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十八都是浙江江山市的一个老镇,与福建浦城,江西广丰接壤,山高林密,在古代是一个交通不便,很偏僻的一个地方。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是福建沿海海产品进江浙,江浙农特产品、工业品进福建的必经之道,也是沿途最大的古驿站。往来人员的不断聚集,一些生意人为了经营方便,也开始买田、做房定居于此了,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大型集镇。据史料记载,鼎盛时期,商行店铺、饭馆客栈布满了整条鹅卵石铺就的大街,日行肩夫,夜歇客商,每天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热闹了数百年之久。
由于人员来往俱多,廿八都的居民基本是全国各地移民而来,自然带来各地方言,保留至今的主要有浙南、赣西、闽北闽南、徽州等九种不同方言。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这些建设融合了徽式的马头墙、浙式的屋脊、赣式的檐橼、闽式的土墙,其内涵的丰富已足以使建筑学家所惊叹。由于居民来自各地,也带来了各地民俗文化和特色小吃,犹以铜锣糕最为有名,历经千年不,在浙闽赣边界地区被奉为“糕中之神”,每到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做,用来招待客人。
廿八都去得太多次了,以致于到廿八都已没有了创作激情。现在的廿八都,也和其他古镇一样,成为旅游之地,在主街原居民已大都迁出,都是一些租赁的商户。我一直认为,没有原住民的村落,是没有灵魂的。年前,受江山摄影家协会的邀请,参加赣浙家走进廿八都采风活动,我就没有走进那繁华的街市,来到了街背后,那些普通的农家,让我感受到了真实的廿八都。
廿八都另建了新城,年轻人都住到新房里去了,留下的也都是一些老人小孩,虽然他们耳濡目染,那喧嚣的商业气息,但他们那纯朴的内心没有变。我去的时候适逢年前,家家户户都在做铜锣糕,那浓浓的年味,从蒸笼的水气里飘出,弥漫整个街巷。他们热情地招呼,给我们泡茶递烟,还要我们下午再去,吃他们蒸好的铜锣糕(蒸一锅铜锣糕,八层就要八个小时),当听说我们下午就要离开,很可惜地说,他自己做的铜锣糕,比店铺卖的要好吃几十倍。
在那里我还碰到一个八十多岁的大爷,专门从几十里外的兴墩村,赶过来看看同样八十多岁的老朋友,那一刻真想坐下来,陪他们喝几口小酒,听他们聊聊曾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