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姜维拥兵10万 为何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姜维拥兵10万 为何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db460728710 2016-07-28 18:22
    随着诸葛亮的去世,北伐撤兵,魏蜀两国的均衡似乎要被打破,蜀国似乎已难以匹敌魏国,事实并非如此!
    姜维好战导致蜀亡,这似乎成了史学界的公论。但此说是值得商榷的,姜维是否应该主动北伐?《通鉴辑览》作了很好的回答:虽说统一之志未能实现,但先声夺人,把战火燃烧在敌国境内,这是积极防御的措施,和坐守待毙相比,实为上策
    姜维拥兵10万,却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问题出在哪儿?
    也许网友会反驳,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起一手好牌,而在于把烂牌打得精彩。但如果指望姜维连连取胜,直至统一全国,实在有些强人所难。既然诸葛亮出师未捷能为人谅解,姜维失败而归也不应受到非难。
    姜维北伐是否耗尽了国库?回答是否定的。蜀亡之时,国库尚存大量金银和粮食,足够军事开支。可见姜维北伐并没有导致国库空虚,而真正造成民不堪命的,是腐朽的宦官政治!蜀亡的直接责任者是谁?是宦官黄皓而不是姜维。黄皓不但专权而造成政治腐败、国力衰弱,还排挤姜维,欲废姜维。即使如此,姜维亦为保卫蜀国而尽心尽力,出谋划策。
    政治上,蜀汉后期时统治者们大多能廉洁奉公,故蜀汉后期的政治是较为安定团结的。在蜀汉几乎看不到外戚干预朝政,在黄皓专权以前也没有宦官专权,完全不是东汉后期那种亲小人,远贤臣的情况。但直到258年陈抵死后,黄皓才屡屡升迁,以致于操弄权柄,最终导致国家。
    经济上,蜀汉发展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水经注》说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谓之天府,蜀汉的经济繁荣在后期得以延续,我们来看第一组数字,《晋书·地理志上》曰:刘备章武元年,其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
    再看第二组数字,《三国志》曰:蜀亡之时,其户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以上对比说明,从蜀初到蜀末,蜀国的人口数量是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
    但是刘禅宠信黄皓,结果魏军如入无人之境,以致于蜀亡。难怪诸葛尚叹息曰:我们父子受了国家那么多的恩惠,而没有提早斩除黄皓,以致惨败,还有什么面目活下去。所以,姜维北伐与蜀亡没有必然联系,如果有,那就是延缓了蜀亡的日期。

天水寒心1987 2016-07-28 19:32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至尊狼王 2016-07-28 21:08
此时的蜀国已经不是以前的蜀国了,兵再多也没用

jimtung 2016-07-29 13:21
天水寒心1987:即使诸葛亮活着,蜀国也必先灭亡。此乃天时也。 (2016-07-28 19:32) 

我个人完全同意!

jimtung 2016-07-29 13:22
同意!诸葛亮接班已经种下的蜀国提前灭亡的种子了,孙刘两家,刘汉的益州政权两家都地利的优势,江南和益州都是鱼米之乡,虽然地没有起魏国广,但是也不是有没有优势,后期,孙权称帝,诸葛亮也派人去恭贺,实际上,当时诸葛亮已经认识到,光复汉室已不在可能了,天下三分,是一个动态的平衡,早晚会打破的,可是还扛着光复汉室的旗帜,还不得不动魏用兵,这也有理念上不得已的苦衷,而孙权没有这个的历史包袱,在掌上,大力用吴地的人材治理,孙权采用的是吴人治吴,本土化的战略是相当有政治智慧的,这使得保家卫国,在吴地两个概念就是合为一个概念,保家就是卫国,卫国就是保家,当外人进入吴地,吴人必定拼死抵抗,这和魏国的部队进入益州,益州人并不是很有热情组织抵抗形成鲜明的对比

jj1388345 2016-07-29 13:26
把战火燃烧在敌国境内,这是积极防御的措施

besttbl 2016-07-31 22:47
荆州不丢  历史将不会如此 荆州决定了历史的走势

jj1388345 2016-08-04 14:18
姜维只能管住军队,而朝中没有一点权力

wudan8571 2016-08-04 17:22
姜维起义自立为王情况就不一样了。

7842949 2020-02-24 14:57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查看完整版本: [-- 姜维拥兵10万 为何守不住刘备的半壁江山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