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武夷岩茶老枞水仙口感如何,滋味怎么样[6P] --]

武当休闲山庄 -> 美食指南 -> 武夷岩茶老枞水仙口感如何,滋味怎么样[6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厨爹 2017-01-17 14:41




  乱拥红云可奈何,不知人世有春波。

  凡心洗尽留香影,娇小冰肌玉一梭。

  这首赞美“水仙”的诗出自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王夫之的笔下,毋庸置疑,笔者赞美的是亭亭玉立、清雅脱俗的水仙花,可在我眼里,他写的分明是生长在武夷山的岩缝中,山涧旁的一种叫做“水仙”的岩茶。尤其是“凡心洗尽留香影”一句,不就是“水仙”茶汤留给我们的真实感受吗?



  图为:王夫之有关典籍

  水仙是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而历经沧桑的“老枞水仙”更是水仙中的珍品。它叶质肥厚,叶片要比一般的小叶种茶大一倍以上,条索肥壮紧结,色泽绿褐油润,泡出来的茶汤香气温柔醇厚,有一股幽幽的兰花香。这种香总是若有若无地萦绕在你的身边,让人捉摸不透,却又欲罢不能。曾有人用辛稼轩的一句旧词“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更花阑珊处”来形容老枞水仙的醇香,我以为是再确切不过的了。

  老枞水仙在中国的茶文化中历史悠久,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依稀可见。只是当时人们称之为柑叶茶,也是北苑贡茶中的一个主打品种,被叫做“水仙”是清朝以后的事了。要说起来,也算是一种偶然中的必然吧。



  图为:老枞水仙

  据民国《建瓯县志》记载:“水仙”出自建宁府瓯宁县祝桃仙洞。大约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年天气十分的炎热,骄阳似火,大家都躲在家里不敢外出,只有一个年轻人不畏酷暑去山里砍柴。可是还没走多远,就中暑了。好在路旁有个祝仙洞,年轻人踉踉跄跄地跌坐在洞口闭目养神,不一会儿洞里吹来一阵微风,还携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年轻人深深呼吸了几口,顿感神清气爽,于是顺着山洞摸了进去,只见另一端的洞口,立着一棵长满白花小树,在微风的吹拂下,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于是他走过去,采下几片叶子含入口中,细细咀嚼起来,片刻之后,就感觉舌下生津,精神大振。于是他小心地剪下一枝带回家去,种在自家的屋檐下。后来他家的院墙倒了,但那棵小树却依然活着,小伙子每天用树叶泡茶,身体也越来越壮。村民们听说后,都到祝仙洞去请灵芽回来栽种,“祝仙”也因此成名,久而久之,武夷山上的“祝仙”越来越多。



  图为:民国的建瓯县志

  因为“祝仙”在建瓯话中与“水仙”同音,加之清新脱俗的水仙又更接近茶的本性,因此,人们索性将错就错,把“祝仙”茶称为“水仙”茶了。因此,“水仙”的根不在武夷山风景区,而在建瓯的祝桃仙洞。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考证,当年究竟是哪棵茶树上的叶瓣救了这个年轻人,但是我们可以断定,在建瓯的东峰村凤凰山一带,零星散落着的那些有着百余年树龄的老枞水仙,一定就是今天武夷正岩水仙的母树。

  有道是好山好水出好茶,“建瓯水仙”来到武夷山风景区这个天然的盆景园之后,不仅大量汲取了岩土中丰富的矿物质,还贪婪地吸附着满山的花香、果香,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图为:建瓯风光

  凡心洗尽留香影,当我们品尝清香柔和,甘醇顺滑的武夷正岩水仙,感受着她如水一般的温柔,如仙一般的风骨。你说,“水仙”这词难道不是为这款茶量身定制的吗?我想这也许就是偶然中的必然了.

wcg112233 2017-01-17 14:43
还是很讲究的毕竟也是很有名的啊

沙漠之虎 2019-11-29 23:30
这种茶俺喝的不是很习惯,比较喜欢喝正山小种


查看完整版本: [-- 武夷岩茶老枞水仙口感如何,滋味怎么样[6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