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16-04-22 06:06 |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时心房正常规律地收缩节律消失,变成了不规则地颤动或蠕动,血液也不能顺利地单向快速流动,而是瘀滞在心房内,就容易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后还有脱落的风险,脱落的血栓可沿血流“旅行”到全身各处,阻塞血管造成栓塞,对健康危害极大,甚至可危及生命。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这种危害,减少房颤带来致残致死并发症的几率,延长患者有质量的生命,因而成为三大治疗之首(另两个分别为心室率的控制和节律控制)。 那么,是否所有房颤患者都需要接受抗凝治疗呢?并不尽然。血栓栓塞风险还会受其他因素或合并疾病的影响,每位房颤患者在未来出现栓塞的几率并不相同。前面也曾不止一次地提到,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风险可以通过特定的评分预测,目前常用的为CHADS2或CHA2DS2-VASc评分(见下表),以后者更为推荐。有相应的情况时按要求积1-2分,没有则不计,由此得到总分后就可以估计患者未来发生脑卒中的概率了(见下表),这些概率是基于非常大的人群得到的。我们可以看出,不论哪一种评分,总分≥2时的卒中风险就比较高了(高危),这些患者是我们推荐进行抗凝治疗。而对于总分为1分的患者(中危),倾向于给予抗凝治疗,但也可以不进行抗凝或服用阿司匹林。最后,对于0分的患者,恭喜您,您目前的卒中风险还非常低(低危),暂时不需要为了房颤进行抗凝。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评分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并存疾病的变化,评分可能也会逐渐增加,即患者的卒中风险也越来越高,可能初期不需要抗凝的患者在一段时间后也具备抗凝指征了。 其次,我们知道,房颤有阵发性(间断出现房颤,其余时间为正常窦性心律)和持续性(始终是房颤,没有窦性心律)之分,不少患者在房颤发现初期是阵发性的,甚至发作不太频繁。这部分患者是否也要接受抗凝治疗呢?从卒中风险评分中可以看出,项目中并不包含发作类型。也就是说,无论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房颤患者,决定是否抗凝的是卒中风险,而非房颤类型。事实上,研究发现,阵发房颤患者在窦性心律时其心房的收缩功能也是明显降低的,甚至在房颤发作后的一段时间里还会呈现钝抑状态,即几乎不收缩,这种情况下血液同样会瘀滞在心房内,增加血栓形成和未来发生栓塞的风险。因此,阵发房颤患者也不能忽视抗凝治疗。 总之,让我们齐心协力,把栓塞并发症,特别是致死致残的脑栓塞扼杀在“摇篮里”。房颤抗凝,刻不容缓!
|
|