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从《红楼梦》看古人当官的渠道 [8P]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从《红楼梦》看古人当官的渠道 [8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梦幻123 2016-11-21 12:06
  在《红楼梦》所描绘的时代里,什么人可以当官呢?又通过什么途径担任官职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attachment=1599086]
  第一:以科甲为途径
  在《红楼梦》中以科甲为途径作官的有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前科的探花,担任巡盐御史,后升兰台寺大夫。书中第二回写贾雨村:“原来,雨村因那年士隐赠银之后,他于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中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所以贾雨村能作官也是以科甲为途径的。
  以科甲出身作官,谓之正途出身,是最正当、最荣耀的,这也是当时朝廷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重要途径。在《红楼梦》中真正以科甲出身的人其实并不多,可谓寥寥无几。
  第二:以捐纳为途径
  所谓捐纳,是以钱买官。例如《红楼梦》中第二回介绍贾琏:“这位琏爷身上,现捐了个同知。”第四十五回写赖尚荣:“到了二十岁上,又蒙主子的恩典,许你捐了前程在身上……如今乐了十年,不知怎么弄神弄鬼,求了主子,又选了出来。县官虽小,事情却大。”再如第十三回写贾珍为了秦可卿的丧事风光,给贾蓉捐“龙禁尉”,就更加详细描写了捐纳之事。

  [attachment=1599087]
  捐纳在《红楼梦》时代是一种合法行为。在《清史稿•选举志》中有详细记载,俗称“捐官”大体分这样几种:
  一是捐实官,这样需花很多的钱。京官可捐到郎中,外官可捐至道员,武官可捐至参将。捐实官,捐了就可以到差,有了机会就可以补缺额。没有缺额时候就等着,但是也要上衙门应卯。
  二是捐出身,也就是《红楼梦》中所说的“捐前程”。捐纳之后,主管官员分配、考核的吏部便可记录下你的名字和三代简历,取得了作同知、作知县的资格。如果有机会便可以补缺,走马上任。捐纳之后,无论是否补实缺,都可以享受相应品级的官服、顶戴、车辆马匹等等。在《红楼梦》中捐出身的人,其实多为享受相应品级的待遇。
  三是官再捐官,简单地说:就是小官花一大笔钱,可以捐个更大的官。在《红楼梦》时代,官再捐官的史实就数不胜数了。
  四是捐纳考试资格即“纳银入监”也就是买个“监生”的资格,去参加应试。所谓“监生”就是国子监中读书的学生。实际不去,只是个名义。但是有了这个名义便可同府考得中的秀才一样,可以凭此资格参加乡试考举人。

  [attachment=1599088]
  捐官原则上是由户部办理,在《红楼梦》中第十三回,却是一名太监戴权,一句话便了事。曹雪芹对这段的描写是相当精彩的。可谓对当时的盛世讽刺之极。戴权原是一名太监,但口气之大,无与伦比,似乎比当时的王爷大多了。襄阳侯,在当时来说候爵是超品的,在他眼里简直不算什么,而是“看着他爷爷的份上,混乱应了”;“永兴节度使”可谓是封疆大吏,在清代相当于总督,而在这位大太监眼里,不但直呼外号“冯胖子”,而且“没有工夫应他”。户部堂官,不是尚书就是侍郎,相当于今天财政部部长或副部长,在他口中都直呼“老赵”,听他任意指挥。
捐官的价格原则上也有一定的数量,但往往并非如此,里面也是黑幕重重。《红楼梦》所写戴权给人捐“龙禁尉”,襄阳侯兄弟老三,他收了人家一千五百两银子;贾珍给贾蓉捐,他卖了个交情,只收了一千二百两。当贾珍问他,银子是送到部中兑,还是送到他家中,他对贾珍说:“若到部里兑,你又吃亏了。”这就是说,如果到吏部去兑银子,就要用更多的钱。当时捐官,名义上是向国家捐纳钱粮,报效国家,实际大部分都被经办人层层中饱,主要都贪污了。

  [attachment=1599089]
  第三:以军功为途径
  《红楼梦》第二回写宁国公、荣国公以及第十四回所写镇国公牛清、理国公柳彪、齐国公陈翼等等所谓“八公”,书中虽未详写,但可看出,这些都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开国元勋,自然是最大的军功了。清代在各种战争中,都有因打仗立功,因军功得官、升官的官吏。但一般多为武职。清代是“文”管“武”,同样的品级,文官比武官的权利就大得多,因此因军功得官的小武职几乎不算什么官,《红楼梦》中也没有多写。
  第四:以荫功为途径
  所谓荫功,是指因祖宗余荫得官,多出之于皇帝直接给,就是所谓的“钦赐”。如《红楼梦》第二回写贾政的出身:“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贾政就是《红楼梦》时代以荫功得官的一个例子。主事为六品官,员外郎为从五品。

  [attachment=1599090]
  第五:以世袭为途径
  在《红楼梦》中,以世袭得官为最多,例如第二回:
  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子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长子贾赦袭着官。
    从上述文字中可以得知:贾府中的官员都是世袭而来的。
  世袭分为两种,一种为世袭递减,就是父亲的爵位如果由儿子来承袭,那么儿子承袭后,爵位就要降一等,孙子承袭时就再降一等,但官职可以袭原官。在清代非皇室封爵分为九等: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伯以上是超品的,子是正一品,男是正二品。轻车都尉以下称为小世职。小世职适合所有建立军功的人,包括宗室,一般多授予阵亡之人的后裔。
  宁国公生前是公爵,是比正一品还高的超品,因世袭递减,传到贾珍,已世袭三代,只能是“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了。荣国公传到贾赦这一代已递减为“一等将军”了。

  [attachment=1599091]
  世袭的第二种为世袭罔替,因为得官爵的那一代,功劳特别大,经过皇帝的特许,后代不减等,袭爵仍袭原来的爵。例如《红楼梦》第十四回写北静王:“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最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美秀异常。”北静王祖上封王,子孙犹袭王爵,不减等,这就是世袭罔替。
  在《红楼梦》时代,亲王、郡王为宗室封爵的头两等。只不过亲王封号用一个字,如清初的礼亲王、晚清的恭亲王等等。郡王用两个字,如可勤郡王、顺承郡王。宗室封爵世职共十二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分三等)、辅国将军(分三等)、奉国将军(分三等)和奉恩将军。辅国公以上称“爵”,镇国将军以下称“职”。此外,还有嫡子受封爵位两等:亲王一子封世子,嗣亲王。郡王一子封长子,嗣郡王。均奉特旨,始行奉授。两者均为等待承袭王爵期间的爵位,只保证了王爵法定继承人在被承袭人高寿的情况下,尽早实现个人应享有的权利,这一爵位待遇仅能惠及自身,而无法传世。在清一代,在康熙朝以前使用较多,雍正朝以后基本上废止,代之以无论嫡庶到年龄即实际封爵,待爵位空出,再从中挑选袭爵位的人。

 [attachment=1599092]
  第六:以保举为途径
  所谓保举,是由外省大吏、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专折向皇帝密保,某人可以担任什么官。京官中的大学士、九卿、尚书、侍郎也有此权。“密保”的人有时不经过科举考试,也无军功、世袭,也未向国家缴纳巨额银两,便经皇帝召见,面奏称旨,授于科名官职。这种人大多都是学问特别好,平日已有了声名。这种奇遇是不大容易得到的。
  《红楼梦》中没有直接写到保举。但贾雨村第二次复出其实也是保举的效果。第三回写道:
雨村先整了衣冠,带了小童,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的门前投了。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忙请入相会,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
  看似简单的“竭力内中协助”,却写尽了官场的内幕。保举的权限,在京都的官员要侍郎以上。贾政只不过是一个工部员外郎(相当于今天的副司级)所以“竭力内中协助”便是黑幕重重。

 [attachment=1599093]
  保举也称贡举,施行科举制度以前,官员向朝廷推荐人才,统称为贡举。唐代施行科举制以后,保举制虽并未完全消失,但已退为辅助制度了,但人们仍习惯把朝廷选取政治人才的事务称为贡举。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天水寒心1987 2016-11-21 17:08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ciruin 2016-12-01 10:33
学习了,楼主分析很到位!!!

假正经也 2016-12-09 22:22
今人似乎也差不离。

chenqing12 2017-11-22 15:33
看来风气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中国历史悠久啊

smen 2017-11-22 16:14
现在只剩下一途:买卖

tb_web 2017-11-22 16:23
旁征博引,真正的科普贴!


查看完整版本: [-- 从《红楼梦》看古人当官的渠道 [8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