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徽州,今之黄山,听起来就令人神往。徽州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存在流传至今,除了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精美的木雕石雕以外,还有一些充满故事的徽菜,是到了黄山不可不体验的。黄山市区有许多特色餐馆专门制作徽菜,不过我更愿意到老街小巷里,去发掘那些独特的美味。
市区的黎阳in巷,位于横江,率水,新安江交汇处,千年以前就是个繁华的所在。古时此处是个码头,徽州人去杭州一般从这里启程。最近几年黎阳in巷经过重新规划,成为了一个感受传统徽州文化和现代城市便利的地方。
美食,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这种文化也往往最有生命力,一直传承下去。若是看过前两年那一部火遍全国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定会对两样徽州美食不陌生,一是毛豆腐,一是臭鲑鱼。这两样美食之所以让人记住,关键是食材看起来有些“怪异”。
许多美食的发明,源于偶然,毛豆腐也是如此。相传,朱元璋一次兵败徽州,逃至休宁一带,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一随从从草堆中搜寻出逃难百姓藏在此处的几块豆腐,但已发酵长毛,因别无它物,随从只得将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给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鲜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兴。转败为胜后,下令随军厨师制作毛豆腐犒赏三军,毛豆腐遂在徽州流传下来。
毛豆腐是由新鲜的豆腐经过发酵,表面长出一寸来长的一层白毛,吃的时候,把毛豆腐放在铁板上,倒上菜油,慢慢的煎熟,煎至两面金黄,毛几乎看不见了,就可以吃了,吃的时候要配上特制的辣椒酱。由于豆腐通过发酵后使其中植物蛋白转化成多种氨基酸,故经烹饪后味道鲜美。
这道平民美食,在路边小摊上可以煎熟就吃,放到餐厅里就要讲究一些了,无论是餐具还是菜品都要精致许多,配上两种酱料,不过跟常见的臭豆腐相比口感还是差别很大。
徽州名菜臭桂鱼的典故,也非常奇特。那是当年某徽商坐船回家探亲,因为路远天热,携带的桂鱼未保存好发臭了,妻子贤惠舍不得丢弃,用浓油赤酱处理了一下,没想到歪打正着,发臭的桂鱼经过料理,味道竟然好极了。徽商借此推广,村里乡亲纷纷仿效,不经意间,臭桂鱼居然成了徽州招牌菜,竟然成了徽菜经典,竟然有了“鱼不臭不吃”的风俗。
这道菜流传至今已经十分久远,对于外地人而言,既好奇又担心,毕竟鱼一端上来就有一股淡淡的臭味,不过吃到嘴中就全是鲜美了。现在的臭桂鱼已经不如以前味道那么重了。
徽州山多,竹子多,自然竹笋也多。这种味道鲜美又营养健康的美食徽州人自然不会错过。对于竹笋与咸肉的搭配,徽州人早就研究清楚了。竹笋一定要切成块状,和咸肉一起放到小锅里小火慢炖,带到香气随着滚开的汤汁飘荡出来,菜就做成了。竹笋本没有味道,但是吸收了咸肉的油脂后清香中夹杂着浓浓的醇香,咸肉的香气要经过炖煮后才慢慢的释放出来。
炒粉丝这道菜,最好的当属绩溪,又是一道平易近人的美食。最好用山芋粉丝,加上肉丝,豆腐干丝,笋丝,红椒丝等一起炒,是当地特色的家常菜。
在黎阳in巷的老街小巷中穿梭,传统的老字号与新式咖啡馆相邻,古老的石板街通向电影院,这是新旧完美的融合。
在小巷子路边摊位上,到处都是诱人的香气,走几步就停下来看看特色小吃。
一座历史古城,一定有一些传统的东西永不过时,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当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