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别让伪科学“攻陷”朋友圈 --]

武当休闲山庄 -> 灌水茶馆 -> 别让伪科学“攻陷”朋友圈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17-03-03 16:41
           不知最近你有没有被一条“不同的爸妈,同一个朋友圈”的帖子刷屏?帖子直击一个目前堪称“普遍”的现象:某些社交圈已经成为伪科学传播的泛滥区。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伪科学、谣言“攻陷”我们的朋友圈呢?笔者认为,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来加以分析,才能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治理和防范。

  在传播学上有一个“第三人效果”理论,它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戴维森教授于1983年首次提出。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判断大众传媒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对“我”或“你”未必产生多大影响,然而对“他者”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比如,个体可能会认为有关新药的广告或者吸烟有害健康这样的信息对其他人的影响要大过对自己的影响。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把认为对朋友圈的“他者”有重要影响的文章转发出去,但是往往很多内容都没有得到证实或者论证,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谣言和伪科学传播的范围。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亲人的微信群中经常会有人分享很多所谓“健康”的信息。

  人们之所以会相信伪科学和谣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个体的“偷懒”习惯——我们在认知上的“吝啬”,会让我们通过捷径来处理信息。而这种认知捷径会受到先入为主的信息左右,如果起初我们接受的信息存在着偏差,那么后续改变这种态度和观点的难度就会很大,因为我们会用已有的观点来同化后续的信息和观点。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就要注重科学传播的质量——这不仅包括科学性,还要和公众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科学更接地气。

  有观点认为,科普也可以看作在为科学“打广告”,科学传播有必要效仿市场营销的做法进行科学“营销”。只不过科学“营销”的目的,不仅要销售产品——普及知识,更多的是体现产品的价值和服务——让更多的人树立科学精神、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当然,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同时,我们也要培养传播媒介的科学素养。毕竟媒介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单就科学传播本身来说,通过可信赖的渠道获得可信赖的信息,往往事半功倍。

  今天,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如果我们不能用科学、理性的“营养”去满足精神需求,那么不科学、非理性的东西必然会甚嚣尘上。如何阻止伪科学“攻占”朋友圈,怎样让科学传播更有效力,这是所有人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至尊狼王 2017-03-04 10:19
年纪大一些的人最容易相信一些所谓砖家说的东东的

假正经也 2017-06-11 10:39
打着科学旗号的假冒伪劣最会让让上当受骗。

marshalhan 2024-07-23 22:12
朋友圈、直播,充斥着伪科学,没人辟谣,谣言盛传,专捡老人、孩子骗。


查看完整版本: [-- 别让伪科学“攻陷”朋友圈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