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刘备阵营为何热衷“窝里斗”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刘备阵营为何热衷“窝里斗”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db460728710 2016-07-31 18:39
    在刘备阵营中,有三个人不太好对付。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关羽,另一个就是魏延。三人皆人中之龙,非等闲之辈。按说,这应是刘备的福分。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三人虽都忠诚于刘备,彼此之间却是斗得死去活来的。而最终的结果是——谁也没有占到便宜,也都不得善终。
    诸葛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生杀大权,几次欲取关羽性命而不能得手,于是又把矛头对向了行事风格一如关羽的魏延。起因不过是魏延倡导“军事民主”,就被诸葛亮冠上了“脑后有反骨”的大帽子,至死也没有放过他。诸葛亮的耿耿于怀让魏延死的有些不明不白,比后来的岳飞都冤枉;比起魏延,关羽死的虽然壮烈,却留下了“大意失荆州”的教训和遗憾,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嗟叹不已。当然比起这两人,诸葛亮也没赚到便宜,六出祁山而不胜,积劳成疾,最终死在了五丈原。
    关羽和魏延,都是刘备阵营一等一的高手。此等人物都被玩弄于股掌之上,其他诸将就更不在话下了。因此,凡事唯命是从,就成了蜀将的不二信条。如此一来,不仅难以在军事上集思广益,也在战场上丧失了基本的灵活机动性。铁板一块,自然会失去战机。更令人惋惜的是,因为诸葛亮的处处打压,直接导致了蜀国阵营人才流失,后继无人,蜀国也由强盛转入衰败,最终在下坡路上越滑越快。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呢?
    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出在“一把手”刘备身上。固然,三人都是心高气傲之人,但真正驾驭这套马车的还是刘备。刘备不会不明白,将相不和对于集团发展的危害。
    或许就是,刘备出于对帝王心术的需要,更倾向于权力制衡。因此,对于三人的不团结,刘备不仅没有及时制止并加以调和,反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三人都是蜀国阵营体制下的牺牲者。
    有能力的人往往都是有些性格的,诸葛亮也不例外。刘备集团中,能让其瞧得上的人不多。刘备是自己的主子,瞧不起也要跟着混。其他人就不然了,入其法眼者,在蜀汉阵营中几乎就没有,大有一种天下之大舍我其谁的劲头。这是骨子里的一种东西,改是改不了的。
    诸葛亮的极度自恋,在没出茅庐之前就已经表现出来了,什么“自比管仲乐毅”之类的,那是经常挂在嘴边的,生怕别人不知道。可以想见,如此优秀的人物,近在咫尺的孙权没有接纳,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也没有接纳。而刘备,正值惶惶如丧家之犬之时,不接纳又有什么办法呢?亲身经历“三顾茅庐”的刘备自然知道诸葛亮的这些臭毛病。或许正因为如此,刘备才急需要几个有本事的人来制约诸葛亮。
    这样问题就来了:诸葛亮从来不知道谦虚,而恰恰关羽和魏延也是此类人物,三人针锋相对,谁也不服气谁,有事都要向刘备诉苦。事情发展到这种程度,刘备是放心是放心了,但也为蜀国阵营的快速灭亡埋下了伏笔。
    反观曹操和孙权,在处理内部关系的问题上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在曹操阵营中,绝对算得上人才济济,但当曹操向程昱询问徐庶的才能时,程昱却说“胜我十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谦虚。而曹操手下大将对待文官幕僚的态度则是尊崇,即便如许褚那样的莽夫,见了文臣谋士们也是“左一个先生右一个先生”的,丝毫没有不敬之意。这种现象,看起来平常,其实都是曹操日常调教的结果。如此文武相济,事业自然越做越大。
    孙权阵营也是如此,虽然在赤壁之战前夕,文官和武将意见不一,但都是出于对江东安危大局的考虑,一旦定下决心,却也是上下一致,全力抗敌,这其实就是“君子和而不同”的具体表现。这一点,孙权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别的不讲,单从其有效化解凌统与甘宁的个人矛盾上就可见一斑。从这一点上讲,刘备远不如曹操孙权坦荡。

hhshiwo 2016-07-31 19:10
主要问题还是在领导身上

至尊狼王 2016-07-31 21:08
当领导的都免不了玩弄权术的

御风而行yfex 2016-08-01 07:08
有本事的人傲慢,就像剑之两刃,免不了。

假正经也 2016-08-01 16:47
这些武夫实在难于掌控。

mmq765 2016-08-02 00:32
自古以来的很多历史情节中都有这样相似的桥断,人与人斗其乐无穷啊。权谋是关键,武力是其次。

7842949 2020-02-24 12:33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tazfbhzx 2020-02-26 11:39
君子和而不同,需要把握个度


查看完整版本: [-- 刘备阵营为何热衷“窝里斗”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