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ron951119 |
2016-07-12 08:42 |
一句话看出袭人对晴雯到底有多不屑?
袭人给人的印象温柔沉静,待人和善,沉重识理,勤勤恳恳,为此,她在贾府上上下下赢得了“至善至贤”的好名声。 但如果真要拿她的一言一行去细细对照,细细体会,你会发现,其实袭人很虚伪,总是喜欢说一套,做一套。 打着为宝玉未来着想的旗号,在王夫人面前进言,让王夫人将宝玉搬出大观园,远离众姐妹,尤其是黛玉,以达到拦腰斩断她耿耿于怀的宝黛之恋的目的,换所谓贾宝玉一个清清白白的名节,但谁都知道,真正有污宝玉名声的恰恰是她袭人。整部书,和宝玉做过男女苟且之事的人,虽然未必只有一人,但袭人是始作俑者却是不争的事实。自己带头玷污了宝玉的名声,却处处辖制宝玉与别的女孩子过于亲近,这样的袭人不是虚伪,而是相当虚伪。 表面上看,袭人和晴雯的关系情同姐妹,有说有笑,关键时刻还似乎总在宝玉面前护着恣意妄为的晴雯。《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晴雯不慎跌坏了一把扇子,宝玉便顺嘴说了晴雯几句,不想心直口快的晴雯竟抢白了一顿宝玉,把宝玉气得跳脚,定要回了太太撵她出去。刚刚和晴雯拌了嘴的袭人不仅没有怀恨在心,反而“大仁大义”地拦着不让宝玉撵晴雯,因见宝玉态度似乎很坚决,最后还不惜下跪劝阻宝玉。很多红迷因此对袭人之贤大加赞赏。但如果细加分析,你会发现,其实我们是被心机很深的袭人骗了。整个怡红院,谁都知道宝玉和晴雯最投缘,晴雯虽然以下犯上抢白了宝玉,但宝玉也绝不至于因一把扇子把晴雯撵出去,袭人不是傻子,她知道这是宝玉在故意吓晴雯,不是真的要撵晴雯,所以此时与其袖手旁观,不如做个顺手人情,既让晴雯感念到自己对她的“好”,从而心怀感激,也在宝玉面前又一次树立了自己“至善至贤”的美名,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其实,这恰恰是袭人虚伪、狡诈之处。
但再虚伪的人也有露出狐狸尾巴的一天,袭人是否真的拿晴雯当好姐妹,是否真的对晴雯好,我们看了《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便基本有了答案。该回讲到,王夫人命人撵晴雯出去,宝玉倒在床上痛哭,袭人知道晴雯在宝玉心中的份量,于是上前劝解。只见宝玉叹道:“你们那里知道,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若用大题目比,就有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蓍,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坟前之松。这都是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千古不磨之物。世乱则萎,世治则荣,几千百年了,枯而复生者几次。这岂不是兆应?小题目比,就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岂不也有灵验。所以这海棠亦应其人欲亡,故先就死了半边。”袭人听了这篇痴话,又可笑,又可叹,因笑道:“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想是我要死了。”好一句“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只这一句话,我们便彻底认清了袭人的本来面目。原来晴雯在她心里,根本不配和她相提并论,也就是说,从心里往外,她根本瞧不起晴雯,更不会拿晴雯当自己的好姐妹。 可见,晴雯无端被人构毁,遭此劫难横祸,袭人不仅没有丝毫同情、感伤,反而在晴雯背后说这样的鞭挞、贬损之语,虽不能就此轻易判定袭人便是构陷晴雯之人,但由此判定袭人对晴雯的积怨、不满非一日之寒却是不争的事实。晴雯在的时候,她或许顾忌晴雯的面子还能处处掩饰,一旦晴雯走了,袭人便彻底撕下了虚伪的面具,将自己对晴雯的不屑、不满甚至怨恨一股脑全发泄了出来。人都说“时穷节乃见,日久见人心”,晴雯随后不久便死去了,她可能到死都分不清袭人是忠是奸,对自己究竟是好是坏,但读到此处的读者却不可能不洞若观火,心知肚明吧?究竟晴雯哪里得罪了袭人,让她对晴雯如此怨恨,篇幅所限,留待下一文再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