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 南京集会悼念30万遇难同胞[4P] --]

武当休闲山庄 -> 无奇不有 -> 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 南京集会悼念30万遇难同胞[4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wsj0022 2007-12-13 12:03



图为悼念仪式主会场

悼念仪式主会场

悼念现场

海内外媒体关注
  今天上午十点,凄厉的警报声响彻南京城上空,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暨南京市各界代表,驻宁部队代表,以及专程来宁的外国友好人士,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隆重举行“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0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竣工仪式”。
  仪式在庄严的国歌中拉开序幕,全体人员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默哀,并向遇难同胞敬献了花圈。七十年前的这一天,南京沦陷,在随后的6个星期中,日本侵略军进行了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戮。70年后的这一天,为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0周年而鸣的警报声从四方想响起,警示人们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出席悼念仪式的省、市领导有:省委书记、省长梁保华、省政协主席许仲林、省人大常委会代主任、党组书记王寿亭、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罗志军,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志军、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陈一远、副省长张九汉,省政协副主席孙安华,市长蒋宏坤,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序建,市政协主席汪正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皓,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戴永宁,副市长许慧玲,市政协副主席徐纪根。
  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有: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刘洪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二局副局长缪卫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二局副局长丁小鸣。
  驻宁部队的领导有: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嵇绍莹,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王鸿生,武警江苏省总队政委姜德福,南京市委常委、南京警备区司令员张枫。
  特邀嘉宾有: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等。
  许仲林在致辞中说,70年前,侵华日军在这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
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70年后,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沉痛悼念遇难同胞,并举行纪念馆扩建工程竣工仪式,就是要更好的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这一惨痛的历史,深刻体会遭受侵略和掠夺的苦难,我们就会更加坚定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运用和平的发展手段,实现和平的发展目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我们铭记那段历史、纪念遇难同胞的主要场馆,我们对纪念馆进行扩建,就在于给参观者以历史的体验—-大屠杀不仅是对中国人,而且是对人类的基本价值的攻击,是毁灭不同民族和国家和谐共处的基础;又在于给予当代和后世以警示——不能容许任何否则战争责任和美化战争的谬言的流行;也在于表达——中国人民,特别是南京人民和全人类共同的和平信念以及与世界各族人民友好相处的愿望,我们回顾惨痛历史,悼念遇难同胞,最根本的就是要化悲愤为力量,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南京艺术学院学生任洁代表南京市民宣读了《南京和平宣言》,《宣言》说,作为一座饱经战争创伤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人民渴望和平、热爱和平,我们将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的实际行动中去,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坚决反对战争暴力,反对恐怖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危及平民生命和财产的非正义行为,《宣言》呼吁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一切爱好和平的团体和人士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和平、和谐、和解的新世界而共同奋斗!
  梁保华和罗志军共同为纪念馆新馆竣工揭牌,省、市有关部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混合团体的负责人,市学生代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代表,抗日老将士代表、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代表,扩建工程建设者代表,国内有关纪念馆、博物馆代表,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丹麦、以色列等国外友好团体、友好人士代表共8000人参加了仪式。
  最后幸存者代表、青少年代表、扩建工程建设者代表放飞和平鸽,并撞响了“和平大钟”洪亮悠扬的钟声,寄寓着南京市民对于世界的真诚祝福和对人类永久和平的期望。

wsj0022 2007-12-13 12:06
  为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警醒世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今天上午10:00至10:33南京全市试鸣防空警报。试鸣顺序为:10:00至10:03,10:18至10:21,鸣放预先警报;10:06至10:09,10:24至10:27,鸣放空袭警报;10:12至10:15,10:30至10:33,鸣放解除警报。南京市人防办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连续3次为一个周期;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连续15次为一个周期;解除警报长鸣3分钟为一个周期。 10时许,警报已经响过,出席悼念活动的的人们默哀,三鞠躬,并敬献花圈。

  江苏省政协主席许仲林在悼念集会上致辞说“七十年前,三十万同胞惨遭杀戮。七十年后,我们在这里集会,沉重哀悼遇难同胞,并举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竣工仪式,就是要更好地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惜和平,开创未来。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回顾这一惨痛历史,深刻体会遭受侵略和凌辱的苦难,我们就会更加坚定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用和平发展的手段,实现和平发展的目标。”

wsj0022 2007-12-13 12:06
  今天大约有19个来自日本的民间团体,总人数在530人左右。现场采访的外国记者很多,BBC记者白麦克操着生硬的普通话说:“这在世界上很大,我的公司就派我来。”一位来自阿拉伯半岛电台的记者用流利的中文说:“哥们:我是巴勒斯坦人,我的国家每天都在发生着屠杀,这也是我关注这里的原因。”

  记者还在现场遇到了一名8岁的南京男孩李自强,他说,小时候爷爷奶奶曾经告诉过他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他知道有近30万人死在侵华日军的屠刀下,他对那场战争和日本人都感到害怕,他认为那些当年杀死我们同胞的日本人肯定会后悔。

wsj0022 2007-12-13 12:07


中日两国僧人在南京举行和平法会

则竹秀南法师在诵经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丁梅 摄
  中新网南京12月13日电 (记者 丁梅) 焚香点烛、诵经祈祷。今天上午,中日两国僧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和平法会,共同悼念南京大屠杀三十万遇难者七十周年。
  法会庄严肃穆,“和平法会”四个大字前点着常明烛、焚起香。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们的簇拥下,中国、日本的僧侣共同在遇难者名录前诵经,慰藉三十万遇难者。

wsj0022 2007-12-13 12:12

  昨日,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张伯兴(右)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程云赠送《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与文献系列丛书》。 新华社发

昨日,张宪文接受本报采访。本报特派记者 徐春柳 摄
  高大有,男60岁,厨师,遇难前家庭住址为中华门外宝塔根105号,遇难时间为1937年12月16日,遇难地点在自己家,遇难方式为被日军枪杀,加害日军部队番号为中岛部队。
  周永财,男,被害时年龄为33岁,遇难时间为1937年12月16日,遇难地点为难民区。遇难情形为被日军指为中国军人抓走后杳无音信。
  ……
  他们都是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中的一员。长期以来,他们的名字湮没在30万遇难者这个抽象的群体概念中。随着今年8月《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和幸存者名录》和今年12月《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的出版,一个更为鲜活的历史正慢慢显露出来。
  民国政府调查占三分之一篇幅
  “材料收集自日本、美国、中国台湾、德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按计划,我们还要扩大征集的范围,争取再扩大史料的规模。”73岁的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宪文负责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
  在他办公室里,堆着厚积如山的55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和调查卡片,这个3000万字的屠城证据集,倾注了南京史学界数十位学者的心血。然而,这个工程刚开始了七年。
  “其实这里面最有力的材料还是来自于民国政府的调查,占三分之一的篇幅。”抗日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成立了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赔偿委员会等机构,对抗日战争、特别是南京大屠杀做了较深入、挨家挨户的调查,每家损失多少财产,何人被杀害等,并做成了调查卡片。这些调查为此后的南京审判与东京审判提供了重要证据。
  “可惜的是这个调查没有进行到底。”张宪文遗憾的说,这个调查1947年就结束了,虽然没有明确记载结束的原因,但明显与国共内战全面爆发有关,蒋介石要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祖国万岁上。
  新中国成立后研究大屠杀一度成空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生产建设和政治运动。“在对于抗战的历史研究中,以敌后、八路军与新四军为主。”张宪文称,对于正面战争、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很少,教科书上亦少有体现。只有南京大学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有过调查,出了一些研究报告,另外还有一些民间零散的研究。
  张宪文所指的是南京大学的高兴祖等4位老师带领学生,在南大附近对大屠杀所进行的调查。“本身就是小规模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又断了。”
  有媒体表示,当时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忆,除了亲历过那场悲剧的幸存者,没有谁知道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1982年以前,国内对这场悲剧的研究没有怎么开展。”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曾表示,“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在学术界,研究南京大屠杀,那时还是一个禁区。”
  “没有研究不代表大屠杀不存在”
  有专家认为,正是中国学者研究的匮乏,给了日本右翼可乘之机。
  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修改了教科书,挑起了历史问题。1984年,曾任日本甲级战犯之一、南京大屠杀元凶松井石根秘书的田中正明出版《南京事件之虚构》,鼓吹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是为了东京审判的需要而制造的。
  “有的日本人说,如果事情是真的,你们怎么那么长时间不纪念,不研究,突然就冒同那么多的材料?”张宪文说,“没有研究、很少反映,不代表事情就不存在。日本右翼篡改教科书让中国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反击。”此时,不管是民间,还是官方,都意识到了大屠杀证据收集的重要性。
  1985年,抗日胜利40周年,南京市政府建成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一些主要屠杀地点立了不少纪念碑。1987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等相继出版。1995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在南京成立,高兴祖担任第一任会长。7年前,《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一辑开始编辑。
  在民间,被称为“南京大屠杀史料民间收藏第一”的南京市民吴先斌说,“日本作为加害者,比我们受害者占有的史料还丰富。”这刺激他下决心收集史料,目前他已收集3万多张照片,一千多件实物。
  “学界的研究、发掘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料,才使得这一历史悲剧为中国民众广为人知,历史真相逐渐还原。经过数轮争论,上世纪90年代后,‘南京大屠杀确实存在’在日本社会几乎得到了普遍认同。”有媒体如此评价。
  “关注个人更能接近历史本身”
  “采访我的人往往关注有什么新材料,新发现。”张宪文手捂着8卷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说,南京大屠杀的研究不是靠一两个新材料,新发现,就能说明什么问题,现在的材料已相当丰富。“我们如何在丰富的材料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高水平的研究,这个工作才能逐渐的开展起来。”
  今年12月3日出版的8卷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是《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自国民政府解放前所做的调查,也有少量近期的调查,共收录了13000余名遇难者的个人信息。
  张宪文说,名录记录了遇难者的姓名,生活概况,遇难时情形,被害时间、地点和方式。他们到底是被刺死的,还是枪杀的,或是砍头、砸死,还是失踪,都有记录,还有大量遭强奸后自杀的妇女。据介据,这些名字都将会补充到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的墙上。
  “今年8月,纪念馆也出了一份遇难者的名录,有三本。”张连红称,过去中国研究大屠杀的历史都是宏观的,出于对日本右翼否定历史的反击,往往只注意日军的暴行本身,比较片面。
  他认为,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不仅是披露日军暴行,还应该有受难者的遭遇,包括战争中第三方———外国人,还有由此产生的后遗症。“转换视角之后,我们就不再是出于一种政治对抗的研究,而是出于真正学术的研究,去关注一个个的人,更接近历史本身。”
  “幸存者更需要国人去关爱”
  “相对于收集证据的努力,对幸存者,我们做的远远不够。”张连红认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影响,中国学者出于一种惯性思维,往往急于从受害者的角度更多的去证明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幸存者的亲身经历成了很重要的证据。“我们看待幸存者,往往工具化了,被作为一个证人看待,反而忘了他们正是受害者。”张连红说,从这个角度,幸存者更需要国人去关爱他们。
  在张连红曾调查过的幸存者中,有的老人有精神分裂,有的自我封闭,有些则是神经质。
  “我们更多看重的是老人生病了,给一些经济上的援助,其实他们最需要的不光是这些。”张连红说,很多幸存者本身就是受害者,他们心理上更需要帮助,特别是年老后孤独的境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03:49 新京报



  昨日,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张伯兴(右)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程云赠送《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与文献系列丛书》。 新华社发

昨日,张宪文接受本报采访。本报特派记者 徐春柳 摄
  “后人有责任厘清遇难者”
  张宪文表示《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将免费赠送
  对话
  “证据给理性的人看”
  新京报:在《南京大屠杀史料集》中加上遇难者名录,在我们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时,现实意义是什么?
  张宪文:南京大屠杀是在一个历史事件中对和平居民,也就是老百姓,还有放下武器、脱下军装的士兵进行杀害,这个是违反国际法的。这些被屠杀的人应该在历史上给予记录,不然都成了无名者。当然,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无名者,我们要继续调查。
  我们有遇难同胞纪念馆这个地点供我们纪念,我们要纪念、缅怀他们,他们在这样一个历史事件中遭遇了不幸。所以至少要把他们的名字列出来,生平列出来,最起码知道他们是谁,住哪里,怎么被日本人杀害了。我们作为后人,有责任把他厘清。尽可能多的弄清楚,也可以说是对他们的告慰。
  新京报:有一些观点认为,对于日本右翼顽固分子,就是把证据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会承认历史的,我们的证据是给谁看的呢?
  张宪文:被右翼团体歪曲的历史,需要恢复。这靠什么?就靠原始材料,第一手的史料,也就是证据。我们是证明给有理性的人看的,我们相信绝大多数人会有正确的看法。
  “幸存者调查难度较大”
  新京报:现在收集这些人名档案主要的难度在哪儿呢?
  张宪文:主要在于材料分散。只有靠学者去挖掘。幸存者调查的难度较大,由于户口变动,人员迁徙,门牌变换,找不到当事人。到了农村反而还容易点。还有是幸存者大多年纪大了,人也越来越少。他们对家里哪些人受害,这些都是记得的,但往往颠三倒四,细节讲不清楚。
  新京报:现在的遇难者名录中,主要来源是哪里?名录最终会扩大到什么规模?
  张宪文:较多的原始档案,以
国民党政府解放前所做的入户调查为主。现在新的调查难度较大。我们会继续努力,至于最后能达到多少,现在没法预测。
  新京报:那些巨大篇幅的材料如何与普通读者见面呢?
  张宪文:我们会免费赠送,像南京图书馆、金陵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包括全国一些大的图书馆,像北图。
  “30万人遇难 不容篡改”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称“日本有人怀疑是别有用心”
  声音
  本报讯 据《现代快报》报道 前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场馆建设举行新闻发布会,62家中外媒体参加,其中日本媒体有10家。
  有日本记者问:关于30万遇难者这个数字,不仅日本的学术界有争议,而且中国的学术界也有争议,原因是什么?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表示,这个数字不是中国人虚构的,而是当年法庭作出的历史判决。侵华日军南京屠城30万人的暴行,是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认定的法定事实。1946年1月19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11个国家在日本东京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专案审理的判决书认定:“日军占领南京后的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以上……这个数字还没有将日军所烧弃的尸体、或投入长江、或以其他方式处理的人们计算在内……在日军占领南京的最初一个月内,市内就发生了2万多起强奸轮奸暴行。1946年2月15日,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根据大量罪证认定:“日军在南京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为19万余人;零散屠杀有858案,尸体经慈善机构掩埋有15万余具。
  朱成山称,两万事如意院的判决,日本当年都接受了,判决不可以推翻,又何来质疑这个数字,30万,这是铁的事实,不容任何人篡改!“我想日本总是有人怀疑,有人较劲,这是不对的,不论是30万还是20万,应该尊重历史,我想这些人是别有用心的。”

wsj0022 2007-12-13 12:13
  1937年12月12日深夜,鼓楼医院的楼内不时传来“嗒嗒”打字的声音,一个慈眉善目的美国女士,在忙完了全部伤员后,借着微弱的灯光,用老式打字机写着“地狱开始降临了”,此时窗外枪声不断,南京即将沦陷。这位女士就是鲍恩典,一个终生未婚献身事业的美国医生,一个让李秀英生前念叨着“要见上一面”的老熟人,一个从1937年11月开始,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进了日记的人。如今,这本有着423页的日记,被认为是“南京大屠杀”又一有铁证,昨天,南京鼓楼医院将这本日记公诸于世。

  很巧,接电话的就是她侄

  2006年的3月,南京鼓楼医院齐晓敏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去大洋彼岸的美国寻找鼓楼医院的历史足迹。在美国纳什维尔的一家教会档案馆里,她发现了曾在鼓楼医院工作过的鲍恩典女士的名字。经过了解,鲍恩典1976年逝世于美国巴尔地摩,由于鲍恩典女士一生未婚,有关鲍恩典女士的信息几乎是一片空白,只知道她生前经常去巴尔地摩的教堂。齐晓敏告诉记者:“当时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往当地教堂打了一个电话,真是太巧了,接电话的就是她的侄子,他在那个教堂当牧师。”联系上后,齐晓敏就赶到了鲍恩典侄子家,鲍恩典的最后的日子都是在侄子家度过的,这里有她的大量遗物。这本极为珍贵的日记几乎一尘不染,30多年来保存相当完好。有着扎实英语功底的齐晓敏仅仅翻看了几张,就觉得价值非常重大,是“南京大屠杀”最好的证据。

  曾被授予“采玉勋章”

  据悉,鲍恩典出生于1896年美国马里兰州巴尔地摩,1919年10月来到中国,就职于现在的南京鼓楼医院(原金陵大学鼓楼医院),任医院检验室主任和医学院检验室讲师。1937年在日本侵占南京大多医院员工撤离时,她和其他3位美国医生留了下来,参与国际安全区救治伤员和难民,担任医院总监、医院图书保管员及医院会计和医院食堂主管。与其他外籍人员一道,拯救了一大批遇难平民、伤兵和妇女儿童的生命,得到了民国政府嘉奖的采玉勋章和南京市民的称赞,被救难民代表还特地赠送给鲍恩典一面“慈善为怀”绸缎锦旗。1941年当日本人接管医院后,她决定离开医院,于1941年10月8日回国,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工作。1976年逝世于美国巴尔地摩。鲍恩典女士一生未婚。

  李秀英最想见的人

  昨天的发布会上,李秀英的二女儿陆铃也来了,她告诉记者:“自己的母亲生前经常向她提起鲍恩典女士。在南京那场浩劫中,母亲身中37刀,送到鼓楼医院后,鲍恩典女士对母亲非常照顾,在几位医生的精心照料 下,她的母亲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之后,李秀英没有再见过鲍恩典女士。即使是在2003年母亲生病之前,她还经常提到鲍恩典女士,希望能再看看‘那个高高的女医生’。很遗憾,母亲一直没有完成这个心愿。在母亲的印象里,鲍恩典女士是个热心、耐心的医生,在抢救母亲期间,母亲想吃什么,鲍恩典女士都会尽量满足。”

  通讯员 刘宁春 快报记者 刘峻

  鲍恩典日记摘要

  1937年12月12日 星期日

  我听说日军已经进城。空袭还在继续,防空机枪也在密集开火,我还是有些害怕。

  医院早已由于大量受伤平民的进入而拥挤不堪……"

  "地狱已经开始降临"

  1937年12月13日 星期一

  伤兵仍如潮水般不断涌到医院门前。屈穆尔和鲍博在后门为伤员包扎。很多人包扎好后就匆匆离开,只剩六个人留下,到第二天早晨其中的四人也走了,但是有一个人死在了门前,另一人死在天津路的拐角处,没人知道他们是因伤势严重而死还是又吃了一颗子弹…"

  1937年12月14日 星期二

  "日军开始冲进我们的房子抢劫"

  中午,就在我回家前,一些(日本)兵闯入医院……我回到家,看到一些日兵坐在Yeh Ku家门前的台阶上,当我跨进屋门,惊讶地发现还有一群日本兵坐在房里,刚吃完Yeh的午餐,我数了一下,一共有11人,屋外的日本兵则更多。

  有些兵在我的家里,就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样,喝光了我们留作午饭的牛奶和水,还向我要糖…

  他们走后我发现他们翻遍了屋内所有的东西,还各取所需,卷走了许多,我丢了一双厚手套,陈太太丢了手表,梅丢了一支钢笔,屈穆尔丢了一个手电筒,还有一些人丢了钱。

  1937年12月16日 星期四

  我们开始不断接到妇女受凌辱的报告。刘易斯说他们已经收到100个经证实的报告,……以后还会更多…

  很多男人被带走枪杀了。其他人被迫服劳役。所有人都万分恐惧,不敢到街上去。梅、爱密莉(两个中国员工)和我每天一起来回,如果没有我或屈穆尔的陪同,绝不敢让她们中任何一人单独在街上走。"

  1937年12月21日 星期二

  中午我们离开医院时,遇到一对父母带着他们15岁的女儿,他们说,女儿被四个士兵强暴了…

  今天鲍博说,在整个南京城里,我们医院是唯一一处没有妇女被凌辱的地方"

  1937年 圣诞节 星期六

  各种骚扰接踵而至。接到一个电话说很多妇女从蚕业大楼中被强行带走。然后,又得知大学的卡车被抢走,其它的各种消息也不断传来。安全区里人们的生活的确是一片忙乱。"

  "地狱中的圣诞节"

wsj0022 2007-12-13 12:14
    1937.12.13~2007.12.13,明天,200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70周年的纪念日。
    70年前发生在古都南京的那一切,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惨痛的一页,是任何一个中国人不该忘记、也决不会忘记的民族记忆。
    70年过去了,当年这段历史的受害者、幸存者、目睹者不可避免地慢慢地老去。在过去的十年间,当年曾在南京军事法庭作证的李秀英、罗谨、潘开明,第一个公开慰安妇身份的雷桂英等历史的重要证人已经逝去。不难想象,其他的重要证人,也将在下一个十年终将远去。
    从11月20日起至今,20天来,本报摄影记者赴南京完成了30多位幸存者的现场人物肖像, 力求从影像的角度,留住这最后的人证。



    常志强
    当时年龄:9岁
    1937年12月13日,在张府园其父亲戴英俊、母亲戴张氏、大弟戴二龙、二弟戴阿三、三弟戴小发、四弟戴小来均被日军刺杀,姐姐戴桂珍被先奸后杀。[广州日报 杜江摄] 
    11月29日,南京燕子矶化工新村,幸存者常志强老人家,采访开始了。
    一瞬间,沙发上的老人仿佛承受着难以估量之重压,他身躯紧缩,牙关紧咬,双拳紧攥,关节似乎会随时会碎裂,面部肌肉极度地扭曲,抽紧,是抵抗与生俱来的痛楚?还是在纠结悲伤难言的思绪?他喉结重重的蠕动,嘴唇连续几次开合,几次翕动,却未能吐出一个字……
    记者难以相信,这就是刚在叫“团坡”的车站迎接我的老人吗?10分钟前,戴着老花镜的他在冬日的阳光中向我走来,像任何一位可敬的长者,有着平和的微笑,温厚的握手……
    “那场大屠杀,10岁的我亲眼看到日本人杀死我的父母,戳死我四个弟弟,强奸了我的姐姐,又刺杀了我的姐姐,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
    老人终于开了口,声音划破这凝固已久的空气。
    “地上全是死人,地上到处都是血,踩在脚底下发黏。小弟弟爬得满身都是血,两只手都红了,我跑过去把他抱起来,他哇哇地叫,我把他抱到我妈妈面前,我说妈妈,弟弟来了,然后把他轻轻地放到我妈妈面前。妈妈不能讲话,拼命把衣服拽开,小弟弟就趴到我妈妈身上拼命地吃奶。妈妈把衣服拽下来以后,血还在冒出来,我说妈妈你的血不能再淌了,我替你捂着,捂着捂着,妈妈头歪过去了,这时候妈妈就死了……”
    “……我爸爸跪在地下,动也不动。我说爸爸你起来,后来看他棉袍背心上面有个划子,我以为是刺刀戳的,就用手伸进去,摸到我爸爸的肉了,我以为爸爸昏过去了,我说你醒来,推他也不动,我用力推,一推,倒过去了……”
    窗外冬日和煦,室内彻寒刺骨。
    “鬼子又过来拖我姐姐,但我姐姐不能起来(已被戳了5刀)。鬼子就拽着我姐姐走。我听着我姐姐喊的那个声音,心里难过极了,我没有枪,没有刀,要是有枪有刀,杀了他,跟他拼命……”
    “南京大屠杀”,至少30万同胞遇害,2万至8万中国妇女被强奸……
    20多天来,记者在南京的大街小巷,寻找到30多位幸存者,年龄从70多岁到90多岁不等。 这是一次如此沉重的采访任务,灾难已过去了70周年,受难者淋漓的鲜血似已消退,受伤者撕裂的创口早该愈合。然而,回忆的烈度仍如此碎裂人心。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认定是指那些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的屠城6周内,在南京及附近地区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亲身受害的“三亲”人员。1984年,幸存者的数字是1756人。“目前幸存者的总数约400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告诉记者。
    怎么估计这些幸存者的价值,都不会过。已逝的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曾说过,她写作《南京暴行》的最大希望是:“能够唤起其他历史学家和作家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在最后一缕由过去传来的声音中尽早调查、研究幸存者的故事。毕竟,这些声音在逐年减少并终将全部消失。”
    “就这样开始吧……”“但我还是要讲……”
    每一个讲述的开始,都是这样一种决绝的表情。风烛残年,生活清苦的他们,却很清楚自己作为一个幸存者的历史责任和意义。
    拿起相机,记录下这一副副或激动或平静的表情,记者感到手中的相机很重,这些表情的背后,是中国人民族记忆中,最为沧桑沉痛的一页。(广州日报/杜江)


wsj0022 2007-12-13 12:19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基本完成,正在加紧新馆布展工作,将于十二月十三日悼念南京大屠杀三十万同胞遇难七十周年之际对外开放。
    在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之际,日本国内仍然有人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三十万”提出挑战和质疑。前来南京采访的日本记者昨天就这个问题向南京有关方面提出,得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的直接回应:遇难者三十万是不可推翻的。
  朱成山说,对于三十万这个数字的问题,这不是中国或日本哪位学者提出来的,更不是虚构的,这个数字是当年法庭做出的法律的判决和历史的判决。远东法庭和南京法庭判决都认定的,难道两个法庭的判决可以推翻吗?
  朱成山认为,如果两个法庭不可推翻,那么这个数字就不能推翻,三十万人是不容置疑的,这个数字不是哪个中国学者研究出来的,也不是哪个中国官员因政治需要而提出的,所以不能推翻。
  朱成山对学术界讨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三十万问题表示,日本总是有人在数字上表示怀疑,较劲,这是不对的,数字固然是可以讨论的问题,但无论是三十万还是多少万,日本应该尊重这个历史事实。
  据了解,中国学术界也不仅仅简单依靠二战后的两个军事法庭的审判判决结果作为这一数字的依据。由于日本右翼对南京大屠杀的否定,南京市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成立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织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对南京大屠杀史料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和搜集整理工作,出版了三千多万字的历史资料和专家研究的结果。这一巨大的系统工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官方、公众和学术界经过认真的、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所形成的共识,即: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在三十万人以上。

wsj0022 2007-12-13 12:21



03.jpg (76.28 KB)
2007-12-11 17:44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




04.jpg (38.31 KB)
2007-12-11 17:44       



05.jpg (33.56 KB)
2007-12-11 17:44   



06.jpg (41.69 KB)
2007-12-11 17:44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南京。在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日军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手段,经6个星期的血腥屠杀,在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人。南京大屠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极端残暴的法西斯兽行。抗战胜利后,甲级战犯松井石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以绞刑,谷寿夫被引渡给中国政府处死。




07.jpg (5.23 KB)
2007-12-11 17:44



08.jpg (6.33 KB)
2007-12-11 17:44
      亲历和目睹“南京大屠杀”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尚健在的已经不可多得了,能作见证的人亦即将与时俱逝。但是,这个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惨案还悬而未决,让我们活着的,尤其是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的一代,有责任把“南京大屠杀”这件在第二次中日战争中最突出的惨绝人寰的日军罪行,彻底澄清,以对祖先,以儆子孙,更为“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34万同胞伸冤。




02.jpg (56.38 KB)
2007-12-11 17:44
不能忘却
中华民族的一段血泪史
沉痛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多万遇难同胞……

夜行神龙 2007-12-13 14:28


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o.o 2007-12-14 11:15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这一惨痛的历史,深刻体会遭受侵略和掠夺的苦难,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一切爱好和平的团体和人士团结起来,我们就会更加坚定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运用和平的发展手段,实现和平的发展目标,我们回顾惨痛历史,悼念遇难同胞,最根本的就是要化悲愤为力量,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建设一个和平、和谐、和解的新世界而共同奋斗! 谢谢楼主。

贾宝玉 2007-12-16 12:05
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家不和,外人欺.仔仔细细看了版主的帖后,不由得让人一阵阵冒寒气,又心痛,又悲愤.更可气的是,这么真实的历史听说在日本竟被篡改.
所以说:
中国人要自强,要团结.不要让历史重演.让世界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崛起的中国,不受外人凌辱的中国.

wlzq 2007-12-16 14:17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yjhdtdz 2008-09-28 21:58
自强中国!!!!!

hhai42 2008-09-29 07:27
默哀三分钟!强大中国!

meng1234567 2008-11-01 11:24
生命可贵,勿忘历史,愿中日人民能和睦相处.


查看完整版本: [-- 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 南京集会悼念30万遇难同胞[4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