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结拜异姓兄弟就靠得住吗?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结拜异姓兄弟就靠得住吗?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16-05-01 11:10
          刘、关、张在桃园结拜兄弟是中国人很熟悉的一个故事,不管是通过读小说,还是听评书、看戏曲,中国人不知道桃园结义的恐怕很少。


  《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如此描写这一场面的: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


  这一场景对中国的传统社会影响甚深,几乎可以把它当作分析中国人如何适应陌生社会的一把钥匙。当然,《三国演义》是小说,历史真实如何,比如刘备和关羽、张飞是否真的结拜了异姓兄弟并不重要。有时候,后人虚构出来的情节被公众广为接受,更能反映出公众的一种“想当然”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正值元末明初,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历史的形态和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时相似。男儿据乱世,首要的是保护好自己及家人;然后才说得上建功立业。从《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可以看出,杀猪宰牛为业的张飞饶有家产,而且在乡中威望颇高。在动荡的岁月里,他和乡里人聚众自保——这是古代熟人社会里相互扶持应付大乱的常态,如《水浒传》中祝家庄、扈家庄、李家庄结成联盟防备梁山人那样。


  但是一个人如果走出故乡,进入到一个陌生人的社会里,还可以凭借什么资源呢?“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刘、关、张三人结拜兄弟,聚集士兵,响应幽州太守刘焉募军剿灭黄巾。这就是当下流行的“创业故事”——几个志同道合的哥们一起搞一个合伙企业,然后去互联网大潮中搏杀,以期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个个成为亿万富翁。


  我们知道,陌生人在一起合伙创业,是有风险的,最大的风险是信任成本颇高。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农耕社会的特点是一个个小共同体由熟人组成,彼此知根知底。古代中国农耕社会的结构是以家族为核心,而家族又以血亲为核心。根据血缘关系之远近分亲疏,别尊卑,从而构建社会秩序。血缘关系越近,就越值得信任,相互的权责关系也就愈加重要。所以古语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君臣、夫妇、父子、兄弟、朋友五伦中,君臣是靠政治权力安排的人伦关系,夫妇、父子、兄弟是婚姻、血缘结成的亲人间的伦理,这也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人伦,如果夫妇猜忌、父子相斗、兄弟反目,那就是真正的礼法崩坏了。可是,总是有一些人要走出熟人社会去闯荡外面的世界,离开父母和兄弟,那么如何寻找帮助呢?中国另一句俗语作了回答:“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朋友之伦是五伦中唯一的平等而无血缘关系和尊卑关系的人伦,朋友之伦也是中国人在陌生社会中生存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信息不发达,陌生人来自天南海北,彼此存在信息盲区,即便一开始意气相投,成为朋友,但如果要在一起做事,时间一长会有利益冲突或更大的困难,对方是否可靠?用什么方式可以约束?今天的工商业社会,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合伙成立一个公司,根据公司法约定权利义务,出现争议付诸法律。也就是说,现代社会有公权力为陌生人的争议做出裁决。而在古代,官府是很难管好民间社会这类纠纷和争议的,那么只能民间社会自己解决。于是,陌生人凑在一起成为朋友,如果还想关系进一步,结成人生中最重要的同盟者,而又要消除彼此的信任障碍,最合适的方式就是祭告天地,结成异姓兄弟。


  我把“异姓兄弟”称之为“拟血缘关系”。也就是说,虽不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但是彼此当作亲兄弟一样对待,背叛对方就等于背叛了亲兄弟。所以有些人结拜兄弟时还要将大家的血液混到一壶酒中,共同饮下——这个仪式寓意非常明显:从此每人身上流的血混进了其他人的血,这就是同血脉的兄弟了。结拜兄弟其实就是一种郑重的合同订立仪式,只不过来监督合同执行、对违约者的处罚不是靠人世间的法律,而靠天地与神明。刘、关、张结义时的誓词“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就是常见的结拜兄弟所用的“违约处罚”条款。


  在古代中国,结拜兄弟的往往在码头、工厂、军队和山寨中盛行,原因乃是这些地方的人都离开了父母和故乡,成为一个个原子式的个人,如一片树叶飘零在江湖,必须和其他孤单的“树叶”抱团取暖,才可能应付一个个危机,获得安全感,进而企求有人生更大的前景。所以说,结拜异姓兄弟,即形成一种“拟血亲关系”,根本的原因是彼此的利益需要。


  那么,结拜的兄弟可靠吗?多数时候彼此会有一种道德上的约束,能相互支援,甘苦共尝,但在巨大的利益分歧面前就难说了。江湖上出卖结拜兄弟的事并不少见,前几年很火的电影《投名状》就是以清末三个结拜兄弟之间的恩仇纠葛为背景的。


  “四海之内皆兄弟”,是孔子的门人子夏安慰另一位门人司马牛的话,“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友善真诚,儒家并不主张在朋友之间靠结拜异姓兄弟来分亲疏。清末湖南新化县有一位秀才邓瑶,某位县令希望和他换兰谱(载明自己生庚八字的帖子)结成异姓兄弟,他回信严词拒绝。邓瑶在《报崇海秋大令书》中批驳这种陋俗:“若其人与吾同僚。而声气通显可恃为夤缘之助,则从而兄弟之。”说白了,官场如此做就是为了互为奥援以利于升官。邓瑶毫不留情批评这种结拜异姓兄弟的虚伪,“若兄弟而途人之,反能执途人而兄弟之,有是理乎?人亦肯信之乎?”意思是说假如把亲兄弟当成路上相遇的外人,而把路上相遇的外人当成亲兄弟,天底下有这个道理么?别人肯相信么?


  《三国演义》中,刘备算是尽到了异姓兄弟的责任,当关羽、张飞被人害死后,他不顾众臣的劝阻,举全国之力讨伐吴国——这是履行“桃园结义”时的盟约。但真实的历史是否如此?当异姓兄弟合伙做生意做大了,得了天下,兄弟关系转化为君臣关系,会怎么样?朱元璋以他的行为作了回答。

db460728710 2016-05-01 19:43
所谓的结拜兄弟,只不过是为了某事的做法,到了分配利益的时候,还不是一样拼个你死我活,压根就不靠谱。

tufeiwawa 2016-05-04 17:56
这个就难说了啊,不过很多结义兄弟都是因为各自的利益走到一起的(前几天网上的某县的“葫芦娃”组合就是)。

红狐 2016-05-05 18:19
世间事,与常人交,共富贵易共患难难,与帝王交,共患难易共富贵难!所谓结义兄弟,其实也跳不出这个规律,史册比比皆是,何用细说,靠与靠不住,无非看的是环境、境遇、时间和事件,都是利益的纠葛,如何处理,处理的好坏,看你的本事……

7842949 2020-02-22 21:04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假正经也 2022-12-23 17:01
结拜异姓兄弟,按以前江湖的规矩就是敢为兄弟两肋插刀。在三国里,结为异姓兄弟的除了刘关张,还有甘宁和凌统,孙策和周瑜。虽没有两肋插刀,但就“靠得住”三个字来说,都当得起。


查看完整版本: [-- 结拜异姓兄弟就靠得住吗?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