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东吴用了举国之力都打不过的将军【7P】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东吴用了举国之力都打不过的将军【7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db460728710 2016-10-15 10:44

    三国的曹魏可谓将星璀璨,用兵神速者诸如夏侯渊、治军严整者诸如徐晃,作战机敏者诸如张郃,而要说屡建奇勋、大智大勇的将军,则首推张辽。他就像是曹操的一把所向无敌的利剑,震慑敌胆。
[attachment=1584122]

    他戎马一生,统领铁骑驰骋血火战场,威名远播,特别是与东吴孙权之间的战斗,东吴用了举国之力,也没有战胜张辽,甚至最后一听张辽之名,东吴人人闻风丧胆,堪称曹操帐下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官! 张辽,字文远。在成为曹军将领之前,可谓经历复杂,先后投奔过何进、董卓、吕布等人,最终得遇“明主”,成为曹操的属下,终于得以施展抱负,展示自己的过人的军事指挥艺术!
[attachment=1584123]

    建安六年(201),张辽在平定鲁国诸县的战事中,初露锋芒。在东海围攻昌豨时,他发现昌豨有投降之意,便只身赴敌营,劝其投降,真正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不但显示了张辽的非凡胆略,也看得出他对敌将心态的准确把握。此后,张辽参加平冀州之战,攻占赵国、常山,降伏黑山贼寇,横扫海滨,升为荡寇将军。
[attachment=1584124]

    十二年,张辽随曹操出征柳城,于白狼山与乌桓军发生遭遇战,他面对强敌,毫无惊慌,劝曹操迎战,并乘敌军阵列不整,接过帅旗,发动了突袭,取得胜利,斩杀乌桓王蹋顿,做到了“擒贼擒王”!十四年,张辽奉命平定庐江郡陈兰、梅成叛乱,他不惧兵少道险,强攻天柱山,全歼敌军。
[attachment=1584125]

    十九年,张辽率军进驻合肥,不久曹操率主力西取汉中,张辽等奉命领兵7000留守合肥。次年八月,孙权统军10万进攻合肥,张辽遵曹操所嘱,以攻为守,留乐进率军一部守城,与李典在吴军围城未合之时,连夜选800勇士,于凌晨披甲出战,斩吴军两员大将。
[attachment=1584126]

    但不久张辽就被声势浩大的吴军围困,张辽奋力杀出重围,随从仅数十人,又杀入重围救出其他士兵。孙权屡战不胜,吴军锐气大挫,张辽等安然还城。孙权围攻合肥十余日不克,被迫撤军。张辽抓住有利战机,乘势倾全力追击,斩吴将陈武,击伤凌统,大败甘宁、吕蒙、蒋钦诸部,孙权险些被生擒!这就是张辽成名一战,从此张辽威名使东吴人人闻风丧胆,他也更受曹操赞赏,升为征东将军。
[attachment=1584127]

    曹丕即位后,张辽升前将军,封晋阳侯。黄初三年,他带病出征,率军大破吴将吕范。提起张辽大名,孙权是怕上加怕,恐惧非常!不久,张辽在江都病逝,享年54岁。 作为曹魏最卓越的军事指挥官,张辽智勇兼备,在曹魏军中鹤立鸡群。在作战中,果敢、机智是他最大的特点。
[attachment=1584128]

    在很多战例中,他看似冒险逞能,实是善于料敌,都是有把握的军事行动。他孤身闯敌营,是看出敌将心理;他身先士卒突袭乌桓军,是乘敌不备;他强攻山峰,是深知“狭路相逢勇者胜”之理;他力挫东吴,是掌握了“振我之气、挫敌锋芒”之法。“自古用兵,未曾有过”是对这位卓越将领的最大褒奖!

御风而行yfex 2016-10-15 12:24
张辽智勇兼备,整体看起来,胜过关羽。

scfp 2016-10-21 10:05
五良子之首啊

yyfyyf 2016-10-21 11:53
主要是张辽之前打过硬仗,名头响。

所以,东吴遇之,未战先却。

并非完全无力战之。



东吴主要大规模的硬仗很少打,看到一直打大规模战斗的对方将领,未打心里就犯怂了。

yuewenbohr32 2016-10-29 16:19
张辽 跟曹操混了多年     打仗也打的多了  

chenqing12 2017-11-22 17:20
张辽有勇有谋,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将,就是名声不打

一号侦察兵 2017-12-12 09:00
曹操阵营人才太多了,埋没了不少人才。

slow238 2017-12-12 16:28
张辽,三国时期魏国将领。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黄初三年,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病逝于江都。

7842949 2020-03-04 22:53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查看完整版本: [-- 东吴用了举国之力都打不过的将军【7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