝唱,读来使人身临其境,似乎亲眼看到了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江南春景。试想,如果他改别人的作品也能像改自己的作品那样,一丝不苟、反复推敲、不厌其烦,自然可以避免弄巧成拙的事情发生了。
世上,批改、点化别人的文字,是否也算“永恒题材”不得而知,反正古代有,当今也不少。诸如老师批改、点化学生的文字,编辑批改、点化作者的文字,领导批改、点化下属的文字,等等。但无论古今,经过批改、点化的文字,宛如“画龙点睛”,比原作更为传神、更具活力,方可称之为“点铁成金”;否则,就只能归入“点金成铁”之列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自当铭记于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