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与张学良吃一顿饭,需要达到怎样的高度[21P] --]

武当休闲山庄 -> 美食指南 -> 与张学良吃一顿饭,需要达到怎样的高度[21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厨爹 2017-03-15 20:33


在我们的印象中,

"少帅"张学良身上有着这样几个标签:

“西安事变”的发动者,

“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

“与赵四小姐的爱情佳话”





张学良

其实,还有一个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标签——

“三张一王”

你也可以叫做“三张一王转转会”。



“三张一王”合影

“三张”指的是张学良、张大千和张群,

“一王”指的是王新衡。

这四个人凑在一起,当然不是打麻将,

也不是讲政治,

而是作为至亲好友,

来一场说吃就吃的美食聚会。

这个聚会,就叫做转转会。



电影《色戒》中的牌局

它是民国时期十分盛行的一种聚会方式,

因为要轮流作东,才被称为转转会。

通常是一些高官太太们用来消磨时间,

吃饭、打牌是常态。



电影《听风者》中的牌局

吃饭是聚会的首要事情。

曾经囊括了张大千、溥儒、傅增湘、陈宝琛...

等十一人的北京谭家菜转转会,

就是以谭家的燕翅席而远近闻名,

后来竟又延伸至京城著名的“八大楼”与“八大居”。



老北京“八大楼”

能与谭家菜相媲美的,

也就是“三张一王转转会”了。

在聚会长达五年的时间里,

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四人本就熟识,又难得志趣相投,

饭桌上他们抛开政治,忽略个人立场,

聊美食,讲风月,谈论一切美的事物。



从左至右:张学良、宋霭龄、于凤至、宋美龄、蒋介石

张群是张学良旧友,

王新衡是蒋经国同学,

因“西安事变”与张学良相识。

至于张大千,就得从他的绘画造诣说起。



张大千擅长绘画,更喜欢临摹。

徐悲鸿称他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画家叶浅予说他是中国画家中最勤奋的,

所有古人的画都临过不止十遍。



张大千

张学良就被张大千的仿画深深“蒙蔽”了好久。

当得知自己手中的石涛原画,

竟然只是一幅仿画时,

他大为吃惊,有人居然能模仿至如此,

一定要见一面才可。



张大千仿画

张学良礼贤下士邀请他。

尽管心里打鼓,张大千却依然赴了这场“鸿门宴”。

席罢,

二人虽不能说相见恨晚,但也是互相欣赏。



张学良和张大千

讲完四人的相识背景,说点正经的“三张一王转转会”。

张大千和张群都是四川人,

故而他们的聚餐以川菜为主。

味道自是不必多说,

他们更是比常人多了一点创造。

菜式更注重搭配与美感。



每次轮到张大千,

他都会亲自列菜单,

偶尔执掌主菜的大勺,

即使他不做,

也会交由他的夫人徐雯波亲自料理。



张大千台北居住地,摩耶精舍

烹出的美味,“浓淡深浅相配”,

如同一幅幅画卷,

被赋予了如诗的生命。



张大千和徐雯波

说到此,就不得不提1981年,

张大千在台北宴请张学良与赵四小姐时,

足足准备了十六道菜肴。



当时的菜单

张学良吃得尽兴,

也不忘将当日菜单带回家留作纪念。

张大千题词:

是日小园垂丝,海棠盛开,宾主欢欣。



粉蒸牛肉食谱

张学良将菜单装裱了起来,

在接裱的空白处,

补画了一撮鲜绿的萝卜缨,五颗圆润的红萝卜,还有翠叶纷披的大白菜。

张大千也随即附上与之相应的题字。



从左至右:张群、张大千、王新衡、张学良、徐雯波

张群做东时,

通常会让自家的厨子拿出绝活儿——

水煮活鱼与油爆双脆。



前排中:张大千,前排右:张群

烹饪的秘诀就在于精,

鱼是普通的鱼,

双脆是普通的鸡胗和肚头。

说来简单也最难把握的就是火候,

所以即使相同的食材,

经不同人之手,

味道也是与众不同的。



油爆双脆

到了张学良处,

下厨的就是赵四小姐了。

赵四小姐颇具大家闺秀范儿,

对待美味十分下功夫,

春夏秋冬各不同,

砂锅鱼头、清炒豌豆、炒醉虾、火锅…

张大千就十分喜食那道炒醉虾。



赵一荻

这样的聚会,

在现在我们看来就是一种享受。

不仅是美味的共享,

还有思想的交流。

那种朋友之间相知相惜的感觉,

一辈子难忘。

张学良后来时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张学良与赵四

这样“闲暇”的日子,持续了5年左右。

伴随着成员的逐个离世,

转转会再也转不起来了。



张学良、张群、赵一荻

人生能有三五知己足矣,

愿看完故事的你们,

也有这样的好友陪伴在身边。

wcg112233 2017-03-25 17:21
都是名人啊这样的圈子都是风云人物啊


查看完整版本: [-- 与张学良吃一顿饭,需要达到怎样的高度[21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