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ment=1571091] 景耀三年,刘禅下诏对刘备时期的关羽、张飞、马超、庞统和黄忠五员大将追加谥号。本来谥号这件事儿,是对一个人一生功过的评价和肯定,有点儿盖棺论定的意味,但对于帝王和大臣来说,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比如说,帝王一般都会有谥号,没有谥号意味着这个皇帝不被承认或者一个朝代的终结,而大臣多数都不可能有谥号。还有一点,一个大臣能够被追加谥号,说明他的作为的确对现政权有大贡献,否则,已经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了,没有必要再对一个故人去评价议论了。所以,对于特意追加的谥号,一般都会是一些好词,即所谓的美谥。但以上五人当中,排在第一位的关羽,谥号中却有一个“缪”字。这总让人感觉有点儿别扭,对于一个蜀汉国的开国元勋,死后四十多年被追谥,为什么就不能得到一个基本的肯定?
[attachment=1571092] 先看看关羽的这个谥号“壮缪侯”是个什么意思? 先说这个“壮”字:“威德刚武曰壮;赫围克服曰壮;死于原野曰壮;好力致勇曰壮;屡行征伐曰壮;武而不遂曰壮;武德刚毅曰壮;非礼弗履曰壮。”谥号中的“壮”属于中性偏美性质,这对关羽也算是恰当吧。再看这个“缪”字:“名与实爽曰缪;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合起来就是“武而不遂,名与实爽”,属于恶谥。 关羽是最早跟随刘备起事的人,刘备初为官,关羽就是为他带兵的人。刘备在徐州,关羽或前或后,不是为刘备带兵,就是为刘备守城,是刘备最为倚重的将领,没有之一。当阳兵败,如果没有关羽的水军接应,刘备很难脱险,即便是侥幸逃脱,也没有本钱提出来和孙权联合抗曹。赤壁战后,周瑜发起了对荆州江北江陵城的进攻,得益于关羽的敌后袭扰,曹仁才无奈放弃了江陵城。刘备正是因为有了关羽、张飞这样的“熊虎之将”,才能呈现出“枭雄之姿”(周瑜语),也才能让孙权看重,因此才会借荆州给他抗拒曹操。最重要的是,刘备能够夺取西川,是因为有荆州这个大后方可以依靠,而守卫这个根据地的就是大将关羽。就凭这些,刘备给他一个王号也不为过。当然了,因为政权统一稳定和制度的需要,王号是不能给的,但又何惜一个美谥?[attachment=1571093] 关羽不是没有缺点,他的缺点甚至非常突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投降过曹操;二是看不起一般官员;三是丢掉了荆州。这些情况可以分别看待。投降曹操,后世之人给他找了个理由,说是“降汉不降曹”,成立不成立呢?成立。那时候所有投降曹操的人都给自己找这样一个理由,离开曹操的人都说他是汉贼。何况,人家关羽舍弃了曹操给的高官厚禄,一有刘备的消息就离开曹操去寻找,这份忠贞千古少有,应该不影响给人家一个好谥。二是“骄于士大夫”,这种事在活着的时候可以影响他任职某种职位,比如说不宜做丞相,但人已经去世了,不应该再作为标准来左右给一个人的谥号了。如果议定谥号的人曾经受到过关羽的慢待而一直耿耿于怀,作为最终拍板的最高掌权者却不应该这样。所以,能够影响关羽的关键在于第三项,丢失荆州。 丢失荆州关羽有没有责任?当然有,而且还是主要责任。但问题是,如果把责任全部都推到关羽一个人身上,这显然也有点儿不太公平。本博有多篇文章论及此事,在此不做过多论述。
[attachment=1571094] 只想问一句,这真的能怪关羽一个人吗?孙权在预谋背后偷袭荆州的之时,先派人向曹操联络,说是“要为朝廷出力”,而刘备为什么不派人出使东吴打探动向?还有那个麋芳,就因为关羽轻慢自己就可以成为投敌的理由吗?哦!这个人是刘禅的舅舅!还有那个刘封,假如稍微出兵接应一下,这关羽就不可能被杀,荆州就有可能不会全丢。更关键的是,关羽争樊城,目的是恢复整个荆州,不仅出发点是好的,也曾经有过一定的战果。这就是刘备东征伐吴,是以为关羽报仇作为战争动员的原因吧!这不是刘备一个人这样说,魏国的侍中刘晔也这样说。所以,以此来责难关羽,总感觉有点儿不太厚道。 是不是厚道,我们还可以来一个比较,看看魏国的那个夏侯渊。夏侯渊早期跟随曹操起兵,曾经担任过总后勤部长性质的将军,因为在平定西北叛乱时有功,逐渐升迁为征西将军。夏侯渊这个征西将军虽然“军衔”不高,但他却是曹操时期的西北主帅,后将军朱灵归他指挥,徐晃是他的部下,张郃是他的副手。功劳就不必说了,就是这个夏侯渊,丢掉了汉中,让蜀国有了战略纵深,让后来的诸葛亮把战场推到了祁山。夏侯渊是被黄忠在阵上斩杀的,这和关羽丢荆州,在临沮被杀是何其相似!魏国人给他的是什么谥号呢?愍侯。“愍”的解释是什么?“佐国逢难曰愍”。
[attachment=1571095] 再举几例。荀彧,一般都认为他是因为反对曹操称王,被曹操弃用忧虑而死的,但曹操仍然给他美谥——敬侯。另有东吴张昭,赤壁之战前劝孙权投降曹操,从此再也不得孙权重用,但死后仍然给予美谥——文侯。陆逊,因坚决维护太子被孙权派使者训斥,后来被追谥为昭侯。尤其是那个曹休,由于他的上当中计,致使魏国十万大军几乎丧尽,魏明帝派出的三路伐吴大军就此毁于一旦,死后被追谥为壮侯。看了上面这些人再说关羽,人已经死了四十多年了,那些不完美的事情为什么就不能忘记呢? 关羽为什么不能够获得美谥呢?这应该与关羽自身和刘禅为人有关。 从关羽这方面来说,因为他骄于士大夫,使他得罪了不少人。而他的大儿子死在战场,二儿子又紧接着死去,继承爵位的小儿子关统官职不高,这就造成了关家在蜀汉国官场高层基本上没有了话语权。应该看到,在蜀汉国官场,批评甚至诋毁关羽的声音是存在的。比如那个廖立,他在批评刘备不救关羽导致荆州丢失后,仍然不忘诋毁关羽,说:“关羽这个人依恃自己勇敢的名声,领兵作战没有正确的法则,就凭着自己的性子到处冲击。”这就等于把关羽说得一无是处了。后来蜀汉国的执政者实际上是和廖立有相同看法的,只不过他们把刘备的责任都推倒了关羽身上而已。[attachment=1571096] 从刘禅这方面来说,就是他的寡恩。关羽丢失荆州,不仅造成了土地的丢失,还造成了全军覆没,没有回来一兵一卒。在我们说关羽应该担主责的同时,造成这种“完败”局面的还有一个关键人物——麋芳,是他的投降让东吴人不战而得到了江陵。从这个角度来看,关羽既败在大意,也败在麋芳的背叛。在关羽对待麋芳问题上,也许有很多个不足,但任何的不足,都不是投敌的理由。当叛徒既没有借口也没有理由,叛徒就是叛徒。麋芳有个哥哥麋竺,因为他的投敌,始终处于惭愧不安状态,终于发病而死。这两个人是刘禅的舅舅。再联系诸葛亮不能在成都立庙,赵云不能够和庞统黄忠等人同时追谥,足可看出刘禅作为帝王的寡恩。 后世给了关羽崇高的地位,从公、王、帝一直到圣,最后成神,这虽然有些过度拔高,但千百年来的人们总有些喜欢关羽的原因和理由,绝对不是因为喜欢而喜欢,比如说他的那个忠义。文学作品、文艺舞台以关羽为主角的不少,但这些作品无一例外的都称关羽为“汉寿亭侯”!
[attachment=1571097] 人们为什么宁愿用关羽早期的那个封号而不用他这个谥号?说到底就是人们拒绝接受。从另一个方面说就是刘禅不厚道。蜀汉国后期人才匮乏,不仅是第一个灭亡的国家,其灭亡速度也是让人难以想象,为什么?说明这个政权已经很不得人心了。信任重用内侍宦官,对待正直有用大臣寡恩,就是失却人心的重要原因。而不能厚道对待已故大臣,也是寡恩的表现之一。(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