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16-07-26 07:26 |
从农历小暑至立秋的31天时间被称为“伏夏”季节,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极旺的时候。每到这个节气,也是很多人最难熬的日子,那么到了三伏,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安度三伏天呢,或者是未雨绸缪能够为以后的半年打下基础,少生病更健康呢?我们采访了东城中医医院的张良臣、姜淑芳、景子琳等专家,从专业角度解答疑难问题,教您如何巧度三伏,健康整个夏天。
有很多人听到冬病夏治,会怀疑地说,冬天的病夏天怎么能治呢?这不是八竿子打不着嘛!隔着好几个月呢!其实这是大家不了解中医,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在三伏这个季节,利用大自然阳气升发的机会进行“冬病夏治”,完全可以减少一些冬天疾病的复发。那究竟什么是冬病夏治呢,冬病夏治究竟有什么好处与禁忌呢,在以下内容中您都将看到。
“冬病夏治”效果更佳
在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到冬天,像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咽炎、胃病、风湿等一些老毛病就会复发。但到了夏天,这些冬季的老毛病症状就会减轻不少。很多人对这个情形不是非常了解,以为自己的病有所好转,还会在夏季随意在地板上睡觉或打赤脚,贪食冰冷的饮品、水果。这样的朋友到了冬季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本以为夏季已经好了的那些毛病又找上了自己,更有甚者可能还病情加重了。很多人掉以轻心说这是“老毛病”了,夏天就好些了,其实不然,这些都是一些顽疾,在中医上习惯性地称之为“冬病”。这样的疾病因其病理特点属寒症,根据中医阴阳调和的理论,夏天的时候会有所缓解,而且治疗的话效果也会更佳。这种冬天的病夏天治疗的方式,在中医学中称之为“冬病夏治”。
中医理论讲的是阴阳五行,“天人一体”。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大地”。因此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生物的阳气相接,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中医将之概括为“六淫”。其中,寒为“六淫”之首,主指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寒邪入侵引发的疾病,其发病时间,以冬季为主或在冬季加重。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的是阴阳的对立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的特色疗法,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贴三伏贴已成市民习惯
每年到了三伏这个季节,肯定是最热的,可每到这个节气,北京的不少中医医院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个时候扎堆看中医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原来这个节气是最适合“冬病夏治”的时节。细问之下您会知道这些人是奔着“三伏贴”来的。
这三伏贴是什么?让老百姓这么趋之若鹜,为此我们采访了东城中医医院肺病科的张良臣主任医师。张主任告诉我们:“其实三伏贴这个东西由来已久,是依靠中医春夏养阳的理论而来的,最早的时候应用于一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属于内病外治的方法。这种疗法清朝年间就有了,那时候也叫天灸,用于治疗过敏性气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经常反复性感冒等疾病。”
中医认为,只要在一年当中最炙热的3天,在背部的特定穴位贴上膏药,到了秋冬就可以轻松告别过敏气喘老毛病,而经过历代中医师的实践证明确实有其疗效。其实三伏贴的原理就是依靠夏季阳气的升发原理,养阳祛病。根据中医辨证理论,三伏天是一年最热的日子,在这个日子将具有相应治疗作用的中草药制成膏剂,贴敷在病人的背部相应穴位上,使药物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再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腑脏,调整机体内在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这种方式需要有准确的贴敷时间,即每年每伏的前三天,每一伏贴三次,以皮肤有烧灼感为度。也是目前开展最为广泛的冬病夏治治疗方法之一,这也就是前文所说到的,为啥一到这个季节,中医院的门前就排起了大长队。
坚持贴敷效果显著
盛阿姨是三伏贴的忠实粉丝,她告诉我们,“人老了,病也多了,但是很多病吧,也不是那么严重,都是些慢性病,生活中注意一些就好了,可是我有哮喘,一到冬天就犯得很严重,后来知道了三伏贴,就一直坚持下来了。”
“我以前也贴,但是因为那时候住的地方离中医院远,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贴。后来搬到和平里这边,离得近了,第一次来东城中医医院的时候,大夫知道我这几年不是坚持在贴,就告诫我说,这个要连续贴,至少三年连起来,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功效。我就记住了这几句话,那以后每年都过来贴,去年的加强贴我还过来了呢。”
“这几年贴下来,感觉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原来到了冬天我是捂得严严实实,生怕受个风寒啥的,夏天空调也吹得少。可最近几年好多了,就是不那么容易感冒了,原来特怕感冒,一感冒冬天就喘。现在冬天极少感冒,喘的次数也特少,我想跟我这几年一直坚持贴三伏贴有关系。”
“冬病夏治”需认准病原
冬病夏治有这么些好处,那是不是所有的人群或者是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呢?答案是否定的——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冬病夏治,这需要在专业的医院找医生辨清疾病的类型还有个人体质,才可以放心治疗。
举个简单的例子,拿胃病来说,有种属于寒凉性的胃病,这些胃病多属于慢性胃病,病程反复周期长,积累下来导致久病脾肾两虚,脾虚则水谷运化、转输功能失常,气机阻滞;肾虚,特别是肾阳不足,则气化不利,不能纳气,温煦全身及固表祛邪的功能减弱,所以在秋冬季节容易发作。所以,根据中医治脾胃病采取的是“寒则温之,热则凉之”方法。选盛夏伏天之时,取“春夏养阳”之意,健脾温肾,和胃止痛,增强体质,而使来年胃寒凉性疾病少发,或者减轻发作。而另外一种胃热的情况就不适合冬病夏治的理论,因为这种胃病的患者本身胃热,而冬病夏治的都是鼓舞正气,升发阳气,患者本来就处于一个阳亢的状态,热上加热,胃病不好,反而会更加严重。
冬病夏治针对的是一些慢性的、发病原因为寒邪入侵而久治不愈的疾病,对于热症患者,即关节热痛、发热、不怕凉反怕热等病人,当慎用或忌用。另外,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还有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孕妇等,应该采取他法,而不是盲目选择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方法众多
其实冬病夏治不仅仅局限在“三伏贴”的敷贴方面。还有很多的方式可以作为冬病夏治的疗法,而且效果也不一定会弱于三伏贴,还是要去医院找医生对症施治,找准对自己疾病最佳的疗法。以下简单介绍几种适用于冬病夏治的疗法:
艾灸
灸法一般用的是艾灸,以艾叶为原料,做成艾绒、艾柱和艾条,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
刮痧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按一个方向刮动,刮痧能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出现青紫色出血点,也就是俗话说的“痧”,以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的作用,使人体的神经、循环、免疫、排泄等系统兴奋起来,加快新陈代谢。
割治
割治方法是把手指的末节正中割开一个小口,摘除少量皮下脂肪组织,并在局部施行刺激。该方法对于哮喘和消化道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拔火罐
拔火罐也是冬病夏治的常用中医方。用拔火罐冬病夏治的原理和刮痧差不多,都是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来疏通经络祛除寒气。
中药内服调治
对于很多对自己所患的病症有详细了解的病人,如果觉得三伏贴的效果慢,可以找具体对症自己的医生开方剂在三伏及时冬病夏治自己的疾患,如果对症下药,对于一些寒凉类疾病的冬季复发抑制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